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薇》、《出车》和《六月》都是参战者在战胜犭严狁之后对战争的回忆之作,但是它们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感基调.《采薇》是受难者的哀歌,《出车》是带着淡淡忧虑的凯歌,《六月》是英雄主义赞歌,也是贵族的宴歌.具体体现在情感的类型、战争过程的描写和言说方式差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第一个小说集《呐喊》,郭沫若的第一个诗歌集《女神》,都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呐喊》中的代表作《阿Q正传》,有一个“众观砍头”的情节,曾经以不同的外貌和内蕴,首先出现在《药》中,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在《女神》中的代表作《凤凰涅槃》,有一个“火中再生”的意象,也曾经以不同的外貌和内蕴,首先出现在《火葬场》中,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3.
朝鲜经典盘索里小说《春香传》和元杂剧《西厢记》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两部经典名作,两部作品中所描叙的男女婚恋故事,呈现出朦胧的现代意识,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题。两部作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是文学体裁不同,《西厢记》为元杂剧,《春香传》是"盘索里"类小说。二是《西厢记》与《春香传》主人公身份地位不同,崔莺莺是相国千金,张生却家境贫寒;而《春香传》则相反,李梦龙是两班贵族,而春香是退妓之女。《西厢记》与《春香传》中男主人公在追求爱情方式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本文在此基础上考察中朝两国文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边城》《荷花淀》《哦,香雪》三篇小说,从环境比较可看出,不同的“乡恋”“乡缘”“乡愁”;从人物比较可看出,主人公的命运差异和性格差异,个体在群体的参照下更显突出;从主题比较可看出,《边城》是乡土的标本,《荷花淀》是乡土的样本,《哦,香雪》是乡土的象征与隐喻。  相似文献   

5.
《氓》是我国古代一篇优秀的叙事诗,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对此诗有过分析、评价,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有先秦《诗》学、《诗经》汉学、《诗经》宋学、《诗经》清学和现代《诗学》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戏剧形态而言,《赵氏孤儿》以"故事"为中心,《哈姆雷特》以"性格"为中心;就人性刻画而言,《赵氏孤儿》是鲜明的个性与单纯的人性的统一,《哈姆雷特》是性格的复杂性与蕴涵的多义性的统一;就对传统文化、现实秩序的价值取向而言,《赵氏孤儿》是持认同和实用的态度,《哈姆雷特》是以否定和颠覆为旨归。  相似文献   

7.
杨瑾 《黄山学院学报》2013,15(1):127-129
《阿凡达》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和对电影技术的革新,使它成为全球的文化热点.但《阿凡达》并非完美无瑕,尤其是和《与狼共舞》在异域文明的想象、人物设置、运用的语言等方面存在着众多的相似,这使鸿篇巨制的《阿凡达》略显陈旧.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尾不同和所产生的影响不同.总之,尽管有炫目的3D效果,但在叙事上的薄弱和主题表达上的草率,使《阿凡达》注定无法成为史诗巨著,而只能是引领电影技术革新的科幻大片.《阿凡达》的成功和失败,也给国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诗经》中《大雅》、《小雅》诗歌的表现对象、内容及其所反映的地域性特点等方面,论述了二《雅》虽同为周王畿诗歌,但《大雅》产生于宗周镐京,《小雅》产生于成周(名隹)邑。两者产生的不同地域是两者区分的主要根据。  相似文献   

9.
阎若璩为代表的学者以《古文尚书》原文与《孟子》引《书》之文不同为伪迹。但是,《孟子》引《书》存在改动加工情况。《孟子》的《梁惠王下》和《滕文公下》两篇对《古文尚书》的《泰誓上》和《武成》的两例征引,便是孟子为圆己说有意改动的结果,不能以此作为《古文尚书》造伪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在《呐喊》与《彷徨》中,《明天》、《祝福》和《离婚》是表现中国传统妇女悲剧命运的三部曲,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家更多关注的是这3篇小说在反封建礼教方面的共同性而忽视其创作上的不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它们的不同,来阐释鲁迅小说创作以及思想意识不断演变的轨迹,挖掘小说本身更深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八板》、《六板》和《虞舜薰风操》这三首不同曲名的乐曲,都是《八板》的异名同曲,所不同的是《八板》是68板、《六板》是60板、《虞舜薰风操》是48板。《八板》也称《老八板》(它与加花乐曲并用时才称它为《老八板》),乐曲的曲名是根据每一乐句都是八板(八拍)而得名,一乐句俗称"一大板"。《八板》全曲有八个大板,在第五大板后加四板。民间传说:(1)象征四方即:东、南、两、北:(2)象征四季即:春、夏、秋、冬。全曲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读奥斯丁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便想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红楼梦》,同样都是世情小说,都是讲述一个贵族家庭的故事,甚至在小说的剧情安排和人物性格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只存在于表面。当读完《庄园》,便觉与《红楼梦》相比较,两部小说的主旨不同,作者的视角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孟子》基本的形成结构与《论语》有很大不同,除少数篇章保留了简短的语录体外,基本上采取了对问的形式;而对问又多是辩难性质,少数为应答性质——其中都有一些长篇构造。还有些章节表面上是专题言论,实际上却已属正面阐述某种观点的论文。因此,《孟子》散文语言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其一,富有雄辩的力量。孟子以“好辩”著称,其实,他不只是好辩,而且善辩。对他所接触…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世说新语》的文体,古今学者持有不同观点。从“小说”这一概念的历史演变以及《晋书》与《世说新语》的比较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小说,并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前夕,属“杂家”类的子书;《史记》为西汉中期的纪传体通史,二书类别虽然不同,但其实质则是一样的,都是效法孔子《春秋》。探求治国之道之书。由于秦汉思想文化具有兼容性,司马迁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又十分推崇,致使二书在学派归属、思想倾向、结构体系、情节技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谶纬是图谶和纬书的合一,本非一类,谶出现较早,纬起源于西汉末期。《文心雕龙》和《论衡》都表达了对谶纬的看法,却有很大反差。刘勰、王充经学思想的不同是他们谶纬观差异的基础,《文心雕龙·正纬》篇不录王充即缘于此。《文心雕龙》和《论衡》分别着眼于文章写作与"疾虚妄",他们的谶纬观都是超越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诗经》作为中国诗歌文学的滥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学和思想内涵。班固所撰《汉书》,不仅有其重要的史学价值,其中引用了丰富的《诗经》资料,也是我们研究先秦与西汉《诗经》学的重要文献。本文试从引用次数统计,引用的方式、特点及引用的意图、形成原因等不同角度浅析《汉书》引《诗》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从《韩诗外传》与《论语》相比较的角度,剖析《韩诗外传》内容和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及其与《论语》的传承关系,浅析其相同与不同,并进而肯定了《韩诗外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边城》与《祝福》中社会环境迥然不同,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作家的创作动机不同:二是作家创作个性不同:三是两地环境受到的文化的熏陶不同。  相似文献   

20.
“书”、“尚书”、“书经”这三个称谓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对于《尚书》不同的理解以及人们对其不同的认可程度。《尚书》的性质是“上古政史资料的汇编”,《尚书》的成书最后是由秦王朝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