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萧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又是风格独异的报刊编辑。但长期以来,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经常成为国内外研究者探析的焦点,而他作为副刊编辑的一面却很少有人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史实为依据,对其在《大公报·小公园》(以下简称为《小公园》)副刊的编辑实践作以系统梳理,以启迪今日之编辑出版人。  相似文献   

2.
王满新 《编辑之友》2011,(5):121-123
提起张根水,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通俗文学大师,一位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小说大家。其实,他还是一位采、写、编、校、管理、发行样样在行的"全能报人",是一位终身从事新闻工作的优秀报刊编辑工作者。在数十年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先后在许多家报社供过职,担任过校对、新闻编辑、副刊编辑、通讯员、记者、特约撰稿人、总编辑等职务,还亲自出资创办过报纸——《南京人报》。在所有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于的最长久的是主编副刊。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3.
鲁迅读报刊     
鲁讯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报刊是鲁迅一生进行战斗的主要阵地。他曾经担任过《莽原》、《语绦》、《奔流》、《新青年》等10家刊物的主编和编委,指导和支持过《未名》、《鼓浪》、《晨报副刊》、《民报副刊》等8家报刊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共在103家报刊上发表文章740余篇。当然,鲁迅是作为文学家同报刊发生密切联系的。但他关于报刊的一些精辟论述,仍然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去学习、研究。这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宝库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谢六逸(1898—1945)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而且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报刊编辑和理论建树颇丰的新闻出版学家。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在新闻出版领域里的贡献一直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近年虽然渐有文章论及,但也是零章断笺,未窥全貌。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谢六逸先生有关新闻出版实践活动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新闻报刊编辑思想略作探讨。谢六逸是一个对报刊编辑有着独特风格追求的新闻出版学家。他主编的《文学旬刊》、《立报》文艺副刊《言林》、《国民》周刊和《文讯》月刊等,在中国报刊史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刊物无疑是他…  相似文献   

5.
王进珊(1907~ )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家(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现代文学辞典》),也是贡献卓著的文艺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几近30年的编辑工作中,先后主编过十多种文艺报刊,其中以在重庆主编《文艺月刊》、《文艺先锋》半月刊和在上海主编《申报》文艺副刊《春秋》和《文学》周刊影响最巨。由于王进珊所主编的各种文艺报刊,多为当时国民党官方所办或具有官方背景,因而其在编辑领域的有关活动,在大陆报刊史学界长期不为人所知。这里摭拾其编辑文艺报刊的几则佚事,以飨读者,或可补报刊史研究之未及。  相似文献   

6.
报道,叶圣陶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他在中国知识界和社会有极大影响。他一生有65年献身于编辑出版事业,致力于编撰教材,出版书刊,形成一系列的编辑思想。他认为编辑出版工作,是重要的教育工作。 最近开明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编辑思想研究》一书。该书收集了叶圣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主要言论,还收有研究其编辑思想的学者撰写的论文。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实践思想充分体现在其对《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活动中.他深刻论述了报纸副刊的重要性,积极营造读者至上的副刊编辑观;追求文学超脱性,旨在建立高雅文学园地的编辑理想;坚持只认作品不认人,作品能修不退的人本编辑态度;他要求编者谨守职业的尊严,对副刊版面编排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既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大师,又是一个著名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中国公学的《旬刊》、《文学杂志》月刊、《工作》半月刊、《华北日报》副刊、《民国日报·文艺》等多种报刊,也为《东方杂志》、《一般》及《工作》等报刊撰写过新闻通讯和许多政论,尤其是他曾经在香港大学学习,后又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留学,对国内外新闻事业有着独到的观察。他的报刊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个性。 (一) 朱光潜认为:“报章的主要功用是报道新闻和反映舆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也得  相似文献   

9.
杨栓保 《今传媒》2012,(8):132-133
邹韬奋作为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编辑出版家,他的大众编辑思想在我国编辑出版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主编的《生活》周刊等为代表的报刊无不体现着他的大众编辑思想,这种大众编辑思想,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主线,具体包括正确的动机观、为劳苦民众说话的立场观、充分满足读者需要的群众观、富有创造精神的业务观。他明确提出报刊应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改造为目的。认真研究、继承和弘扬韬奋的大众编辑思想和职业精神,对于当今的编辑出版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从1923年初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算起,一生有60多年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曾先后创办或编辑过《诗》月刊、《公理日报》、《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等数十种报刊;编纂过《小学国文课本》《中学国文课本》《开明小学国语课本》《开明国文讲义》等教科书,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主持了全国中小学、  相似文献   

11.
胡风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艺理论家、诗人,而且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七月》、《希望》等著名杂志。虽然他很少从事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工作,但曾经为《国民日报》和《新华日报》编辑过文艺副刊,对新闻媒体的运作深有体察。另外,作为一位忧国忧一位忧国忧民、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诚如他自己所说,报纸“是一直在看,所积的感想自然不少”。他关于新闻报道的一系列观点颇具特色,值得我们珍视。一1942年,胡风已经是一个成名的编辑,常有年轻编辑向他询问“有没有什么当编辑的秘诀”这样的问题。根据…  相似文献   

12.
李铁锤 《编辑之友》2013,(1):109-111,122
在陈独秀的报刊生涯中,其创办及协办了《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十几种报刊,这些报刊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中国文人向有托物言志的传统,因而,梳理其编辑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他的思想。同时,在平民化报刊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的研究也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有这样一位报人:他有着宽阔的前额,炯炯有神的眼睛,略微矮胖的身躯,上唇蓄着一排短髭,下巴留着一撮山羊胡,面目和善,总是笑嘻嘻的。他就是孙伏园(1894-1966),浙江绍兴人,因其一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副刊编辑工作,且贡献较大,创意尤多,故人称“副刊大王”。“五四”时期名的《晨报副刊》就在其主编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戈公振先生对其评价道:“以言副刊之精彩,举国无其匹也。”  相似文献   

14.
邓发是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著名的中国工人运动领袖.1940年2月,由他在革命圣地延安主持创办的《中国工人》月刊,在教育和指导工人运动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成为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和团结工人群众的桥梁.邓发参与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撰写大量文章.他的诸多编辑思想对当前的编辑出版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与艺术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1902.12.28-1988.5.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报刊编辑家.他一生创办、主编过<红黑>、<人间>、<新希望>、<诗与文>等多种报刊,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由于他的小说家之名太盛,故他在编辑领域的贡献长期不为人注意.其实,沈从文的编辑实践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他20世纪30年代起,通过执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京派作家群体的组织者之一,并由此培养和推出一批青年作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他对报刊编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相似文献   

16.
副刊新闻化的口号提出由来已久,从中国报刊发展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其端倪。新时期,报纸副刊如何新闻化运作就是一项比较实际的问题。《唐山晚报》副刊近年来在此方面做过许多尝试和努力,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笔者担任副刊编辑多年,体会良多。  相似文献   

17.
孙伏园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报人。他参加过北京《国民公报》的编辑工作,主编过号称“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中的《晨报附刊》与《京报副刊》,后来又发起成立著名的文学团体“语丝社”,并创办了《语丝》周刊。他为编辑这些刊物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有时甚至“自跑印刷局,自去校对,自迭报纸,还自己拿到大众聚集之处去兜售”(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他编辑  相似文献   

18.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专刊是指“报刊以某项内容为中心而编辑的一栏或一期”。副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军报明确标出的专刊副刊有《军事论坛》、《学习与研究》、《生活与修养》、《军人与法》、《中国军校》、《国防军工》、《读者之友》、《长征》、《周末文化》、《光荣传统》、《军地两用人才》、《国防后备军》、《军人与健康》、《离退休生活》等。据统计,军报的专刊副刊的占总版面的1/3以上,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自明。总的来看,这些专刊副刊办得各具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专刊副刊由其担负…  相似文献   

19.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宣传家,又是成绩卓著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创办或主编过《光华学报》、《学生周刊》、《武汉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红旗》等十多种颇有影响的报刊,积累了大量的报刊编辑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叶圣陶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一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65年,大多与教育相关。他曾创办《中学生》等刊物,编纂《小学国文课本》《中学国文课本》《开明小学国语课本》等教科书,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长期主持全国中小学、中专和大学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是新中国教材出版和编辑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为我国教育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还担任过国家出版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作为一位杰出的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留给我们的编辑工作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编辑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