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孩子们吃点心时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 :有的孩子很快吃完了 ,拣起桌上的点心屑扔来扔去 ,或讲话、打闹 ;有的孩子拖拖拉拉 ,要吃好长时间 ,泼豆浆、掉茶杯、掉点心的事经常发生……教师不但要“组织” ,要维护“秩序” ,还要打扫 ,忙得不亦乐乎。很长时间以来 ,我一直认为这是孩子们调皮、好动所致。学习新《纲要》后 ,我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 :我们组织的吃点心活动多以集体活动为主 ,幼儿不得不被动地、消极地等待老师、等待其他小朋友 ,所以才出现有的幼儿无所事事的情形。找出原因后 ,我们改进点心组织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幼儿午睡起床后吃点心是一件小事,但我在孩子吃点心中做起了学问,收到了不小的效果。吃午点之前,我让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大圆圈,请孩子们把小脚伸出来,互相检查一下鞋是否穿反了。孩子们在检查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懂得了鞋的反与正,下次再穿时就会注意了。这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更是有必要。随后,我再请孩子们  相似文献   

3.
正像往常一样,孩子们的点心活动开始了。今天吃蛋糕,喝牛奶。保育老师将牛奶分好,我将蛋糕分到每组的大盘子里,幼儿坐在桌旁安静的等待。当每个孩子都端上牛奶后,我就会说声小朋友请,他们就会一人在盘里拿一块蛋糕,开始安安静静地吃点心。就在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很委屈地说:"老师,我没有蛋糕。""是吗?你们那组多少人,我没数清楚?"那组的孩子立刻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老师,我们这组6个人,你才数5个;少了一个,怎么够嘛!6多,5少;哈哈哈,老师数错了;有的小朋友伸出手指开始数自己这组的人了。"看着孩子们这么兴奋,我灵机一动:"哎呀,不好意思,老师数错了,那要不这样,下次我请每一组的值日生自己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要讲故事,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拍起小手,表示欢迎。生动有趣的故事会深深地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我重视给幼儿讲故事。给幼儿讲故事要抓住机会,有针对性。孩子吃点心把碎片掉在地上,不知道爱惜粮食,  相似文献   

5.
<正>时代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蒸蒸日上,幼儿的生活水平自然也是越来越好。尤其是在"吃"这方面,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各大商铺,大街小巷各种精致的点心、小吃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接触到的点心、美食越来越多,不管是美丽的外形还是香甜的味道,抑或是绚丽的色泽,都能勾起孩子无限的探索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应注重对幼儿智力及个性方面的培养,也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并丰富  相似文献   

6.
张延伟 《新疆教育》2012,(9):178-178
为了让初如园的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采用了家长陪同幼儿入园适应的半日活动。该吃饭了,孩子们都坐在小椅子旁准备进餐了。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真香呀!刚吃了几口,一位孩子的姥姥大声对老师说:老师,再给我们的孩子盛点菜,孩子爱吃菜。话音刚落,一个爷爷也让老师再给孩子盛点菜……没几分钟,又有一些家长要求给孩子添菜,由于老师对孩子们的进食量不是很熟悉,转眼间孩子们的盘子里又都添上了不少的菜。老师,我吃不了。老师我不想吃了。有的幼儿索性在家长的带领下主动将剩下的倒进了垃圾箱。  相似文献   

7.
让幼儿自制点心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一种好形式。通过自制点心的活动,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感情和动手能力;并能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培养孩子的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设计了十二个幼儿自制点心系列活动,在中班和大班试行。它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现选介其中的三个计划。(一) 烧什锦水果羹一、准备:香蕉,苹果,桔子,  相似文献   

8.
<正>班级的环境创设是一个隐性的学习过程,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和支持者。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去创设环境,让教学与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尊重孩子,让孩子有话语权,通过不同形式的展示,开阔孩子的思考空间,对增强幼儿自信有很好的帮助。一、给孩子一个空间,孩子就会给我们一份惊喜案例:六一儿童节到了,老师给孩子们一个任务:"我们六一节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参加活动,你们有什么计划?"孩子们马上  相似文献   

9.
<正>情景描述一:"叮叮叮"小铃铛不停地"唱歌",孩子们也不停地走进走出。有的幼儿在互相聊天,有的幼儿在椅子上玩跷跷板游戏,有的幼儿站在墙角玩口袋里的玩具,有的幼儿呆呆地坐在椅子上。这是吃完点心后的某班的一幕,这时候的幼儿是松散的,那老师在哪里呢?老师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不停敲小铃催促孩子们快  相似文献   

10.
新入园的幼儿总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幼儿园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热情接待幼儿,让孩子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尽快熟悉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教师用母爱般的温暖接纳新幼儿;家长配合让幼儿崇敬喜爱老师;树立榜样以点带面进行全面教育;有组织地引导孩子学会谦让、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1.
学习兴趣是决定孩子们学习效率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活动变得有声有色,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和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通过这些生硬的方式来硬性地告诉幼儿结论,会让孩子们觉得无聊,久而久之,幼儿的学习兴趣就会慢慢降低。然而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人机实时交互,构建出一个完全新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活动内容都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孩子眼前,能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好奇心,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也能使幼儿更爱学习。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我可以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活动中生动形象地给幼儿传递知识。  相似文献   

12.
吃香蕉     
在小班助餐时,我发现小班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对吃午点没什么兴趣。每次吃午点,总会剩下好多水果。一会儿这个孩子说:“老师,我吃不下了!”一会儿那个孩子讲:“老师,我不想吃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很着急。老师给孩子们上了好几次有关水果的课,可孩子们还是过后就忘了。今天中午的水果是香蕉。发水果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直接把香蕉放到盘子里,不剥皮了,让孩子们自己剥。孩子们起床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他们去吃午点,而是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告诉他们:“今天的小香蕉忘记脱衣服了,只有勤劳能干的小朋友去帮助小香蕉把衣服脱掉…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带着小朋友们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由一位幼儿扮演老鹰,一位幼儿扮演母鸡,其余孩子扮演小鸡.孩子们都玩得很起劲.老师为了发展游戏情节,说:"老鹰觉得很饿,想出来找食物吃.这时候正好遇见鸡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们到草地上来捉虫吃."  相似文献   

14.
这天早晨,我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扔沙包,川川在奔跑中摔倒了,我忙跑过去扶起他,帮他掸掉身上的尘土。他看了我一眼,马上跑开了,连声"谢谢"也没说。回到活动室,我找他谈话,他说":我妈妈告诉我,有困难找老师,老师就是照顾我的!我不用说‘谢谢’。"川川是这学期刚转过来的,家庭富裕,一直娇生惯养,在幼儿园里表现得很任性骄横。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要怎样做才能让他心甘情愿地说声"谢谢"呢?上午孩子们吃点心的时  相似文献   

15.
<正>一天清晨,在晨间锻炼结束以后,孩子们开始准备吃点心,我们班上有几个孩子在进餐上挑食的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增进他们的食欲,我对孩子们说:"要好好吃饭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长得高,长得结实,就像植物每天喝水一样,才能长得好。"我刚说完就听有个孩子说:"顾老师,植物又没有嘴巴,它是用什么喝水的呢?""对呀,对呀。"许多孩子随声附和着。听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问题有意思,虽然看  相似文献   

16.
分发点心是幼儿园的常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而事实上许多教师没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做法甚至还影响了幼儿优良品质的培养。在此试举两例: 例一,有些教师利用幼儿贪吃的弱点,在要求幼儿遵守纪律的时候,常会说:“哪位小朋友遵守纪律,等会老师就多给他一份点心。”以此来激发、鼓励幼儿的自觉性。而这样做难免会使幼儿产生为自己私利而学习的不良动机,这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相悖的。老师这样说了,孩子是听话、好管教些,但在他心里却萌生了只是为了多吃一份点心的动机。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题为<泥土里的小动物>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园的孩子们拿着小铲四处寻找,他们发现了小虫子、小蚯蚓,兴奋地跑来告诉老师.老师则充满激情地随孩子们一起看着,胆大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捉,胆小的孩子,想捉又不敢.老师其实心里也有些怕,可是为了更好地感染胆小的孩子,也捉了一条蚯蚓.胆小的孩子不怕了,也试着去捉蚯蚓.老师并没有提许多关于蚯蚓的问题,而是问:"有谁知道关于蚯蚓的事情?"还让知道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来提问,请其他幼儿来回答,回答不出的问题,老师也充当小朋友做解答.不知不觉地幼儿掌握了许多关于蚯蚓的知识.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幼儿都处于主动、兴奋和思考之中,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事实证明,教师用孩子的眼光来打量世界,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尝试,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妨倒着排     
一直以来,幼儿排队都是按照身高由高到低或是以小组的顺序排的,因此孩子们在队伍中的位置也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最近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外出散步时,我让幼儿边观察边思考,可是回答我提问的总是那几个排在队伍前面的孩子。走在后面的孩子或三三两两自顾说话,或东张西望,根本不知道老师在问什么。事后我想,是我平时忽略了这个问题。排在队伍前面的幼儿看得清,听得明,能及时跟着老师的思路转换进行思考,而后面的一些孩子根本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也看不清老师在指什么。长此以往,难免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被老师忽略的感觉。如何来缩短与他们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孩子用餐时边吃边讲边玩现象普遍存在,我想这大概和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有关。于是我亲手制作了一台指针可以转动的大“纸钟”,让幼儿对时间有个直观的认识。用餐前,我让孩子们知道一顿饭应该  相似文献   

20.
<正>一、案例幼儿园下午放学时,小宇奶奶气冲冲地指着小宇的嘴巴对董老师说:"你们老师也太狠心了,孩子哪怕再调皮,你们也不能把孩子打成这样!"董老师仔细看看小宇的嘴巴,嘴角边的确有一小块淡淡的粉紫色。但董老师清楚,会不会是下午的点心紫薯吃过后,嘴巴没有擦干净?于是,董老师心平气和地对小宇奶奶说:"会不会是下午吃点心留下的紫薯渍?""不可能!我们小宇说了,就是老师打的!"这时,站在一边的严老师拿来一块毛巾,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