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的不做,大的又做不来,这是一些人的一种通病。我想起了我自己写稿的一些经历。记得我工作后,也是我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在山东省教委《中学生报》“青春短笛”栏目里发表的一首自由诗,一共16行,150多字。那时我的学生都争相传阅那期报纸,读那篇稿子。一位老哥说:“这样的稿子也能发表,好,咱也写!”我还半带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有些稿子很容易发表,就看你写不写。你只要写,就能发表。”而我,  相似文献   

2.
1992年6月20日,我写的《找回目标》在厂报首次变为铅字,激动之余,深感真情之重要。那时我从“一拖”技校分配进厂不足一年,初进工厂的新鲜感淡化了,上班、吃饭、睡觉三点成一线,呆板、单调。就在我忧郁的时候,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洛生找我谈心,说:“在学校只想以优异成绩走进工厂,如今虽如愿以偿,却没有新的目标,自然空虚。不妨拿起笔学着写写稿件。车间里有许多典型的人和事需要宣传。”寥寥数语似春风拂过心田。王书记的动情深深印在了我脑海里。于是我就以《找回目标哟题,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了出来,没成想第三天稿子就见了报…  相似文献   

3.
敢于亮丑     
刚开始搞报道那阵子,我像大多数初学的报道员一样,也有过一段百投不中的经历。那是1991年5月,我参加完报道员培训班回到连队,写稿的热情很高。尽管训练一天累得气都喘不过来,但我仍然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写稿子,而且每天至少要写一篇。中午别人休息了,我就趴在床铺上写;晚上熄灯后,我以复习功课为由,悄悄地到连队会议室里去爬格子。每当别人问我在写什么的时候.我总是笑着说是写信。只要听到脚步声,我就急忙把稿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别人看见。稿子写完后,我总是匆匆忙忙看上一遍就悄悄地发走了。这样三个月下来,我投出的近百…  相似文献   

4.
回想初学写作时,我把多写多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为“熟能生巧”,只有多写稿才能多上稿,也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坚持每周写3至5篇.有时一天就写两三篇,不久果然陆陆续续出来了一些“火柴盒”、“豆腐块”,为此领导还表扬了我。几年过去了,可回过头来看,并不令人理想,因为发表的与发出的悬殊较大,更不用说什么重头稿子了。这使我一度陷入困境和苦恼,为什么写作水平上不去呢?原因在什么地方?一次,组织推荐我参加了上级举办的新闻骨干培训班。来自各新闻单位的“老记们”给我解开了这个谜:这就是平时只注重了多写,见啥…  相似文献   

5.
不当嘴把式     
编辑自然是以编稿为主的.不像记者以写稿为主。那么,是否编辑只会改别人的稿子,或指导别人改稿子,就算合格了呢?不然。先听听一位作者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吧:“我尊敬每一位编辑,但不佩服每一位编辑。有的编辑不过是嘴把式,谈起别人的稿子头头是道,鸡蛋里也能找出骨头。可自己呢,却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你既然不会写,又有什么资格修改或指导我修改我的文章呢?”话虽尖刻了一些,然而对我们编辑来说,实属苦口良药。其实,从来都不会写文章的编辑是没有的,绝大多数编辑都有从写到编的经历,只不过有的人自当了编辑之后,手变做…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我是军报函授学员,搞报道是初学乍练。学习期间,我试着写了一些稿子,老通讯员看了我的稿子,都说没“军味”,不适合在军队报刊上发表。请问:什么是“军味”?怎样才能写出军味?51240部队杨速胜杨速胜同志:你当兵时间不长,学写稿子也刚刚开始,一下子写不出“军味”并不奇怪,这主要与你对部队还知之不多有关。其实,说白了,“军味”就是军队特点。军队既然有别于地方,那么,为军队报刊投稿就应区别于为地方报刊投稿,就是要有军队特点,有“军味”。我虽不能为“军味”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想,“军味”应包含有以下的…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我搞报道已有4个年头了,虽被军内外报刊采用过一些稿子,可都是些“小不点”,甚至只是三言两语的简讯。有人劝我写些“大块头”,我也想写几篇一鸣惊人之作,可就是写不出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出“大块头”的稿件?54951部队别培海别培海同志:作为一个已有4年采写史的老通讯员,想写出点有分量稿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定要明白,有分量的一鸣惊人的稿子不一定非是“大块头”不可,有些“豆腐块”新闻同样也很有分量,同样受读者欢迎。你注意到每年被评上奖的好新闻了吗?它们不少是几百字的短新闻。能写出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一年的百多篇稿子中,大部分都是写家庭生活小事的.有些文友问我,如何才能写好这方面的稿子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第一,要多写“枣核”社会中“两头尖”人和事。我以为,家庭生活小事,也属于社会新闻范畴。要写好这类稿件,就必须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个“包打听”。特别是那些所谓“新闻人物”,更应加意留神。我身在基层,对于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下层人们的“内幕”,确是知道不少,据此我写了不少关于平民百姓中喜怒哀乐方面的稿子。如去年冬天,我听到一位母亲虐待她亲生女儿的事后,即怀着伤感的心情写了一篇题为《妈妈,女儿在呼唤你的爱》的稿  相似文献   

9.
韦毓璋 《新闻窗》2006,(3):76-76
我开始当通讯员的时候,认为只要会写,稿子就可以见报,所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三天两头跑邮局给报社电台寄稿子,可是一年没有几篇被采用。后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才明白,新闻稿不是坐在室内就可以写得好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浙江青年报》,很快就喜欢上其中的“女性、婚恋”和“文学、文史”栏目,看上面的文章把平常的日子和平凡的人都写得那么美好,忍不住手痒痒的也想写。待把稿子写好后,心里却打起退堂鼓来,想自己是个读理科的,如此专业不对口地写文章,能成功吗?会不会给人添乱,遭人笑话?会不会压根就无人理睬,看也没人看?心里七上八下的,犹犹豫豫地过了好几天,才闭着眼睛把稿子和信塞入信箱。一  相似文献   

11.
少写应景稿     
有位初稿报道的战友向我们诉苦,“我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都有时效性,可就是见不了报,你说邪门不?”我随手翻了翻他保留的底稿后,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不是邪门,而是你把门走邪了。”也难怪,他写的稿子都是一些“应景稿”。比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他就写妇女生活;“五四”青年节时,他就写青年活动;春节前夕,他就写某某请假,正月十五前他又写起了闹花灯。底稿一大摞,真正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却不多。纪念节日的稿子,报纸需要,完全可以写。然而,这方面的稿件用量毕竟很少。再说你如果卡着“点”才往报社寄,弄不好就…  相似文献   

12.
虽然已过去了5年,但那封退稿信我还珍藏着。每当写稿遇到挫折,失去信心,我就会翻出它,细细阅读几遍,心中就会升腾起一团火焰。那是1988年,当时还是新兵的我,偶然从《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个新设栏目:《瞬间与十年》,反映各行各业改革开放十年来的伟大成就。于是我匆匆写了一篇征文,寄给了报社。稿子发出后,我焦急地企盼着,每天翻看《中国青年报》,希望奇迹能够出现。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收到一封信封上印有“中国青年报”的信,待我用颤抖的手拆开封D时,看到了自己写的稿子,还附了一封信:“顾广群同志:稿子早己收到,本…  相似文献   

13.
军报实习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些天来,亲眼看见一篇篇粗糙的稿子经过编辑之手,被打磨成能上版面的文章,心中对那些默默作“嫁衣”的编辑老师充满了敬意。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我想换个视角看上稿,通讯员至少应该做到“三多”和“三少”。多写“好稿”,少争“头条”部队搞新闻的同志都希望自己的稿件能上“头条”。不少单位总结新闻报道工作,也无不是以“头条”论英雄。这无疑给“头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头条”是可求的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军报实习,我感到:“头条”可求,但不可强求。“可求”在只要对新闻写作执着…  相似文献   

14.
说一宿没睡想一个题,莫不如说是,为想一个标题一宿没睡着觉。建国50周年前夕,当时编辑部领导让我采写交通事业发展成就的稿件,原定是公路、铁路、民航各写一篇。待到采访全都结束,要动笔写稿时,领导又告诉我要三篇合写成一篇。这天夜里10点多,把稿子写完就准备休息,想第二天拟一个题就可以交稿了。谁想,上床后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满脑子想的就是这篇稿子用个什么题。这些年,全省的交通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写在一篇稿子里,用什么题能涵盖得了而又贴切呢?天上、地下,阡陌、纵横这些词反反复复地在脑子里过。时间一点点地过去,“推”来“…  相似文献   

15.
有些通讯员为了多刊登稿件,只顾拼命向报刊多发稿,不注意稿件质量,说什么:“用不用往上送。稿子一多,碰巧就会被选上一篇。”我认为,这种想法不够妥当。这点,我是有亲身体会的。几年前,我初学写稿时,也是想以多取胜。碰到件好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了就往报社投寄。心里想:我的这种发稿积极性,也会感动“上帝”的。有  相似文献   

16.
新兵训练结束后,由于我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领导就把我调到了团报道组当一名业余报道员。刚进报道组那会儿,我写稿的热情特别高,为了实现零的突破,我几乎每晚都要加班到12点钟,也不管大稿小稿,想到啥就写啥,写了就投。然而近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投出的200多篇稿子却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17.
又到年终。新闻骨干们在总结一年的新闻报道工作时,都说这成绩的取得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某仓库主任来来忠、政治协理员李鲁闽——李宜闽一直从事业余报道工作,自打1988年到《人民日报》学习后,刊稿率不断提高,曾创下两个月刊稿30多篇的纪录。一次来来忠主任看到他的刊稿剪贴本,大吃一惊,心想:人家协理员工作之余能写那么多稿子,我难道就不能吗?从此,他拜李协理员为师,也关起门学起爬格子来。可是,寄出的稿子往往如泥牛入海,查无音讯。李协理员提醒他:光埋头写不行,得深入实际抓活鱼。来主任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后来…  相似文献   

18.
写了近五十年稿子,也向报刊社投了近五十年稿子,过去的投稿和现在的投稿可大不一样。早些年,作者所投的“稿子”,绝对是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一般一稿一投或多投。这样,一篇稿子一般都要用复写纸复印五六份甚至更多。至今我中指握笔处还留有一块凸起的硬骨,至于交通闭塞引起的传递问题,那就更加一言难尽了。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初开始学写报道时,还能隔三插五地常写些稿子。但是过了近一年的时间,不知为什么,反而觉得新闻稿越来越难写了,往往十天半月写不出一两篇稿子,觉得写一篇稿子很费心思,很累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今后应该怎么办? 湖北驻军某部 杨兆峰  相似文献   

20.
稿子是跑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这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共同体会。所谓跑,实际上就是新闻采访过程,采访之后才是新闻写作过程,这两个环节的完善结合就能获得一篇成功的稿子。我当通讯员 10余年,写稿不下 2000件,在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只要多跑路,就能多出稿,因为:   通过跑,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大潮流中,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可报道的新闻到处都有,我们要多跑,才能捕捉到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去年 10月,西安市霸桥区民政局领导将流落西安乞讨孤老张正清老人乘坐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