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出发,用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黑河村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研究了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东黑河村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快速,大量农民的土地资源被占用,我们称其为"失地农民"。为了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并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维护农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多,失地农民成为农村中新的弱势与困难群体,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了城乡矛盾,违背了经济公正的原则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将失地农民纳入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他们以基本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经济公正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练绪宁 《科技广场》2012,(11):153-155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土地征用规模扩大,失地农民日渐增多.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着机制不全、养老负担重、社会就业难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健全就业扶持机制来完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探索构建与完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数量迅速扩大。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足,带来了各种问题,如就业难、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城乡二元制体制是根源、现行的征地制度不合理等等,最后落结到我国目前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呼和浩特失地农民的基本状况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小青  刘毅 《大众科技》2009,(7):205-206,14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城市周边农地流转建设用地的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文章以实地调查为依据,对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探讨目前失地农民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为解决农民生计可持续问题提供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8.
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出路和社会保障问题,对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沈阳市沈北新区失地农民的具体情况和现行主要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利弊以及适宜性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现阶段沈阳市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实践中所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实质,进而提出完善沈阳市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越来越多农民成为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本课题旨在针对城市化进程中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现状,分析目前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每年会在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为4000万的基础上再加250万以上形成大批的“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失地农民。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费缺乏对我们的长远考虑,征地速度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缺乏就业机会,失地农民素质不能适用市场化就业的趋势等原因,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失地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石。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还关系到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本文在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失地农民安置主要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不同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新实践以及这些保障模式的特征,分析了推广这些模式的约束条件,提出了通过完善当前农地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探索多样化筹资渠道、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制度等措施来有效破解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是农民生活的保障,也是农村以及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用土地征收、征用的数量不断增加,速度越来越快,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矛盾焦点集中在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开展务工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改善就业质量,可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难题。网络化培训模式同时具备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优势的综合培训方式,形式多样、视觉效果良好,可有效保证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实现失地农民向新市民的顺利转型对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将具有显著意义。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与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来看,社会排斥的理论视角对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而我国更需要从社会政策上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失地农民的转型进行制度上的调适。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的政策提出来以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拆迁安置问题等日益凸显,农民在失去天然保障--前地后,就业问题的解决更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浅析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桂贤 《科教文汇》2009,(11):211-21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基本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因此,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就成了各级政府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我国农民失地情况不容乐观,而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又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不平衡,二是没有一套完整的保障制度。当然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执行上有偏差、现行征地制度存在弊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产权不清等。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新的立法和政策,既要满足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合理需求,又要给农民公平的补偿、妥善的安置。本文从我国失地总体情况、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予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黄四华 《科技风》2011,(1):39-40
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失地农民,目前云南省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九溪镇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质量差、失业现象普遍,这既受体制和社会大背景方面的影响,也有失地农民自身的原因。因此,安置失地农民就业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与"农民工"同等热度的新兴词汇成为学术界以及政府、社会热议的话题.通过实证调查,对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失地农民改变其传统生活方式,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冲突意愿形成的心理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秀清  钟骁勇 《资源科学》2013,35(12):2418-2425
中国征地冲突的爆发大多是由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引起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作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详细研究。本文以失地农民的冲突意愿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学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社会背景感知、风险感知、利益感知和公平感知这四类心理感知对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影响作用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失地农民的社会背景感知对其冲突意愿以及公平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用地单位强行开发行为等征地背景是失地农民形成冲突意愿和负面感知的重要因素;②失地农民的公平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的公平感知是有效缓解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途径;③失地农民的利益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满足感是有效避免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手段;④失地农民的风险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这说明失地农民对于冲突可能带来风险的感知并不会影响其决策行为。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研究失地农民冲突行为不应局限于农民本身,还应考虑其他利益群体行为对农民个体的影响作用。最后从制度层面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泰安市作为山东省的旅游城市,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回避地出现了失地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失地农民。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失地农民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入剖析再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失地农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征用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本文将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这一特殊群体--失地农民作出分析,并对怎样建立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