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数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估燥的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倒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根据学生喜新、喜奇、爱争辩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音乐情境导入新课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当地将音乐引入地理教学中,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导入中国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长江”一节时,先放《长江之歌》录音。这首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优美的歌词激起学生对长江和祖国的热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气氛。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把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二、借用优美的文章导入新课用优美…  相似文献   

3.
“歌曲助教法”与地理课堂教学梁绍丽在中学教学中,有许多学生感到地理是“苦燥无味”的,怎样使“苦燥无味”的知识变为有趣的知识,是我在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讲《长江》一节时,讲到三峡便顺嘴给学生唱了几句《三峡美》,结果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受此启发,通...  相似文献   

4.
《船过三峡》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了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但是,许多同学没有到过三峡,仅凭课文中的词句是很难体会到三峡“山高”、“水急”、“船险”的奇丽景色。在教学中,我通过录像、投影、录音等多种电教媒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例如,在教学描写三峡“水急”的第三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利用录像,初步感受为了深化学生对三峡“水急”的认识,我剪辑制作了有声有色的录像片《长江三峡》。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观看录像:你看到上游的水是怎样冲下来的?你听到水冲下来时的…  相似文献   

5.
1.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探求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利用社会课本中的“说一说”,能够挖掘出新旧知识间的种种联系,不断扩展完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构建知识结构中掌握新知识,发展思维,从而推动素质提高。如教学《秦陵兵马桶和敦煌五窟》《壮美的长江三峡》。2.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说一说”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激…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2.理解长江的“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作用;3.通过对长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结合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当代学习理论,教学中应该避免学生出现“习得性无助”,而应让学生多一些“习得性勤奋”.尽量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取得满意成绩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8.
纪小青 《江西教育》2007,(11):26-26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6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了“抢凳子”这一游戏,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多种能力的前提,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兴趣不仅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在自然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常识以至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是非常重要的。a.把握好每节课的开头,培养学生对自然课的兴趣。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如教《杠杆》这课,我设计先让学生讨论几个注意力不够集中的…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地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强调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当前,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兴趣必然是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写作与口才》教学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在结合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小学结合“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这一“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申请了《构建“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子课题。对青岛版《科学》教科书构建“科学探究活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研究。一、激发探究的兴趣——开启探究活动的大门在教学实践的尝试与探索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如:采用游戏导入、课件动画导入、谜语导入、进行小辩论、魔术表演等形式。俗话说:好的开始预示着成功的一半。例如,在学习《太阳和影子》一…  相似文献   

13.
张晓伟 《甘肃教育》2009,(18):50-50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鉴于小学生自身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这篇文章笔者已教过很多次,但总觉得.未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备课时,我绞尽脑汁地琢磨着,教学的“切入点”该在哪里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冥思苦想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孔乙己》这篇文章笔者已教过很多次,但总觉得.未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备课时,我绞尽脑汁地琢磨着,教学的“切入点”该在哪里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冥思苦想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堂成功的课,一开头就应该唤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教学中我常常用一、二句得当的话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如讲世界地理第八章《非洲》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前面讲完了亚洲,在亚洲的西南面是哪一洲?”学生会齐声回答:“非洲”。于是新课开始了。又如,教过中图地理《长江》一节课后,紧接着该讲的内容是《黄河》,怎么转到新课上来呢,长说:“上一节课,讲了浩荡的长江,现在开始讲奔腾的黄河。”很平常的一句话就把我东和黄河的的水流特点和二者的姊妹关系反  相似文献   

17.
金晓荣 《学周刊C版》2014,(2):152-152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指出了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可以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永不过时,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会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内涵。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而是要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社会需求和教育形势结合起来.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提升学习动力。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杨萍 《教师》2019,(18):9-10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在“看”“玩”“做”“想”的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向导。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愿学、乐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浅知识拙见。  相似文献   

20.
五步教学模式是顺应历史课改革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包含导入、阅读、质疑、解疑、练习五个步骤。其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布鲁姆的目标教学及现代信息论、控制论。 一、五步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言,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如讲授“三国鼎立”一课时,一上课就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歌声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丰富的联想。歌曲结束,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导入新课。教师问;“刚才这首歌曲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答:“《三国演义》。”教师接着问:“戏剧、历史小说不同于历史。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鼎立”一课。”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新课上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