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25):17-18
本文通过调研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翻译现状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从微观上剖析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特点,提出改善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有效措施与合理化建议,从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人才培养,重视外宣翻译的研究与实践,突破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论研究瓶颈,探求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非凡之路,力争为我省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对其起到积极有效的保护,也有助于对其进一步挖掘与完善,以及促进文化的对外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具有独特性,在外宣中如何进行汉英翻译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及其汉英翻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功能语境视角下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理论,探讨其汉英翻译,可以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外宣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研究有助于推动商洛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世界不同文化的和谐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缩影,它为读者起着广告与导视的作用,其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英译时,为了最大限度保持源语文化与地方特色,促进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译者应采取以异化为主,以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应灵活使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逐渐提升,我们既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传播,也应促进其国际传播。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52篇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研究在研究深度、研究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使用计算机软件(语料库工具)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翻译有待进一步实践。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研究进行综述,有利于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研究方向并促进其完善。  相似文献   

5.
豫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播和发展展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内涵。而电影作为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媒介。本文选取豫剧电影《清风亭》作为研究对象,翻译符号学为理论依据对其电影字幕的翻译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得出以翻译符号学视角对文化产品翻译的推动作用,翻译符号学将中文作为符号,结合其传统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内涵进行英译的过程使得译文能够更好地展现作品的丰富内涵,使得受众群体更能理解带有地区以及传统的文化作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越来越多,旅游产业也日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需求随之而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学者撰写的文本,一类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撰写的文本。两大类文本具有不同的语言特色。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的特点和目的,可采取如下翻译策略:一是突出主要事实,删繁就简;二是增补文化内涵;三是改写。  相似文献   

7.
邢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种类多样。本文在对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现状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希望政府部门引导参与、当地高校重视培养翻译人才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语资源共享平台等建议,其目的在于呼吁邢台各界人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是传播广西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以桂林彩调《五子图》为例,进行翻译案例分析,探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音译加注等方法,以期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在全球发行,其中的术语也被逐渐引入中国,在媒体上传播开来,然而,大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依然薄弱。究其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件中术语的翻译阻隔了汉语读者的理解,造成"文化休克"。在此背景下,术语如何有效服务于文化传播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个案研究,分析了术语定名与翻译的内在机理,探讨了合理的定名与翻译及未来术语定名与翻译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川剧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心和保护,也能为川剧改革与发展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对川、渝一部分大学的抽样发现,作为川剧,不仅是一部分川、渝籍大学生喜欢,生活在其他地区而只要在川读书的大学生也有不少人喜欢或是较关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丰富川剧表演手段,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让川剧经常与人们、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亲密接触",让他们认识川剧、喜欢川剧。  相似文献   

11.
川剧艺术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发展川剧艺术,对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川剧艺术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而在当代,数字插画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而兴起,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将川剧中艺术元素运用在数字插画创作中,将能为川剧艺术在当代提供一个新传播途径。其中川剧艺术中的角色造型元素是川剧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通过以川剧艺术中角色造型元素为切入点,研究川剧艺术元素在数字插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挖掘了部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对于青岛和中国的非遗外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张德禄教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基础,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对纪录片中的英文字幕翻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模式下译者如何更好地表达青岛非遗故事。  相似文献   

13.
周莉 《英语广场》2020,(30):20-22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文旅融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文旅融合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旅游产业升级的关键。张家界作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外宣翻译,可以提升张家界国际化水平,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本文从文旅融合视角出发,分析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对策,探究如何实现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有效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14.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介绍文本有必要译成英文以便有效地推广海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中含有大量文化专有项,是翻译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的英译应采用异化策略,译文中尽可能保留源语文本的文化元素和特质,以便帮助译语读者了解源语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是中国对外塑造和传播自身形象的窗口,是中国对外宣传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基本要素,负载着本民族文化的印记。根据等效翻译理论的启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中译者要正确评估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运用各种策略准确移植词汇所承载的文化,确保译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接受。本文以中国首部汉英双语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例,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翻译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朱陈军  赵速梅 《海外英语》2013,(9X):182-184
该文旨在从图式理论视域下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拟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实例为例,运用图式理论分析译者的翻译过程,并分析译者在图式契合、相异、空缺情况下翻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总结得出适合非遗英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文化身份认同为视角,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传承主体为对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传承主体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和"完整性"中必须厘清政府、地方、社区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三者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升个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判断的意识;赋予地方社区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采用主袭方式传承与"活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有利于增强群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益于培养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文化意识",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以大别山区为个案,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能够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中数字弱势群体居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传播技术融合度较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体现不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忽视受众群体差异等现实困境。应着力提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数字化技术运用能力,切实提高数字化传播技术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程度,重点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提升,积极拓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准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历史的记忆和文化活动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众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了诸多问题,很多国人尤其是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当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渗透到生活和教育之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断加强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若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忽视外宣翻译,则会阻碍中华文化"走出去"。本文通过归纳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分析其外宣翻译困境,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