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提问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创造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日常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提问能力极为欠缺,存在着“不敢问”、“不会问”“不想问”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从欣赏孩子的提问、创立问题银行、别开生面的问题展览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以提问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习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是学习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营造敢问的气氛,激发敢问的欲望,创设可问的情景,要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拓宽提问思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沈小英 《教学月刊》2006,(11):24-25
问题教学是初中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问题教学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能回答问题固然是能力的体现,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常常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生从师问”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很难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社会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具体可实行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提高学生质疑提问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和问题情境、采用丰富有效的手段、巧对生成等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敢问、好问;通过积极引导、创设“留白”、逆向思考、比较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精问、善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用有效的提问方法,使学生敢问、善问。从教师提问方面来说,要让学生进行真正有效互动,精诚协作,教师善于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习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是学习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营造敢问的气氛,激发敢问的欲望,创设可问的情景,要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拓宽提问思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立军 《文教资料》2006,(6):120-122
新课程背景下的问题教学主要有“教师提问式”和“学生质疑式”两种模式。笔者认为“教师提问式”教学的关键是精心设计问题,要问在知识关键处,问在教学当问处,问在难易适中处,问在学生需要处。“学生质疑式”教学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勤于问;提炼质疑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教师应积极尝试基于学生质疑的教学,灵活运用课堂调控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十分必要。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良好的氛围并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数学课改的根本目标之一,它是学生创新素养与学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中如何深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要抓好三个着力点:深度营造"敢问"的氛围是萌发问题意识的前提,深度创设"乐问"的情境是促使问题发现的基础,深度传授"善问"的方法是实现问题提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教学中,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重师问轻生问;重问的答案,轻问的过程;重问的内容,轻问的方法;重问的形式,轻问的实质。这样好多语文课堂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有的问题太多,涉及面太广、太笼统,提问目的不明确;有的提问缺乏变化,形式太单调;还有的提问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单调,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生问”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技能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标新立异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为实现有效提问,教师需要进行问题设计,同时在课堂提问中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和时机。为实现有效提问,教师需要多方设计并引导学生互答,并创设生问的空间,鼓励学生展开个性的思维,开创新时期学习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深受一线教师关注。造成学生缺乏提问能力的原因主要是因心理顾虑引起的不愿意提问和因"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造成的提不出问题。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从教学课题切入,引导学生提问,并通过教师故意出错以及学生对学生提问等可行性教学对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好问、会问、善问。  相似文献   

12.
董瑞 《教师》2010,(28):109-109
本文分析了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充分利用各种办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并提出了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是通过设问使学生在心中产生疑惑.进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方式。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懵懂懂,那样问,学生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不断优化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教学轻负高效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但何来“有疑”?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想问。但想问仅仅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前提,将学生的“想问”及时纳人“会问”的轨道才是教师教学的关注点和落脚点。在这个问题上,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执教“百分数的意义”时采取了“示范问”和“梳理问”的做法。对思维水平较低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是学生由“想问”到“会问”的引燃点和催化剂,及时有效的思维梳理则是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董瑞 《教师》2010,(25)
本文分析了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充分利用各种办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并提出了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和学的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能准确的做出回答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课堂提问,很多教师仅仅着眼于“提问”,学生的任务也只是“回答”的过程。其实,课堂提问过程是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也是通过课堂提问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课堂提问追求的不仅是“巧问”,更追求的是所提出一系列问题是否形成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新课程对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差的原因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此基础上分析的原因主要是 :不敢问、不会问、没机会问、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等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对策 :提供“问题生长”的土壤、训练“问题形成”的方法、畅通“问题解决”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79):73-75
"不懂就要问"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主要思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应坚持不懂就要问的核心思想,通过教会方法、创设环境、积极评价、提供时间和开展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问、找到问、主动问、有机会问和如何问,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提问意识,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关注点和基本效能。从这一主题出发,要想提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成效,需要创设适切情境,优化教学策略,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提问方法,并善于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愿问""会问""懂问""喜问"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新课程对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差的原因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的原因主要是:不敢问、不会问、没机会问、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等,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对策:提供“问题生长”的土壤、训练“问题形成”的方法、畅通“问题解决”的渠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