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文学形象批评开始寻找女性被书写、被定义的历史,在对男性文本的"性别阅读"中发现自己、表达自己,重视女性话语权力,使女性的声音不再被湮没,使男性的文本开始正视女性的真实存在,这为女性身份的定义开拓了新的空间,也为女性形象的重建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于"父亲"情结的书写。在她的文本中,"恋父"情结与"弑父"情结以悖论的形式同时呈现;她的作品既有独特的个人体验,又充满了丰富的潜意识,对男性社会文化给予了颠覆,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路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男性作家们注重通过对女性的文化编码,即借用女性生活或对女性的文化想象向封建社会体制发出控拆。与此相反,在五四时期女性文本中出现了一系列被拯救的男性群像类别,它集中出现于冰心的小说中。女性被置为拯救者、启蒙者,而男性则被策略性地倒置于被拯救者、被启蒙者,形成“母性拯救”文本。冰心通过“倒置”书写打破了男性书写常规,解构了男性关于女性的文化想象与编码。  相似文献   

4.
四川现代女作家罗淑在书写家乡简阳农村地区的女性生活时,从自身性别体验出发,融入自己对女性生存的理解,饱含对女性生命状态的关注。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本细读、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罗淑的乡土文学作品,可以发现,罗淑突破了中国现代男性乡土文学作家创作的局限,弥补了中国现代女作家创作的不足,在表现当时乡村女性受父权制社会与男性中心文化压迫的同时,展现了乡村女性在边缘处境中的抗争精神,刻画出她们澄明而美好的心灵。其作品中的女性书写使得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多维、立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作品中女主人公莎菲对男性所产生的女性内体验。着眼于探讨丁玲的女性写作在女性书写史进程中所获得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同时,从否定两种关于作品的主流批评的基点出发,指出女性在现实中与男性的性别抗争,在作品的情节上呈现出未完成的状态,这恰恰为日后女性精英们对女性外境遇中角色、命运的思索、探寻提供了历史开端。  相似文献   

6.
莫里哀喜剧对以男性为中心的刻板的书写有所突破。他承认女性的婚恋自主权,描绘女性间友好的、高尚的同性情谊,认同男女情欲上的平等;打破偏见,书写女性智慧,肯定女性的价值。本文分析了莫里哀作品中女性形象所渗透的女性主义元素,反思了传统僵化的两性表达方式,推动男性作家的文本进入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创造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不甘于男权压抑,并对封建男权、父权表现出强烈反抗精神的"疯癫"女性。写作女性在具体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对"疯癫"女性的书写,正构成对传统文化书写中"天使"女性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8.
在以父权制为核心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男性是欲望的主体,是"自我";女性则被降为男性欲望的客体,是"他者"。安吉拉·卡特在长篇小说《霍夫曼博士的邪恶欲望机器》中,对男性和女性分别扮演的客体和主体的身份进行了解构:作品戏仿传统的作为欲望的对象的女性形象,并有意模糊和将女性角色置于小说的背景以突出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被客体化的地位;凸显男性形象,使众多的男性形象突出为张狂、喧嚣的欲望的主体,使之与模糊的女性形象成对照。通过戏仿和夸张的手法,卡特有意使文本中女性和男性形象都脱离了真实自然的人的形象,从而颠覆了父权制文化中的两性身份。  相似文献   

9.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代表作家埃莱娜·西苏提出的"女性书写"理论旨在挑战传统文学规范,颠覆男性话语霸权,提高女性主体意识,争夺女性话语权。20世纪末,西方女性身体理论传播到中国并应用于国内女性文学研究及创作中,在中国消费主义语境下,"女性书写"中的"身体"叙事功能逐渐异化,"身体写作"的文本及研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王葡萄的形象和诸多男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为视角,从王葡萄形象对男性神话形象的颠覆、对男权意识中心与寡妇话语偏见的解构以及女性性欲的重构等三个部分,来探讨严歌苓文本中对男性中心叙事的消解和在已有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对女性文学的自觉书写。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狄金森在其隐退的人生中,以养花和写诗标识自身的存在,在其园艺与诗艺世界里,通过扮演男、女两种社会性别角色,追求由双性和谐内驱力所创造的艺术人生.本文以狄金森消解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策略为基点,从性别诗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园艺人生和诗歌生涯中富于个性的精神追求,揭示其作为一名女性,聪颖地超越时代的局限性,用双性和谐的写作策略,发挥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人生内涵.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一个创作丰富、历久弥新的作家。在她的笔下总是飘逸着女性的温情,却难见男性昂扬的风姿。文章结合王安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着力从文本中对王安忆笔下的男性形象作一简单的归类,并从当时王安忆的创作心态中分析作者创作之因。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 3 0年代 ,由于生活中男性 (胡也频和冯雪峰 )的影响 ,丁玲的男性观发生变化。对瞿秋白有了抛弃感情偏见的重新认识 ,具体体现在她的小说《韦护》中。此后一系列的“革命 +恋爱”小说都是以男性做主角的。在具体写法上 ,丁玲倾向于男性化叙事方式。南京时期 ,她进一步尝试用男性第一人称对男性暴力和男性沉沦生活进行揭露 ,出现了“陈伯祥”这样的“多余人”形象  相似文献   

14.
西娅·阿斯利是澳大利亚当代知名女作家之一。在六、七十年代由男性主宰的澳大利亚文学界,她是那一代人中唯一一位成功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多以男性为主人公,通过描写社会中的局外人或小人物,对她所目睹的澳大利亚社会进行尖锐的讽刺。本文认为,西娅·阿斯利之所以从男性的视角进行创作,是与她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而正是这种视角的转换,才使得她可以通过文字阐述自己的思想,抨击社会的种种陋习。  相似文献   

15.
阅读女性弹词小说中关于女主人公最终归宿及宣扬女性传统美德的文字,可以发现女性作者们是在男性的凝视之下进行写作的。在长期的男性凝视下,女性不仅会认同男性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符合男性凝视的女性形象。作品《笔生花》通过文本中展示的作者邱心如所受的封建教育、她对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细微描写和对作品人物的塑造等,使人感受到浓重的封建道德意识,她的写作无疑也是在男性视野的凝视之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凌力不是传统男性主义的接续者,也不是西方女性主义的趋同者。她对历史的演绎既有女性写作的共同特点,也具有一般女性主义历史小说作品所缺少的那种大开大阖的气度和纵深理性思辨的特点。凌力对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命运也给予了格外关注,但在处理女性如何进入历史的问题上,她显得更加客观和清醒,不大主动将自我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她们身上。在创作方法上,凌力与大多数女性主义历史小说作家不同,更多秉承现实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女性化的成分,开创了女性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7.
梅洁及其散文确实与众不同,有着超凡脱俗的魅力和圣洁的光辉。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悟生命和为生命歌唱;二是在坚持现代新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和不屈不挠、奋斗不止的精神时,又不失女性的温柔多情、容忍宽谅和善解人意,尤其不失对男性的理解、关爱和善意,更不失和谐、从容与宁静;三是宅府仁慈被及万物。  相似文献   

18.
残雪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她采用了一种与以往女性作家创作决然不同的叙事模式,她既不去揭批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的受抑境遇,也不去抒写女性的勃勃生命力及创造性,而是以其个人化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怪异、诡秘的女性世界,为女性创作的发展和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杜拉斯是一个时写作非常倚重和非常痴情的女作家,写作占据着她生命的大部分甚至是她中晚年的全部,在孤独中写作、在写作中品尝孤独是她的写作方式,在写作的话语中,她展示自己并通过自身来把握世界,在她那里,写作肩负着双重使命。她用写作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历经沧桑的女性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通过她的小说创作道出了她的女性观,发出女人的天空是低的悲叹,但她在刻画了部分安于命运甘心做生活和男人的奴隶的女性外,也表明了女性对命运的抗争,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目的是一样的,为的是追求平实而安稳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