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影响知识型员工在新人职阶段产生离职倾向的因素及其作用关系。通过对三家企业的实地问卷调查和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组织社会化策略、个人一组织匹配度和任职时间对新员工的离职倾向有重要影响,其中个人一组织匹配是组织社会化策略影响新员工离职倾向的中介变量,并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探讨了组织如何运用这些研究结论,更有效地减少新人职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意愿、留住组织需要的关键人才。论文丰富了组织理论对于员工离职倾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知识型员工离职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型员工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然而其离职率却非常高.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因素进行筛理,归纳出宏观层面、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离职因素,其中个人层面因素又分为:工作相关层面、心理层面、个人特征.最后提出中国背景下企业应对知识型员工离职的策略,内容层面的策略:关注绩效工资、心理需求与员工成长;流程层面的策略:明确招聘指标、预测离职倾向以及避免集体离职.  相似文献   

3.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知识的载体,也是企业创新的主力军,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主要是由知识型员工所创造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会影响企业发展、增加企业人力资本获取成本,并极易导致知识型员工集体离职。因而,企业必须充分重视此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避,以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深两地科技企业的242名知识型员工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强制性公民行为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以及情绪衰竭的中介作用和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强制性公民行为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绪衰竭在两者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负向调节强制性公民行为与情绪衰竭的关系,同时也调节了强制性公民行为通过情绪衰竭对离职倾向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5.
知识型员工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在企业中非常重视个人的职业成长,而传统的"工作视角"的离职分析不能很好地解释知识型员工的离职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知识型员工离职的职业成长动机,提出"职业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离职框架,该框架的重要价值在于它考虑到知识型员工离职的成长性和职业性特征,结论对于知识型员工离职管理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价值匹配的知识型员工离职控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的关键资源,而知识的载体和掌控者——知识型员工也就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留住员工、尤其是如何留住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价值匹配的视角分析了知识型员工高流动性、高离职率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价值匹配模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知识型员工离职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知识型员工的薪酬公平与组织承诺、离职倾向的关系。得出结论:知识型员工的薪酬公平对情感承诺和持续承诺的积极影响要大于它对规范承诺的积极影响,薪酬公平中的分配公平对知识型员工的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的预测能力比程序公平、互动公平的预测能力要强。  相似文献   

8.
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测度员工工作态度的四个主要因子。然后,采用多元相关分析法,探讨这四个因子与员工离职倾向的相关关系,找出引起员工离职倾向的关键因素。以此为基础,本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比较了西安地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员工的离职倾向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状况。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离职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四个发展阶段的主观博弈概念性分析框架,分析了决定国有企业员工离职行为的各种动态影响因素。其分别是当企业内部环境和员工个人偏好发生动态变化时、企业加大员工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保健措施、针对具有离职倾向的员工采取的激励约束措施、员工面临着的离职后外部劳动力市场预期收益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企业只有拥有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员工的正常流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高的员工离职率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而离职问题倍受关注。由于离职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心理过程,个体因素中个体的心理态度因素成为研究热点。以心理态度因素中的信任因素为基础,从员工离职行为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新的信任模式,构建了基于信任的员工离职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尝试利用组织内部信任对员工离职行为做出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