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相当多的新闻事件被更多的非职业摄影记者抓拍到,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这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摄影记者的作品,特点必须更加突出,才能为版面采用;摄影记者的作品应该是精品;摄影记者要时刻发展自己,全面提高能力;摄影记者需要专业化。  相似文献   

2.
刘萍 《新闻前哨》2010,(9):86-89
数码影像技术既给摄影记者提供了更好的拍摄手段,也给摄影记者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在"拿起相机,人人都是摄影记者"的全民记者时代,摄影记者应从照片质量、表现细节、报道深度和文字说明四个方面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贵刊第8期刊登的《摄影记者的自我写照》,着墨不多,但摄影记者的酸甜苦辣跃然纸上,使人们对摄影记者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一个较轮廓的印象和初步的理解。特别是“摄影记者在画乡”的照片、生动地  相似文献   

4.
摄影记者拿摄影奖,理所应当。但摄影记者获文字奖,在中国新闻界却是罕见的。在刚刚结束的’98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评选中,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于文国、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两人在分获摄影作品一、二等奖的同时,又双双取得文字报道的一等奖,成为“新闻评选”中的...  相似文献   

5.
徐斌 《新闻实践》2011,(11):21-23
浙江日报老一辈摄影记者徐永辉有一句口头禅:我们摄影记者都是“跑腿记者”。这句话听来没什么高度,但在当时却恰如其分,因为那个年代的摄影记者经常沉在基层采访。  相似文献   

6.
从护理系学生到最佳摄影记者当美国全国新闻摄影记者协会宣布把1993年最佳摄影记者的称号授予卡罗尔·古茜时,这位《华盛顿邮报》37岁的女记者并没有惊喜若狂。她已没有了初次获奖者那种激动,因为荣誉对她已不再陌生。早在1986年。古茜就获得了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中的现场新闻摄影奖。1989年她首次被美国全国新闻摄影记者协会评为当年最佳摄影记者。1991年和1993年,她两度获得白宫新闻摄影记者协会授予的最佳摄影记者称号。她还获得了许多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强势崛起,给纸媒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纸媒摄影记者,更要与时俱进,从单一型摄影记者向复合型摄影记者转型,力争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新时期的纸媒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8.
为搞好新闻摄影报道,报纸需要有一支很强的摄影记者队伍.摄影记者面临时代的挑战.在挑战面前,一大批摄影记者脱颖而出,成为新闻战线的佼佼者,但整体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眼下,一些有远见的报社领导人,把培养高素质的摄影队伍提到了议事日程.新闻需要形象传递,时代需要名摄影记者.正如英雄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离不开人民一样,摄影记者的成长也与时代的大环境紧密相连.我们现在正处于变革的时代,新闻战线的改革也同样围绕时代在变革.以形象记录时代,以形象记录历史的摄影记者,在变革的时代里应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9.
流媒体带来的焦虑流媒体多以视频的形态发布,这种影音结合的新型传播形态,比之静态的照片有着多方面的优势.这让许多摄影记者大喜过望.于是那些有条件的摄影记者纷纷更换带摄像功能的相机,还操起话筒,学起导演、录音师、剪辑师的技术.很快,本来只专注纸媒的摄影记者在网站上不断推出视频形态的作品.那些无条件的摄影记者则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心情十分焦虑,仿佛只捧着相机就要被时代抛弃,摄影记者这个行业也将告别历史舞台.在这股潮流裹胁下,有些摄影记者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10.
金思柳 《新闻前哨》2009,(11):69-70
摄影记者“扫街”.是指摄影记者用相机在街头、景区、商场等公共场所拍下有新闻价值的镜头。“扫街”是对摄影记者基本素质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摄影的平民化。因此,有的传统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发行下滑时撤销了摄影部,使得一些专业摄影记者面临职业的挑战。但是,新闻图片在传统纸媒上的传播优势仍将存在,“平民化摄影时代”比拼的是摄影记者的实力,倒逼摄影记者更加专业化。因此,有的纸媒撤销摄影部≠摄影记者失业。  相似文献   

12.
办好一张“图文并重”的报纸,不仅是摄影记者的事,还应该是总编辑与摄影记者双向作用的调动和发挥。 总编辑与摄影记者应该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从办好报纸、发挥新闻照片在报纸宣传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角度上看,总编辑与摄影记者应该是一对矛盾。我从任总编辑室主任到后来任副总编辑并分管摄影工作,这十几年的夜班,我认为总编辑与摄影记者确实存在着矛盾。譬如,这幅照片发或者不发,发大与发小,发前与发后,发高与发低,总编辑和摄影记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为摄影记者提供了新的舞台,基于数字技术的因特网为摄影记者提供了快速、价廉的发稿手段,“图片银行”更充实了摄影创作者的“腰包”。在“e时代”扑面而来之际,不少人在欣然拥抱的同时也在思考,怎样才算一个“e时代”的摄影记者?“e时代”的摄影记者=传统摄影记者 因特网吗? 有人说,“e时代”的摄影记者仅仅是加上了一只“猫”(调制解调器)和一只“鸡”(笔记本电脑)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像因特网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E-mail、BtoB、BtoC,而且带来了网络文化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在不断地寻找结构新闻摄影画面的各种构成新闻的叙事点时,一定会渗透摄影记者自身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的含义有三层:①摄影记者所提供的新闻形象被读者所认知及渴求程度;②新闻事件本身与读者的接近程度;③新闻事件本身是否宜于形象表现。新闻图片的表现形式是摄影记者提供给读者的唯一的感性现实,在融人摄影记者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因素的同时,传递给读者一定量的信息。在拍摄现场,摄影记者首先面临的是形象选择。在照片的后期制作过程中,摄影记者再次进行选择的同时,加进了自己的价值判断。一张新闻照片从拍摄到见报,是一个由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如何出新,如何迅速捕捉新近发生或发展变化着的新闻事实,不失时机地进行报道呢?突发新闻事件,稍纵即逝,不可重复,摄影记者如果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就无法补救。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应时刻处于一种待命出击的状态。只有这样,摄影记者在得到准确的新闻信息时,才能迅速出动,把具有新闻价值的瞬间记录下来。那么,如何使摄影记者能及时获得信息呢?沈阳日报先后为摄影记者配备了 BP 机、无线电对讲机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逐步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新闻界面临着重大的调整趋势。本文从新时期摄影记者观念转变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新时期对摄影记者在自身修养以及自身业务能力两个方面的要求,然后提出了新时期摄影记者观念转变的路径,以更好地促进新闻摄影记者工作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如何出新,如何迅速捕捉新近发生或发展变化着的新闻事实,不失时机地进行报道呢? 突发新闻事件,稍纵即逝,不可重复,摄影记者如果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就无法补救。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应时刻处于一种待命出击的状态。只有这样,摄影记者在得到准确的新闻信息时,才能迅速出动,把具有新闻价值的瞬间记录下来。那么,如何使摄影记者能及时获得信息呢?沈阳日报先后为摄影记者配备了BP机、无线电对讲机和  相似文献   

18.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摄影工具变得越来越先进.技术已不再是限制摄影记者的主要因素,记者的主体意识在摄影中变得空前重要.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国摄影记者开始直面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如何同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摄影记者竞技胜出,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摄影记者意识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才能、素质、个性和谐统一 新闻摄影记者的才能,应该是他智力与新闻敏感能力的有机结合。丰富的生活阅历,广博的知识是摄影记者才能的物质基础;个性、秉赋及心理素质,是摄影记者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对新闻摄影事业的追求及对生活的理想构成了摄影记者的社会基础。以上三个方面和谐统一,决定着一名新闻摄影记者才能高低及其社会文化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传统媒介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的基本专业素养。并通过对媒介融合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推理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摄影记者更应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素养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新闻照片的后期制作技术,熟知不同媒体的特点,学习多种媒体的采集技术,了解不同媒介的优缺点,转变思维方式,以顺应媒介融合对新闻摄影记者的需求,做全能型的新闻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