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问题意识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从"敢问"走向"乐问",直至"善问"。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必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猜测、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主动性思维才真正激发和启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问、爱问、会问。  相似文献   

3.
江水英 《学子》2014,(1):51-51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数学课堂应如何创设科学而又艺术的巧问方式,优化课堂,放飞学生思维,引导数学教学走向成功呢?一、问题情境要突出趣味性新课程指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  相似文献   

4.
在"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中,我国的中学生得奖牌数是最多的,可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诺贝尔奖无缘?通过专家研究发现,我们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我们的学生不会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以第八次课程改革精神为理论指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运用行动研究法,改变学生不问问题的现状,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敢问、会问、善问。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那样学好数学就很容易了。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很好的基础,要多让学生训练,多做些基础题,遇有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不然,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就会让学生兴趣减退。有些学生学不好数学,就是因为遇到难题就闪过去,久而久之让数学变得更难学。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遇到难题要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俗话说:"勤能补拙。"培养学生多练、多问,就一定能学好数学。一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猜测、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主动性思维才真正激发和启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问、爱问、会问.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  相似文献   

8.
正问题意识指的是人们在原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在数学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当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现状分析1.不会问.也就是不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需要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大胆实践,让学生在质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注重让问题意识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疑是思维的开始,问是释疑的开始,新课程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应该从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提问题和找问题能力的开始."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教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教学生如何设置释疑问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启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掌握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1.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的核心.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问题去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的发问.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学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会遇到学生问问题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意识".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就是学生所问的"问题"的背  相似文献   

13.
正很久以来,思品课堂上的提问是思品教师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理所当然。事实上,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或被动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主动权,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8,(52):57-58
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些不良趋势:改变之前的满堂灌为现在的满堂问。一节课40分钟,启动一问一答式,教师问的琐碎,无效;学生学得无聊,被动跟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不舍得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走过场,"回答"无惊喜。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教师就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提的问题要注重趣味性;提问方式,层次要分明;力争做到"问"到点子上,"学"得一级棒。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设计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1".问题"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但很多实际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时,如何使具体问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一个核心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大胆地问,有目的地问。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机械地提供给了学生,学生感受不到——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只是被动地去解答老师出示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阶段是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人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以培养出独立意识强、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为己任,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在提出问题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  相似文献   

19.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习不是单一地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问、乐问、会问”。  相似文献   

20.
厉功园 《考试周刊》2012,(60):45-46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数学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数学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令人疑惑难解的数学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在问题中生成,在问题中发展,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