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及其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环境管理成为对所有人类显著影响环境行为重要的控制手段.当前企业实施的ISO 14001:1996和生态管理与审计方案(Eco-management and Audit Scheine,EMAS)均没有对执行环境控制的程度、所采取的方法以及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标准的评价,无法全面评价环境业绩.本文认为环境管理体系应作为企业环境业绩的指示器,基于当前环境管理体系BS EN ISO 14001:1996和EMAS 761/2001 EEC的标准及其发展,探讨了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导方针及其改进方向,引入质量奖励(Quality Awards)方法作为划分环境业绩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2.
企业行为与环境绩效之间关系的相关性分析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选取了金属制造行业的五个公司对其业务水平与环境绩效进行了研究和评价,以澳大利亚制造委员会(AMC)采用过的“企业好行为”(thebestpracticemodel)模型为评价企业行为和绩效模版;对环境行为和绩效的评价是基于企业对环境问题做出反应的五个阶段架构。研究结果发现环境绩效和企业行为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r=0.85,p<0.05),这表明企业重视环境问题有利于企业整体业绩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姚圣 《预测》2009,28(5):8-14
基于“波特假说”,政府一直以来都是进行环境控制的主体,但由于缺少制定政府环境控制措施的充分依据,政府环境控制的效果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企业应建立环境控制体系从内部进行环境控制,该体系不但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控制,提高企业环境业绩,还可以为外部的政府环境控制提供充分的决策有用信息,达到内外部主体相呼应控制的最优效果。为此,本文建立了理论模型来证明环境会计控制的协调作用,并使用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进行实证证明。  相似文献   

4.
企业环境激励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企业管理中,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如何有效地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通过研究我国企业激励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环境激励这个新型概念来构建环境激励模式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为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4,(2):74-78
提出环境福利效应函数,测度工业企业环境责任表现及其福利效果,找到环境责任的关键标识,提出工业企业环境责任指数(CERI),并以之为内核构建工业企业环境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河南省为例,进行评价指标的应用性验证。  相似文献   

6.
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企业环境行为的产生动机和驱动因素,论述市场经济对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的必然要求;企业环境行为并非一成不变,环境行为信息公开是促使企业环境行为变迁的主要因素,而环境行为信息公开的基础是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同时,介绍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的基本原则以及环境行为的认证制度和标准,建立多层次的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的企业环境行为综合评价方法,给出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和评价流程。讨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7.
企业外部管理环境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萍  宋合义 《预测》2003,22(5):34-37
本文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外部管理环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详细地综述,主要包括对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含义、评价、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以及环境扫描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我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提出我国要重视企业的外部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企业传统的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体系及其局限性入手,通过分析新型市场竞争环境,结合竞争战略及竞争优势的构建,围绕企业来自五个方面的竞争力量分别建立业绩评价非财务指标体系,结合实例,阐述由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重建的新型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企业传统的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体系及其局限性入手,通过分析新型市场竞争环境,结合竞争战略及竞争优势的构建,围绕企业来自五个方面的竞争力量分别建立业绩评价非财务指标体系,结合实例,阐述由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重建的新型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企业环境绩效特点的基础上,对主成份分析法和环境杠杆评价法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说明了其适用范围和应当具备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5,(12):18-21
对2012、2013年我国化工类159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提出较强或较紧迫的环境利益要求,企业会表现出较高的环境响应水平。产品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环境响应水平越高;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环境违规的查处力度与企业环境响应水平显著正向相关;但社保基金是重要股东对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分析环境政策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对于中国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在Acemoglu等环境技术进步偏向模型的基础上数理演绎了环境税和研发补贴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然后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1997-2017年的环境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最后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两种环境政策及其政策组合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①我国环境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于清洁生产,但仍有不少省份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非清洁生产。②环境税与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环境税低于拐点,即环境税使得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非清洁生产;研发补贴和政策组合显著有利于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清洁生产。③环境税、研发补贴及其政策组合均是通过抑制价格效应和扩大市场规模效应进而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但环境税引致的价格效应大于市场规模效应,而研发补贴和政策组合引致的市场规模效应大于价格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环境资源的可持续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梳理环境绩效入手,对环境绩效评价、环境成本内部化以及环境长效保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了环境保护各主体间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4.
企业面临的社区环保压力、环境信息沟通与环境作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8,(2):80-83
基于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企业面临的社区环保压力与环境作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社区环保压力对环境作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同时,企业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环境信息沟通在社区环保压力与环境作业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环境管理主动性则在其中扮演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环境成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晟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11-112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成本作为环境会计的核心,其管理也愈加受到广泛关注。以国内外环境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和信息披露及环境管理的探讨,希望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制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政府环境政策的企业主动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兴荣  王来峰  余瑞祥 《软科学》2012,26(11):80-84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两方面论证政府环境政策及规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均会对企业环境行为的主动性产生影响,提出了政府需完善强制性环境政策,在此基础上增加促进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激励和扶持机制,约束、引导企业主动加强环境行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缑倩雯  蔡宁 《软科学》2014,(11):15-19
从企业环境实践行为日益普遍与自然环境持续恶化的现实矛盾出发,研究了差异性环境实践方式对企业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实施于不同层面环境实践对上述差异的贡献。通过对2010年沪深两市发行独立报告的上市公司研究发现,实质性环境实践方式与环境绩效正相关,与财务绩效负相关;象征性环境实践方式与之相反,负相关于环境绩效,正相关于财务绩效。同时,技术层面的环境实践行为,无论实质还是象征都优于制度层面对绩效改变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探讨企业环保承诺、环保创新技术对环保绩效之间关联性,采问卷调查法,以环保产业主管为对象,共发放75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315份.使用描述性统计、皮尔森积差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及阶层回归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研究对象以基层主管、中小型企业与未有环保验证企业居多,企业环保承诺、环保创新技术对环保绩效有正向相关与影响力,环保创新技术在企业环保承诺与环保绩效间具有中介效果.并依据研究结果对相关企业与后续研究者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政策法规,尝试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经营和实施过程与该项制度相结合,利用评价方法中的环境风险评价解决环境责任保险在费率厘定问题和责任认定方面的问题,依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对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结合可以使保险费率的设置获得更多基础数据和更科学的过程,同时使保险公司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更为客观精确.  相似文献   

20.
为从根本缓解水资源对工业发展的束缚,反思现有环境规制政策能否有效实现节水效应。基于脱钩测度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别验证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以及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的关系,进一步引入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交互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量处于从“震荡波动”到“持续脱钩”的状态,工业用水量随着环境规制的变化出现平稳或者减少的趋势。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量之间都呈倒U型曲线关系,用水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此外,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之间存在双向传导路径,相互促进对方对工业用水的作用效果。因此,政府需要强化对非正式环境规制的重视,增强环境规制工具的节水效应,促进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