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陆军  杨红娟 《成才之路》2012,(26):54-54
正朱永新先生在他的著作《新教育之梦》中的《理想的美育》一章中把"自然美育"放在了首位,"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如此,许多名人大家都是自然美育大家,甚至不惜弯下身去崇拜自然之美,而把自己置于不顾地位,  相似文献   

2.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先秦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得到后世道教的继承和发挥.重要的是,"道法自然"所倡导的"自然无为"在运用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自然原则、保护原则与和谐原则,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可以成为今天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4.
活教育的倡导者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知识宝库,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这个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幼儿园应当加强幼儿的自然教育,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邯郸市第一幼儿园在课题引领下,以"农场"为活教材,创新实践"活教育"课程理念.幼儿园以农场作为幼儿的自然基地,以"农场活动"为依托,不断开拓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意,也增强了幼儿关注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情感和能力,让师生共同回归大自然、回归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5.
活教育的倡导者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知识宝库,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这个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幼儿园应当加强幼儿的自然教育,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邯郸市第一幼儿园在课题引领下,以"农场"为活教材,创新实践"活教育"课程理念.幼儿园以农场作为幼儿的自然基地,以"农场活动"为依托,不断开拓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意,也增强了幼儿关注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情感和能力,让师生共同回归大自然、回归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陶弘景"自然漏刺"的构想是与当时最先进的漏刺--秤漏--相迥异的另类计时仪器设计思想,它是以自然流水为动力以达到"循环白转"、"无需守视"的一种机械运行计时仪器.类似于后世的轮漏,但时间却早了七八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7.
虽然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但体现在传统美育思想上的却是儒家美育的长期主导.儒家美育之人伦规范成为中国美育传统中的"惯性",这种惯性一直延续在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中.而道家--庄子追求人之自然个性的特点历来被美育界忽视.在当代美育以人为本的命题建构中,庄子美育体现出了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献章以自然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学术体系,毕生追求与维护"天机自由"的人生价值,在世俗生活中,展示出顺乎自然的人生情怀,宣泄了归依道家的生命情调.其理论的基石和出发点源于道家学说和理论,但在实践中,他又自觉不自觉地对道家理论和学说作了修正补充,从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自然"理论和学说.  相似文献   

9.
传统美学的自然观基于宇宙与生命、艺术的浑然同一,不存在对象化的"自然界"概念.道家以无为释自然,儒家以天命释自然,佛学以本心释自然.儒道交融于魏晋玄学的性情观,并进而与佛学激荡生发出禅宗的空灵观.<文心雕龙>将自然这一哲学范畴进一步美学化,使"贵自然"成为中国艺术独特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自然音节"论是新诗形式初创期的基本理论,它在自然的节奏和自然的声调、韵两个方面为新诗形式奠定了基础.但它也导致了新诗形式的散文化,因为"自然音节"实际上是散文的音节.新诗的音节不可能是完全自然的,而只能是在不同程度上被艺术化了的.  相似文献   

11.
无己、无待的自由自适之道和求自然得天趣的美学品质是道家自然观的主要理论范畴,而对道家哲学有着浓郁情结的卡夫卡,也曾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虚构,将道家自然观带入另一种文化环境,从而使得其获得一种跨文化价值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道家天人合一与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自然观的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天人合一自然观有其合理性及局限性,而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的西方自然观的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又给自然带来严重影响和危机。在当代,道家自然观和西方自然观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儒、道、佛、禅诸家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影响最大的是道家精神。道家精神对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崇自然之美,既自自然然,不事人为造作,又表现优美的自然风貌;二是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可谓是从现实生活立足的具有实用体征的内容与形式融和贯通的哲学思辨体系,更注重戏剧艺术特定的伦理学和美学的价值规范。可以说,"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潜质",也是华夏审美文化的"中坚思维",它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成为文化艺术精神流变的一种支配力量与文化底蕴,始终渗透于中国地方戏审美的诸多时空。因此,中国地方戏曲崇尚"天人同构"的自由、和谐、恒定、隽永的生命状态,并成为东方戏剧艺术苑囿中一朵靓丽的文化奇葩。  相似文献   

15.
人性论历来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性善还是性恶的观点上争执不一。孟子提倡"性善论",认为人性生来是善的,要保持并扩充这个"善",要靠教育的作用。于是,在"性善论"基础上,构建起以"明人伦"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16.
"淡"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雅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倾向。它孕育于道家哲学之中,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淡泊、崇尚飘逸的人格追求。经过魏晋玄学的发展而成为一种审美文化,从此显示了魏晋士人独到的人格审美理想魅力。至此,"初发芙蓉"之美得到崇尚,为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及人格审美理想的追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审美教育中主动性与受动性的双向逆反互动建构关系的探讨,揭示审美教育的自由本质。文章以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构成为逻辑起点,阐述了审美教育在建构人的和谐意识体系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受动性双向互反建构的特征,以此揭示美育的自由本质。  相似文献   

18.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受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的影响,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受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江南古典园林强调自然景观要素,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芙境界。  相似文献   

19.
区分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是解读儒家性善论教育思想基础的前提。"性善论"是一种实践理性哲学的概念,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学意蕴,强调性善意味着人与物的区别,人的价值的凸显;强调性善即是对人的道德主体性的肯定;强调性善才可能确立"道之以德"的正确教育原则,才可能为道德教育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审美教育中互动性关系为视角揭示审美教育本质。人与现实构成审美关系是逻辑基点,审美教育在建构人的和谐意识体系过程中具有互动性特征。表现为:主动性与被动性的互动,包括主体与外界客体之间、主体与以自身为客体之间的互动;科学意识与伦理道德意识建构之间的互动;教育的无目的性与以自身为目的的目的性之间的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