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喀喇汗王朝境内的回鹘人于公元10世纪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曾在阿拉伯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一套书写回鹘语言的文字,被称为“哈卡尼亚文”,《福乐智慧》就是用这种文字创作的。论文在对其语音描写的基础上,重点与古代突厥碑铭文献和回鹘文文献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了《福乐智慧》语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古代维吾尔人民,在历史上曾使用过多种文字,但作为民族文字的形式只有三种:突厥如尼文、回鹘文、阿拉伯文字母。用这些文字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记载和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历史、经济、医学、语言等方面的文献。十一世纪中叶的《突厥语大辞典》就是其中之一。《突厥语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是我国维吾尔族著名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于1072年——1074年在巴格达编写的用阿拉伯语解释突厥语的辞书。这部《辞典》内容十分丰  相似文献   

3.
古代维吾尔人民,在历史上曾使用过多种文字,但作为民族文字的形式只有三种;突厥如尼文、回鹘文、阿拉伯文字母。用这些文字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记载和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历史、经济、医学、语言等方面的文献。十一世纪中叶的《突厥语大辞典》就是其中之一。《突厥语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足我国维吾尔族著名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于1072年——1074年在巴格达编写的用阿拉伯语解释突厥语的辞书。这部《辞典》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对当时突厥诸部落人民的生活、风俗等方面作了详细记述,而且对诸部落人民的语言和口头文学也作了极为详细的记迎。这不仅给研究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而且也给研究维吾尔族人民的语言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操突厥语的民族有七个: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和裕固。总人口约六百多万(1957年)。维吾尔族人口五百多万,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维吾尔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八世纪就有了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过的文字有突厥文、回鹘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一九五九年进行文字改革,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一九六四年国务院批准推行新维吾尔文。维吾尔语跟同语族的许多语言比  相似文献   

5.
回鹘为我国汉文史籍对唐代游牧于漠北高原一带的古代维吾尔族的族称。公元744年,回鹘人曾在漠北高原建立了回鹘汗国。这时回鹘人长期过着“居无恒所,随水草流徙”的游牧生活,使用古代突厥文(又称古代突厥——如尼文或鄂尔浑——叶尼塞文)。公元840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内乱以及黠戛斯人的入侵,回鹘汗国灭亡。回鹘各部除一小部分留居原地外,大部分分三支西迁。其中重要的一支迁到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史称西州回鹘。这一支回鹘人在与当地土著居民接触、融合后形成了今日新疆的维吾尔族。另一支迁到了甘州(今甘肃张掖),史称甘州回鹘。他们是现今裕固族的祖先。还有一部分迁到了长城附近,后逐渐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6.
喀喇汗王朝的突厥语居民及其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喇汗王朝是我国维吾尔族先民在新疆南部和中亚一带建立的政权。其境内操突厥语言的居民主要有:九姓乌古斯(回鹘)、葛逻禄、样磨、突骑施等。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文学语言——哈喀尼亚语是在九姓乌古斯(回鹘)、葛逻禄、样磨、突骑施等部落中逐渐形成的。哈喀尼亚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具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古代突厥文是我国历史上曾活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汉国(公元522——744年)和回鹘汗国(公元744——840年)以及高昌回鹘王国(公元840年以后)使用的一种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此外,这种文字也曾为古代居住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今柯尔克孜族的祖先)使用过。  相似文献   

8.
7~13世纪古代维吾尔人民及中亚各民族曾经相继使用过突厥如尼文、回鹘文,并用这些文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记载并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历史、佛教、经济等方面的文献。笔者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对突厥碑铭文献《阙特勤碑》、回鹘文佛教文献《弥勒会见记》及另一部回鹘文文学名著《福乐智慧》的名词格位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聚居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境内,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总人口达987万。维吾尔族人均使用维吾尔语,文字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相似文献   

10.
回鹘文是在9—15世纪为维吾尔及中亚诸多突厥民族所使用的一种文字,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文字,对它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突厥语及近古察合台语。论文从语音的角度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回鹘文佛教文献《弥勒会见记》。  相似文献   

11.
对古今维吾尔语的历史分期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见解。文章认为,古今维吾尔语历史应分为三个时期:一、回鹘语时期,即8-15世纪。其中,突厥文文献语言期为8-9世纪,回鹘文文献语言期为9-15世纪;二、喀喇汗王朝突厥语和察合台语时期,即10-20世纪初。其中,喀喇汗王朝突厥文文献语言期为10-13世纪,察合台文文献语言期为14-20世纪初;三、现代维吾尔语时期,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同时,文章还就古代维吾尔语元音i与觙"合二为一"的时期问题,元音a、覿弱化为e、i在文字上如实反映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回鹘文《金光明经》是一部译自汉文的佛教著作。它与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并称三大回鹘文佛教译著,对我们研究古代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宗教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文是回鹘文《金光明经》第四卷第六品的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和注释。  相似文献   

13.
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的发现、收藏与研究情况概述李经纬回鹘文是我国维吾尔族早在唐末、两宋和元朝时期广泛使用过的一种民族古文字,维吾尔族曾经用这种文字书写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典籍,有的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世纪末二十纪...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语言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利用胡语文献、汉文文献的对勘和历史语音演变规律,探讨于阗文书《甘州使臣向于阗王庭的报告》中的dfim、吐蕃文书《审定沙州蕃汉各族官吏位阶状》中《蕃汉对译词表》中lungrje、古代突厥文Terkhin碑中lumǒisi、回鹘文写本Or.8212—179中lawxan ǒigěi与汉文“龙家”或“龙王”的对音或意义关联。同时,文章也对龙家在第二突厥汗国时期、漠北回纥汗国时期、河西陷蕃时期、归义军初期、甘州回鹘早期的活动有所论及.并认为“龙家”一名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域诸族与中原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敦煌突厥回鹘文文书,是一批稀世珍宝,具有很高的史科文献价值。初步统计,这批写本中有二卷是用摩尼教文字写成的,有二——三卷是用藏文字母拼写的突厥语写本,有四卷是用如尼文字写成的,至少有三十九卷是用回鹘文写成的。其内容包括经文、笔记、诗歌、公私文书、帐单和格言集等。  相似文献   

16.
耿世民先生是著名的回鹘文研究专家,对西域敦煌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为国际学术界所推重。他率先刊布了中国收藏的众多回鹘文文献,如《弥勒会见记》、《十业道譬喻蔓经》、《八十华严》、《大白莲社经》、《阿毗达磨俱舍论》等,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突厥学界对回鹘文文献进行全面研究的工作。同时,他还以回鹘文佛教文献为基础,系统论述了佛教在回鹘中的传播及影响,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被称作中国突厥学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7.
西域敦煌回骼文献语言词法研究邓浩,杨富学回鹘文献语音指的是8──15世纪间通行于维吾尔族祖先──回鹘人中的用回鹘文书写的古代回鹘语言,一度通行于河西、中亚乃至西亚等地,后随着伊斯兰教的扩张和阿拉伯文字的东渐而趋衰微,17世纪以后便不复流用,文献散佚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突厥语词典》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世于公元十一世纪的突厥民族“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突厥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是突厥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词典》手抄本刊行(1914—1916年)后,引起了世界突厥学者和东方学者的关注,随后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德文1928年,土耳其文1939—1941年,乌兹别克文1960—1963年等),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使《词典》研究蔚为突  相似文献   

19.
回鹘文的字形与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古代维吾尔文化在中亚各民族文化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并且曾给其邻居民族的文化以深远的影响。回鹘文的使用与流传就是一例。据史料记载: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灭乃蛮后,曾命乃蛮部大阳汗傅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即回鹘文)书蒙古语,这是蒙古族接受回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服饰词汇的整理及分析,阐述了喀喇汗王朝时期维吾尔族和其它突厥民族的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