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自我教育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自我认识、自我反馈中等偏上,但自我要求水平一般,特别是自我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其中,初中二年级学生自我教育水平最低,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群体;初中、高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总均分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不同学习成绩的中学生其自我教育差异显著,中学生学习成绩越好自我教育水平也越...  相似文献   

2.
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493名高职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和专业上差异显著,但在性别和城乡上差异不显著,二年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文科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理科生.年级是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调节变量,一年级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间相关显著,二年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我教育问卷对302名在校高职生进行测评,结果显示:高职生的自我教育水平中等略上,其中自我反馈得分最高,自我要求得分最低,且四个因子之间彼此差异均显著;男生的自我教育水平高于女生,来自城市的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大一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最低,大三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最高,且三个年级之间差异均显著。在此基础上,主要从个体主体性培育和学校管理两个角度对其自我教育的提升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自我教育发展水平一般且随年级的增长呈略微上升趋势;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要求、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自我控制能力差;初中男女学生之间自我教育水平相当。因此,我们要把提高学生自我要求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特别是自我控制能力,作为对初中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关键,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价值观念多元化,不少高职生思想迷惘而混乱。因此,帮助高职生明辨是非,提高道德判断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是高职院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着重从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意志品质、思维品质、主体能动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1000名小学生为被试,以语文学习自我监控量表为调查工具,探讨了小学生语文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在不同年级、学习成绩优良组与不良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小学生语文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总体水平偏低.(2)小学生语文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年级差异明显.(3)学习成绩优良组的自我监控能力明显高于学习成绩不良组.对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学业自我效能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学习领域的表现。江苏农牧科技学院在校生学业自我效能的调查显示:高职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高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男生在总分上更占优势、一年级学生更占优势。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以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对所学专业满意的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优于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但不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对是否贫困生以及月生活费的调查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对高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使用调查法对428名高职生在超媒体学习情境下的学业求助行为及自我效能感进行问卷、综合量表施测,结果显示:在职教新干线学习情境下,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职生的工具性求助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工具性求助—他助及执行性求助有显著性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与高职生的工具性求助—他助、工具性求助—自助、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有关。结论:职教新干线学习情境下高职生的学业求助行为更倾向于工具性求助,学业求助行为受到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我教育是一种在外界教育影响下,从一定的信念和志向出发,对自已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自我培养、自我进取、自我规范、自我发现的精神活动.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指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固的自觉行为.有了自我教育要求,学生就会产生一股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焕发出一种不可抑制的求知欲望.多少年来,学校教育较多地是注"入","包办,"限制,"束缚了孩子的发展,所以,开展自我教育活动,既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现实需要,又是时代对教育改革提出的重要课题.一九八四年秋,我校五年级学生在校代会上提交一份提案:提出"希望学校给我们少先队员有一  相似文献   

10.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高职生的班级环境有其独特性,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探究高职生班级环境的结构、特点和人口学变量差异。被试选自北京市某高职学院633名高职生,研究工具使用自编的《班级环境问卷》进行施测,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高职生班级心理环境包括六个维度: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个人发展、班级目标、班级秩序、班级组织。第二,高职生的班级心理环境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其中高职生感知的班级秩序得分最低,所以,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高职生班级秩序的管理。第三,高职生班级心理环境不存在性别显著性差异,不存在学制显著性差异。第四,高职生班级心理环境存在年级显著性差异,而且五年制高职一年级的得分最低。所以,要引导五年制高职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第五,高职生班级心理环境在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要提高班级中学习成绩上等的高职生比例,才能有利于班级良好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