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广东珠江经济台为开端,以上海东方台为颠峰的广播新闻改革浪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它使人们看到广播的巨大潜能和美好前景,一时间,几乎再也没有人说“广播没前途”了,赞美之声如潮。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期的“轰动效应”渐趋平静,一个现实而严竣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广播界思考的焦点:怎样才能巩固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取得的成功?怎样才能使听众的兴趣和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这实际上也是广播新闻改革下一步朝何处去的问题。 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的成功,应该说主要是以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为主要特征的节目综合改革的成功。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这两种新的形式,实际上是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获得成功的两个支撑点,也可以  相似文献   

2.
强化新闻功能推进广播改革马雨农突出新闻的主体地位,强化广播的新闻功能,增强广播新闻的权威性,是广播扩大影响力的有效突破口,是广播发挥潜力、吸引大众的优势所在。这就是说,强化广播的新闻功能,是振兴广播的关键之举。我们浙江电台自今年以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  相似文献   

3.
广播新闻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广播的权威性,包括广播观念、广播记者活动方式、广播新闻编辑工作、广播通联、新闻播音、文字和音响资料、广播事业的领导体制和方式的改革等。广播新闻改革的这些方面,有着互相制约的关系,只注重广播新闻改革的单一性,不注重其相关的多面性,广播新闻改革是很难深入并取得很好的成效的。现简单谈谈几点认识:一、提高广播新闻的权威性是改革的主要目标要提高广播新闻的权威性,首先必须保证广播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努力提高广播新闻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广播改革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才能提高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4.
广东广播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江英,陈永光,余碧君(一)广播新闻改革,一直是广播界自身发展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十五年的探索实践,广东电台走出了一条有岭南特色的广播新闻的路子,在省内外众多的新闻媒介中独树一帜,成为广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总汇和舆论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5.
扩大新闻信息量,是在报纸扩版、电视增开频道的同时,人们对广播新闻改革的一致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突破以往模式,率先走资源整合之路,在扩大广播新闻信息量方面,独树一帜。这档力求按新闻规律运作的全新栏目,既是广播新闻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又体现了广播新闻的发展趋势。一、与晚报联合,走新闻资源整合之路由于新闻渠道狭窄、报道内容单一,广播新闻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人对大量信息流的需求,因而在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与晚报联合,是自己的特点,也是栏目…  相似文献   

6.
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以后,辽宁台在两年多的广播新闻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新闻的本质特征改革广播新闻,按照广播的特点改革广播新闻。当前需要强调的是要把指导性和群众性进一步紧密结合起来,使广播新闻进一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为听众服务。在新闻改革过程中,我们抓住了几个主要环节。一、让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成为广播新闻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媒体形式中,广播以其独特的传播手段占据了先声夺人的优势。而最能凸显这一优势的莫过于动态新闻的运用。因为动态新闻是广播新闻中最经常、最大量、最活跃的新闻形式。广播新闻要实现先声夺人,就必须在不断改进动态新闻上下功夫。 就广播新闻而言,动态新闻的量与质,直接关系着广播新闻的生命力。 近几年,各地广播电台都作了很多有益的改革尝试,充分证明了发挥广播媒体优势,加强动态新闻报道,不仅大有可为,也势在必行。 加大信息量。广播作为以时效性见长的传媒手段,理所当然应发挥其先声夺人的特有的优势,用最快的速度最…  相似文献   

8.
在“广播热”中,广播新闻的改革也加快了步伐,新闻台、正点新闻、透视性新闻、新闻节目主持人等纷纷“登台”,方兴未艾。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是要研究广播新闻的规律,探析其改革的走向,以进一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充分发挥广播新闻的信息服务和舆论引导功能。这里,笔者就观察、思考所获得的一些想法,说说城市台广播新闻改革的大体走向。  相似文献   

9.
书讯二则     
《中国城市广播新闻改革理论与实践Ⅱ》出版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城市广播新闻研究委员会40家成员台的有关领导和采编播第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撰写的论文集———《中国城市广播新闻改革理论与实践Ⅱ》今年3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1996年4月出版的《中国城市广播新闻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续篇。共收录了106篇论文,计49万字。该书分四个部分:一、城市广播新闻优势趋向思考;二、城市广播新闻精办节目探索;三、城市广播新闻精品创作研究;四、城市广播新闻职能改革与实践。其中不少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时政新闻改革是广播新闻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近些年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广播作品,从观念、视角、材料、形式、深度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广播时政新闻创新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出现在广播新闻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在传播行业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新媒体在广播新闻连线中的作用,重点研究新媒体如何增强连线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需求,不断进行着自我改革。但是,一些地方广播电台新闻改革中出现了新闻节目新闻意识弱化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忽视了广播新闻传播规律和广大听众的需求,企望把新闻节目承担的功能转到专题节目。这对于广播宣传舆论功能的发挥以及广播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由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听众的收听习惯等原因,广播新闻节目黄金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但是让广播工作者感到困惑的是,现在黄金时间里新闻的“含金量”不高,因为指令性宣传任务比较多,而且都要求在早晨时段播出,并对篇幅长短作出具体规定,有些稿件…  相似文献   

13.
王宇 《中国广播》2010,(1):29-31
时政新闻改革是广播新闻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近年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广播作品,从观念、视角、角度、形式、深度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广播时政新闻创新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广播新闻也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特别是正点新闻、滚动播出的出现,为广播新闻发挥快捷传递的优势奠定了基础,也为广播新闻的改革指出了方向。本文就广播新闻编辑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滚动播出并不是信息总汇 在实行正点新闻、滚动播出中,正点比较容易理解,但“滚动”却容易走样。严格说来,实行滚动播出,重要的新闻都应该连续滚动,如果有新闻消息,就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深,人们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越来多。这对于传统的广播新闻编辑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广播媒介方式单一,广播新闻编辑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开发自身潜能,才能使广播新闻在日益激烈的网络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广播新闻的现状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培养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著名学者李良荣在《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一文中说:“时政报道是中国新闻报道中最后一个堡垒,一旦时政报道能突破,中国的新闻传媒可以与世界任何传媒抗衡。”笔者认为,在广播方面,2004年1月1日悄然登场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大胆改革创新,以其前卫的现代传播理念,开拓了广播新闻许多新的节目样式,节目形态和节目运作模式,其中,开创的一种新闻模式——互动新闻,对包括时政报道在内的广播新闻改革是一个突破点,它既值得人们称道,又应引起业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时下,传媒竞争十分激烈。为提高收听率,广播新闻在扩大信息量、增强时效性乃至加强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生动性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得到了听众的认可。但广播的大信息量与快捷性也衍生出一些不足——即粗、俗、浅。与此同时,广播新闻收听的便捷性、随意性、伴随性和对新闻还原度的损耗性等美学特点上,使广播新闻改革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新闻录音是广播记者较其他媒体记者而言拥有的特有技能。它是技术问题,也是不断实践、积累经验的问题。随着广播新闻改革不断深化,对新闻现场的音响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音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录得高质量的新闻现场音响是广播新闻记者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巧和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广播新闻在当今信息媒体多样化的趋势下,如何征服听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传媒界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事实上,很早就有权威人士以前瞻的眼光提出广播要走自己的路,杨独家之优势。但一个时期里,扬独家之优势,仅仅被理解为要发挥广播新闻“快”的特点,而对最具广播特点的音响运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深化,近年来,广播新闻工作者不仅在认识上有所自觉有所突破,而且在报道中,创作出大量的“带响”作品,丰富和发展了广播新闻的音响语言。实践证明,运用丰富多彩的音响来报道新闻,是广播媒体的独特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现场报道是广播新闻中最富广播特色的一种报道形式。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这种形式被许多电台广泛采用。笔者多年来从事广播新闻报道工作.我认为要做好现场报道,就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即:坚持“三贴近”.使用好现场音响,捕捉把握好现场新闻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