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0个言部字形声字所表达的词的词源义是:训的词源义是顺从;诲的词源义是昏暗;谆的词源义是厚重;谶的词源义是隐微;议的词源义是合适;诠的词源义是详备;谦的词源义是不足;谗、谮同源,词源义是尖刺。文章按照王力先生《同源字典》所定的上古音声韵标准,通过广泛地系联同源词来推求每个词的词源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速了四个词的词源义:讦、谒同源,共同的词源义是高举;让有推前与退后两义,且同出一源;诃的词源义是大。按照王力先生《同源字典》所定的上古音声韵标准,通过广泛系联同源词来推求每个词的词源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现代音义分析法论证了六组同源词,即:该与垓同源,词源义是具备;讓(让的繁体)、攘与禳同源,词源义是推;誉与举同源,词源义是称举;诐、皮、披、破、簸与铍同源,词源义是破析;诐、坡、波、颇、陂与跛同源,词源义是不正;讦、揭、楬和碣同源,词源义是高举。  相似文献   

4.
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汉语词源学的"意义"与词汇学的"意义"二者实质不同,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但长期以来不少同源词研究经常不能严格区别二者,导致确定同源词"义同"、"义通,,标准的混乱.在辨析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之别的基础上,对词源意义的实质和内涵进行探讨,进而讨论词源意义的表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指出"伦,类"同源,笔者认为这有待商榷."伦""类""音近义通,然而词源并不同一."伦"与"仑""论""沦""纶""轮"应为同源词,"仑"为根词,其它五个词为孳乳词.本文将从词源、词义、语音和通假这几个角度对"仑""伦""论""沦""轮""纶"六词同源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何为"同源词的词源意义"及其在同源词判定中的作用,并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历史和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价,在肯定立足于语言"因声求义"来研究同源词这一传统方法的同时,对其表现出来‘的局限性作出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7.
释"脘"     
论文从形、音、义分析“脘”的词源义,认为它与“宛”为同源词。“脘”的词义从“胃腔”一直引申发展,进一步可指心、心思。  相似文献   

8.
刘玮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73-74,80
汉语同源词是个古老的研究课题,历代学者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前人研究词源、系联同源词,基本上是以“音近义通”作为判定标准的,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在“音近义通”尺度的把握上,遇到了难以回避的困难.文章从认知角度阐释同源词及其系联问题,主要围绕人类认识事物的心理机制、同源词产生的现实基础、传统词源研究的弊端、认知视角的合理切入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和心理的角度,按照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接近联想对同源词孳乳的不同作用,描述同源词孳乳的动态过程,从中观察词源意义的运动,总结出同源词孳乳过程中三种词源意义的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0.
《释大》读后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念孙的《释大》是汉语词源研究方面的一篇值得注意的献,如王国维所说,此“以示声义相通之理”,“使学推而用之”,对于我们研究词的同源关系有诸多的启示。同源词的认定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这篇献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同源词的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分析同源词的语义特征入手研究同源词的意义关系。一方面,认为同源词的意义从组成结构上可划分为性状义素和类义素,这两部分都可以成为同源词的构词理据;另一方面,同源词的构词理据又表现为显性义素和隐性义素,由于古人特有的思维认知方式,大部分同源词的构词理据都是隐性义素,因而它们的意义是“相通”。  相似文献   

12.
同源词理论的皖系与《释名》系之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系同源词理论与《释名》系同源词理论,是不同类型的同源词理论.皖系同源词理论由戴震提出,其理论的核心因子则源于宋元间戴侗的"因声以求义"及明末方以智的"以音通古义之原"、"因声知义,知义而得声";而《释名》系同源词理论的创立者无疑是刘熙本人.二者不是对立的理论,后者对前者具有兼容性.  相似文献   

13.
名物词是对具体特定物的称谓。我们在对《庄子》进行名物词甄选、探源、系联等研究工作过程中,共收集到有关器物(具)类名物词71组,本文特以"椁"为例,通过对它进行释义、探源以及系联同源等工作,发掘出"椁"一词的词源义,同时系联出和"椁"相关的"郭""廓""霩""鞹"等一系列同源词。  相似文献   

14.
从《说文解字》和《汉语大字典》检索到以"票"作声符的字有"僄""剽""嘌""嫖""幖""慓"等22个。依据"声符示源"的原则,这些形声字的词义与"票"存在一定的联系。"票"具有三个意义特征:轻举、迅疾、明白,并引申出末端、浅色义。"轻"义、"疾"义、"明白"义是组成"票"声符同源词的三个词源意象,也是"票"声符词族系统构建的基点。  相似文献   

15.
一流俗词源是词源学研究的一种词源现象,它指的是一个词的理据被误解、歪曲,从而形成被著名语言学家弗·德·索绪尔称为“多少有点近于乱弹琴,结果弄得牛头不对马嘴”的词源解释。这种新的解释也称为通俗词源、民间词源,或俗词源。流俗词源现象在现代汉语外来词中,往往表现为“循音赋义”,即以谐音手段创造一个具有新的内部形式的汉语词。这个词与原外语词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它的所指与原外语词的所指的全部或某部分是同一的; (2)它的语音形式基本上是经过汉语语音化改造的外语词语音; (3)它与原外语词在内部形式上是不相同的。例如:  相似文献   

16.
同源词属于同一词族,意义相通,一般具有相同的核心义。核心义贯穿源词词义派生和引申的整个过程,统摄了源词的大部分义项,并传递给其他因词义的引申和分化而产生的同源词。分析源词词义引申脉络及系联相关同源词进行考辨的方法,对于归纳一组同源词共同的意义特征,即核心义,是非常便捷且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同源词是指音、义相同或相关,并且由同一语源孽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可以汉字为线索进行系联,但该方法常常局限于汉字形体,出现系联不周或者系联不当的错误.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辨析同源字、同音字、近义字、异体字、形声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至关重要.文章拟以"周"的谐声偏旁字的系联情况为例,说明上述字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徐锴在传释<说文>时,对词语的同源现象多有发明,留下了比较丰富的同源词语料.<说文解字系传>中用于系联同源词的术语既有继承传统的"之言/之为言"、"犹"等,又有颇具开创性的"义同"、"义近"、"义出于此"等,体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对同声符同源词的系连,则表现出徐锴对"声义同源"规律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雅疏证》所系联的词源词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379组同源词,并从中探求汉语同源词的语音关系特点和音转规律。  相似文献   

20.
壮语ku6和汉语"为"都是各自语言中常用的泛义词,它们不仅有语义和用法的对应关系,而且现代壮语的ku6和"为"的上古音相近,它们应是同源词.为数不少的汉台同源词也证明了它们之间的这种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