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喻国明 《新闻界》2004,(1):4-7,11
一、中国传媒业正处在深刻转型的关键点上应该说,二十余年来中国传媒业在改革发展方面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微观业务机制层面的改革远远超前于宏观体制规则层面的改革;边缘资讯领域的改革远远超前于主流资讯领域的改革;增量传媒(即新增媒介)的改革远远超前于存量传媒(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媒介)的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13,(3):94
2013年1月11日,由传媒杂志社主办,今晚报社和南开大学承办,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等主管部门领导及百余位传媒界人士参与的第八届(2012)中国传媒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年会以"媒体转型与技术创新"为主题,对2012年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状况及传媒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闻史与新闻理论试题(满分100分)新闻史部分一、怎样评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办报活动?试申述之。(25分)二、试就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各自的特点和它们当时的作用与影响,作一比较分析。(25分)三、简论邵飘萍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25分)注意:(1)新闻史方向考生三题必答,新闻理论方向和新闻实务方向考生任选其中一题回答。新闻理论部分四、试论新闻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5分)五、试论公信力对新闻传媒的意义,并分析影响新闻传媒公信力的主要因素。(25分)六、试析新闻传播中出现低俗之风的原…  相似文献   

4.
王庆洲  陈封 《记者摇篮》2007,(7):11-12,17
近年来,中国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都市类报纸走向成熟繁荣、省市(直辖市)党报纷纷圈地扩容组建传媒集团、互联门户网站势不可当、电子传媒如雨后春笋、国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都市类报纸发展迅速,省市(直辖市)党报纷纷圈地扩容组建传媒集团,门户网站势不可当,电子传媒如雨后春笋,国外传媒大鳄的资本不断向国内传媒市场渗透……这些传媒  相似文献   

6.
转型中的中国传媒业充满着发展中的变数.摆在人们面前的困难不是缺少选择和机会,而是选择的泛滥所带来的迷茫.如何审时度势抓住关键,便成为现阶段传媒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推出《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2013)》的报告为读解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分析的框架.透过现阶段中国传媒业发展基本面的纷繁数据,笔者认为,把握中国传媒业发展所面临的4个转变是驾驭现实与未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传媒》2013,(2):10-11
本刊讯(特约记者王扬)1月11日,第八届(2012)中国传媒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今晚传媒集团社长贾长华、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主持,近百位传媒界领军人物以"媒体转型与技术创新"为主题,对2012年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状况及传媒科技发展趋势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业不缺采编人才,缺的是优秀的既懂新闻又懂经营的复合型经营人才。随着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媒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培养使用职业经理也逐渐被一些传媒领导层所接受、认可。如何转变用人观念,尽快在中国建立起一支优秀的传媒经营职业经理队伍,事关中国传媒业未来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9.
《传媒》2014,(6)
正《传媒》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致力于研究、推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进程,以"服务传媒、引领传媒"为办刊宗旨。是卓具影响力的综合性传媒行业品牌期刊。《传媒》杂志集权威性、专业性、前瞻性于一身,融新闻性、学术性、科研性于一体。面向有影响力和有传播力的读者。倾力打造中国传媒业高端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09,(6)
近日,由传媒杂志社编撰、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北大讲传媒》一书出版发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为该书作序。该书作者队伍集结了中国传媒业领军人物和传媒研究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对2008年中国传媒业各领域经典创新案例和创新经验进行全面展示的同时,也对传媒业各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走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是一本融权威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行业用书。  相似文献   

11.
传播史与传播理论试题(满分100分)一、谈谈苏联与东欧剧变以来世界传播格局的变化及当前传播全球化的特点。(30分)二、试论社会媒介化、数字化趋势下“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5分)三、试论大众传播媒介的隐性(latent)功能。(35分)传播实务(满分100分)一、简论大众传媒进行新闻传播的系统思维。(50分)二、简要论述视觉传播的特点及当前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50分)传播学基础考题(加试)解析下述多个问题(每题10分,共100分)一、谈谈奠定传播学学科基础的美国芝加哥学派“三杰”的大体情况。二、辨析以下两段话中,哪一…  相似文献   

12.
高方  杨若雯 《传媒》2014,(8):11-14
正《传媒蓝皮书》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外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今年是该书连续出版第10个年头。在过去的10年间,《传媒蓝皮书》通过持续对中国传媒产业的跟踪观察和研究,及时反映中国传媒业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文章亦被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该书目前已成为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并于2012年起被认证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相似文献   

13.
品牌经营是当代中国传媒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生了变迁,另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演化。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也面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但是,如何恰当的进行传媒定位创新呢?一些传媒的老总常常抱怨,说他们为了跟上市场演变的步伐,不断给传媒重新定位,花了大量的钱进行了调查,找到了传媒受众最需要的信息类型与服务方式,但是,真正去做了,效果并不好。历史毫不犹豫地把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传媒带进了品牌时代。尽管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但品牌意识已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了中国传媒业变革的先行者之中。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全面碰撞。近年来,国内传播学者把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和思考WTO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现状和趋势、机遇和挑战;二是探索如何进行传媒的产业化运作,做大做强中国传媒。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媒体已具备了一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面对加入WTO,外资传媒对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新一轮冲击,中国媒体仍然处于相当的劣势状态。如何应对新的冲击,首要的就是对中国的传媒进行产业化改造,而要完成这一改造,首当其冲的就是应对当今的中国传媒进行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传媒业这一特殊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报刊、广播、出版、影视等大众传媒蓬勃发展.发行量增加、覆盖面增大、影响力提高,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并出现了一批较具实力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播电视集团。但是,与正对中国传媒市场虎视眈眈、垂涎三尺的国际传媒巨头相比,中国传媒集团与他们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加入WTO后,中国传媒集团开始与西方传媒巨鳄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传媒产业的积累、几十年来传媒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需要,如何判断中国传媒的整体实力,认清中国传媒的宏微观发展格局,综合测量和评价我国及各地区的传媒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和差异,为科学制定传媒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参照——构建一个综合、动态、结构性的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MDI)指标体系,已成为一项有  相似文献   

16.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报业同行,向《中国传媒科技》杂志创刊100期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想利用这个机会谈谈我对传媒技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王瑜 《新闻世界》2012,(10):105-106
本文在分析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传媒业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在其影响下我国传媒的商业化倾向。指出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我国传媒改革与发展中要重点关注私有化、产事分开、政府部门角色转变和发掘中国传媒改革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传媒业而言,传媒集团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一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甚至有观点认为。由于中国传媒产业的特殊属性,传媒集团的公司治理研究为时尚早。但曾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广州日报》黎元江案及中国传媒第一股“北青传媒”事件。猝不及防地为中国传媒业敲响了警钟——虽然中国的传媒集团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但如果中国传媒产业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如果传媒集团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那么.国内其他企业集团面临的公司治理困境。同样是传媒集团绕不过的一个“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及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传媒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走过了西方传媒业历经一百多年的产业化、集团化之路。以1996年中国第一家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传媒业的集团化发展进入了高潮。集团化发展已成为传媒界热议已久的话题,也成为中国传媒业应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现今,中国传媒市场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演变。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业面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传媒定位是传媒竞争的产物,它标志着传媒竞争由原始的、无意识的竞争状态向有序的、有意识的状态发展,这是传媒市场发展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