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16世纪末法国天主教开始进入越南,到19世纪末法国把云南和两广地区包括海南岛在内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天主教始终扮演着法国政治经济侵略先行者的角色。近代法国环北部湾殖民经济圈的最终完成,很大程度上基于天主教在印度支那根深蒂固的影响和对广西的控制。法国人在环北部湾地区的这种具有明显的政治、宗教、思想文化和经济综合控制的特点,也使得近代环北部湾地区被强权入侵时,在商贸活动、人口迁移等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获得了多元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滇越铁路是法国现代殖民主义不断推进的产物,通过滇越铁路,法国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但同时,滇越铁路的开通带来了沿线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沿线地区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文章在探讨滇越铁路历史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对于滇越铁路,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环北部湾”战略布局和英国的“两江一洋”战略布局中,云南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其正处在两个战略圈的结合部。民国初年,云南地方的地缘政治基本延续着晚清的格局,英、法、云南地方政府构成三个主要参与方,英国在滇西,法国在滇中、滇东南依旧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云南的地缘政治格局正是基于这一点展开。  相似文献   

4.
车辚 《毕节学院学报》2013,31(2):117-122
蒙自是晚清云南的涉外中心、外贸中心、邮电通讯中心和滇东南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法国将修筑滇越铁路的前沿指挥部和后勤补给地放在蒙自,提升了蒙自在区域经济中的商务地位.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进出口商品均由火车运输,不再通过蛮耗水运码头和蒙自县城中转,蒙自口岸开始衰落.  相似文献   

5.
滇越铁路是法国殖民者为掠夺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进一步侵略云南而修建的殖民铁路,但滇越铁路的修建和运行给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在滇越铁路的交通联袂中,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个旧锡矿业开始了工业化建设,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矿业时代到来;各种新型工业兴起,个开蒙市镇勃兴。  相似文献   

6.
16世纪以来法国经历了宗教渗透、建立交趾支那殖民地并取得越南的保护权,通过中法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的商约和界约,法国掠取了滇、桂、粤三省的铁路权和矿权,随后强租广州湾,最终完成了"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建构.经济圈强化了法属印度支那和滇桂粤的地缘政治优势,尽管具有侵略性,但无疑对我们加强世界横向交往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变革作用的思考和再认识,为我们研究"泛北部湾"政治、经济、文化合作提供了历史张本.  相似文献   

7.
环北部湾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典型的北部湾文化特征。本文立足于环北部湾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建设环北部湾旅游圈的构想,研究和分析环北部湾旅游圈的运行动力和发展的制约机制,并提出环北部湾旅游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环北部湾旅游圈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北部湾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典型的北部湾化特征。本立足于环北部湾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建设北部湾旅游圈的构想,研究和分析环北部湾旅游圈的运行动力和发展的制约机制,并提出环北部湾旅游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古代环北部湾地区先民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铜鼓文化,呈现出与其他地区所不同的特征.铜鼓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该民族的一种文化形态,因此,对铜鼓民族身份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环北部湾地区铜鼓文化的族属问题,主要是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环北部湾临海产业的选择与布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临海产业要求港口的区位条件、海陆运输条件良好,腹地广阔,依托城市的工业基础良好.环北部湾海岸线长,港口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临海产业的优势.环北部湾在选择发展临海产业方面竞争多于合作,需要通过各地政府协调,培育"环北部湾"意识,制订临海产业发展规划,扩大开发和开放,科学选择布局海水养殖及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电力业、重化工业、船舶制造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促进环北部湾临海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