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郭金金 《今传媒》2016,(2):48-49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社会上很多人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媒体,认为媒体的报道导致了更多的现实暴力.本文以校园暴力事件为基点,对媒介暴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媒介暴力与现实暴力之间的关系,认为媒介暴力并不一定会导致现实暴力,但也要防止媒介暴力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暴力负面影响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用手机视频曝光新闻的方式越来越多,其即时性和真实性使得许多新闻报道都会使用这些原始视频.在2016年多起校园欺凌事件的传播中,大多以"网曝"为开头,这说明自媒体时代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传视频成为新闻报道可以利用的重要信息来源.而对于校园欺凌此类涉及到未成年人暴力行为的电视报道在选取视频时是如何处理的,可视化的电视媒介报道的框架是怎样的,是否做到了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2016年电视媒介报道校园暴力的节目进行分析,旨在寻找报道规律,发现报道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探讨电视媒介在报道校园暴力事件时处理专业主义与社会责任关系应坚持的原则,对媒体报道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提供借鉴和思路,以期为研究媒介暴力提供一个新的方向,理清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介防止媒介暴力的合理举措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六起"校园暴力行凶案"和"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由于两起事件共有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特点,人们在关注事件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的同时,也将视点落在了发布消息的媒体身上.有观点质疑:在不到五十天的时间里,六起校园暴力杀人案相继发生,作案原因相近,手段相似.行凶者是否是从媒体相关报道中得到了启示?明白了自己的"冤屈"、仇恨与不满可通过屠杀孩子得以发泄?  相似文献   

4.
龚艳艳  房海燕 《大观周刊》2012,(43):262-262
从全球各国来看,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断,给本应该和谐美好的校园带来阴霾,教学秩序必然受到影响。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意从校园暴力的概念为出发点,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对相关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深入展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璐  左亚娟 《新闻窗》2010,(6):80-81
从2010年3月23日发生在福建南平的血案,到5月12日发生在陕西南郑的校园血案,短短两个月内,我国连续发生了6起"校园暴力"事件,轻者受伤,重者身亡。各大媒体的轰炸式报道更是令受众对现实社会的安全感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6.
王梦  王会 《青年记者》2022,(4):47-48
在各类网络平台上,暴力语言使用广泛,受众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与破坏力极大,对网络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以网络暴力语言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特点、传播和危害进行归纳和梳理,并提出规治网络暴力语言的具体路径.只有正确认识网络暴力语言的危害并通过技术与教育等手段阻断网络暴力语言的产生与传播,才能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暴力是现今网络健康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课题之一。本文以张显侵权案的发生为切入点,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的界定,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各方的危害,提出了引导网络舆论暴力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黄桂萍  谭小兵 《新闻界》2007,(5):138-139
本文从网民暴力产生的语境的三个要素话语方式、话语范围、话语风格探讨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认为对待网络暴力这个新媒介的新生现象应抱以宽容的态度,但同时应通过软控制来规避网络暴力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顾2006年以来出现网络话语暴力现象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网络话语暴力产生的原因,即从内因(网络环境本身的特性)去具体分析如何导致网络话语暴力现象的产生;而外因--一是历时性因素,"五四"以来话语暴力路线的延续;二是共时性因素,网络话语暴力是由当前社会语境所造成,诸如话语体系的低俗化,与中国处在转型期的焦虑心态,以及后现代主义某些特征在网络上的反应等.文章最后从积极意义上讨论如何看待网络话语暴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袁博  石静 《今传媒》2016,(9):32-33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暴力表述方式日趋多样化,媒介的暴力呈现与现实生活的暴力图景之联系也日益复杂。近年来,校园暴力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逐步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媒介暴力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媒介暴力研究的相关论争,从媒介暴力的定义入手,通过大众媒介的特点来分析媒介暴力的手段,并借助数据与调查寻找出媒介暴力与受众攻击行为的关联,以便寻求媒介暴力研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正处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特殊的年龄阶段使他们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之一.一方面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富、发育逐步成熟,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全面,容易误入歧途甚至形成暴力犯罪.近几年来,频频有校园暴力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不少新闻媒体在对这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大肆炒作.可是具体的,媒体暴力炒作是如何影响青少年,他们对媒体暴力炒作的看法以及是否受媒体暴力炒作影响等问题,还是不确定.因此,通过专门对媒体炒作以及青少年暴力等有关问题展开调查,深究媒体炒作的原因以及对青少年的危害,了解新闻媒体工作人员以及周围同学对青少年暴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微博作为新兴媒体,其功能从简单的娱乐社交转变成为舆论卫士,微博在社会中正扮演着越来越多重的角色,同时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但是微博的作用能否一直保持效力,能否始终在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之内不危及网络话语空间,也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本文从微博话语暴力盛行的原因、微博话语暴力是否等同于文化建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对网络语言暴力这一问题作更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储陈城  刘森 《新闻记者》2024,(3):97-112
当前网络暴力成为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刑法在应对此类案件时显得左支右绌。本文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有:理论和实务界将网络暴力型侮辱罪、诽谤罪的保护法益理解为单一、个人、轻微法益,导致刑法的关注程度大幅降低;网络暴力主体范围难以确定,促使“法不责众”刑事思维的产生;自诉人举证困难、司法协助不足致使自诉程序适用不通畅等。尽管理论界提出了增设新罪、出台《反网络暴力法》、全面公诉化,以及将网络暴力行为拟制为伤害、杀人行为等规制网络暴力的方案,但是均未有效针对网络暴力刑法治理乏力产生的底层逻辑,没有对症下药。合理提振刑法规制网络暴力的士气,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应明确网络暴力型侮辱、诽谤罪的保护法益为复合法益;划定网络暴力刑事责任主体为首发者和积极参与者;增强司法协助,畅通网络暴力案件被害人自诉程序。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媒体传播信息,这些信息利弊兼具,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精神生活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媒体暴力传播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它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影响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媒体暴力传播对高职学生心理影响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就消弱媒体暴力传播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昶洁  陈力峰 《视听》2016,(12):101-102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言行,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它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等对他人进行伤害攻击。本文对网络暴力的形式、危害、产生根源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网络暴力游戏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传播学的.培养理论"和社会学的"社会化理论"为基础理论,以13-16岁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玩网络暴力游戏和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玩网络暴力游戏会改变人们对暴力行为的看法,但只是网络暴力游戏本身使玩游戏者产生一种暴力倾向,且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同时,无论在网络世界中还是在现实世界中,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模仿并不是普遍现象.而且,网龄越长,青少年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越小.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暴力是伴随着网络普及化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界定网络舆论暴力概念的基础上,力求从众多网络舆论暴力事件的可变性中寻找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模式,探究网络舆论暴力的基本规律,并尝试构建出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螺旋"模式,为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网络暴力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网络用户的言论、行为欠文明,甚至带有暴力色彩,部分网络服务和游戏也充斥着暴力内容。本文主要分析"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指出妥善解决网络暴力现象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语言借助了互联网以极其迅猛的传播速度席卷了人们的生活,而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成因由多种因素造成,只有多角度地对其成因进行探究,才能对网络语言暴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何菲 《出版广角》2018,(3):77-79
动画片作为一种多媒体文化传媒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并深刻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成长.在丰富学前儿童生活、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时,动画片中蕴含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学前儿童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暴力元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文章分析动画片中的暴力元素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