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围绕公共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的热点之一,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往往突出了我国当前公共领域发展的成绩,却忽略了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所具有的特殊历史性.本论文旨在对我国公共领域研究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建构、本土化以及本土化的适用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最后指出当前我国要在考虑自身具体国情的前提下发展公共领域,以更为理性的态度对待公共领域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中国学者从传播学角度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当前我国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脉络,从传媒在公共领域中的作用、构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前景以及路径选择等几方面勾勒出当前我国学术界研究此问题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3.
李艺炜 《大观周刊》2012,(38):13-14
本文通过对哈贝马斯所论述的“公共领域”中一些核心问题进行解读,并对照当前网络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征来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这一对比发现在网络社会中存在着构建公共领域的极大可能性,并对在这一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常勇 《新闻传播》2012,(4):208-211
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引入中国以后,给中国的诸多学科带来了启迪和思考。它在中国的境遇大致经历了译介输入、套用借用、本土建构三个阶段,反映了从西方移植的学术话语中国本土化的一般过程。认识这一过程,对我国研究者创造性地运用西方学术话语,研究本土问题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结果指出,本土化是中国图书馆本身的要求,是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本性的需要,是对我国当代社会和图书馆发展所呈现的中国现象的一种自觉反映。合理成分不仅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图书馆的当前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图书馆文化)。本土化的实质是:西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深层次是求真创新。本土化目的要分清当前具体目的和终极目的。图书馆理论和实践都需要、图书馆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制度立法、专业教育等领域也需要本土化;本土化研究不是中国图书馆学是回到过去,并纠正了许多误解。  相似文献   

6.
贠强利 《今传媒》2012,(12):15-17
都市报在我国发展已近二十年,对我国公民言论自由扩展与实践,和公共领域构建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公共领域构建问题仍然令人担忧。都市报在公共领域构建中起到的作用使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兴趣对其进行研究,而都市报自身又有诸多限制,如何破解和规避这些限制成为都市报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简单勾勒了我国目前公共领域现状,并对都市报发展的限制做了梳理,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期待能对都市报在构建我国公共领域中的作用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貟强利 《报刊之友》2012,(12):15-17
都市报在我国发展已近二十年,对我国公民言论自由扩展与实践,和公共领域构建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公共领域构建问题仍然令人担忧。都市报在公共领域构建中起到的作用使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兴趣对其进行研究,而都市报自身又有诸多限制,如何破解和规避这些限制成为都市报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简单勾勒了我国目前公共领域现状,并对都市报发展的限制做了梳理,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期待能对都市报在构建我国公共领域中的作用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共档案馆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档案馆的服务绩效评价问题是当前档案管理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公共档案馆服务绩效研究领域30余年(1979—2009)来的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和文献内容分析的方式,总结出我国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方法、研究范畴和研究力量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该领域研究工作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传媒改革三十年"讨论语境下的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和评论,认为中国传媒学界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取得重要进展,开始本土化地运用公共领域概念展开对中国传媒体制与实践的反思,并进一步聚焦于"传媒公共性"的核心问题。在当今新媒介时代,学界关于互联网络与公共领域的研究正在展开,亟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周枫 《山西档案》2012,(1):51-56
公共档案馆是我国档案界当前一大研究热点.文章在对我国公共档案馆研究领域最近十年来的论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和文献内容分析的方式,总结出我国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方法、研究范畴和研究力量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该领域研究工作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1.
彭玥 《新闻世界》2010,(5):31-32
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起源和概念出发,比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领域和社会主义社会公共领域的差异,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了我国大众传媒的体制和功能以及其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发展,同时也指出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  相似文献   

12.
在媒介批评的压力下,20世纪美国诞生了公共新闻学的分支学科,这一分支领域注重媒介与公共领域的互动,以为什么做新闻的观念为核心。公共新闻学翻开了美国新闻发展的新的一页。在转型中的我国,如何使媒介成为培养公共精神的有效工具,成为公共参与的有效渠道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我国民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法律本土化的视角出发,运用图书馆学与法学理论的相关知识,结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以及域外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发展实践,论证了在现实国情下我国暂不适宜引入公共借阅权制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王继发 《新闻界》2011,(7):27-29
法兰克福学派对世界传播学界的影响是重量级的,对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而这种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笔者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我国传播学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展了传播学研究领域;使得传播学理论在我国能够向本土化方向发展;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生产方式、政治经济结构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该学派也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中国传播学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本土化研究中,要特别要警惕对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理论的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晓红 《新闻界》2005,(3):75-76
关于大众媒介与公共领域的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部著作中,哈贝马斯分析了大众媒介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大众传播的商业化(市场化)使大众传媒丧失了批判功能。成为政党制造舆论气氛的工具,成为操纵人为的公共领域的工具。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认为大众传播私有化、市场化是以牺牲公共领域为代价的,它所带来的媒介所有权集中、  相似文献   

16.
法兰克福学派对世界传播学界的影响是重量级的,对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而这种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笔者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我国传播学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展了传播学研究领域;使得传播学理论在我国能够向本土化方向发展;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生产方式、政治经济结构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该学派也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中国传播学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本土化研究中,要特别要警惕对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理论的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博客公共领域形成的可能性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博客汇聚了大量的“私人”参与其中,借助最具独立性的沟通媒介,在博客世界里进行批判性讨论,并达成共识,具有形成公共领域的可能。相比传统的公共领域,博客公共领域有着不同的特征。从当前博客发展的状况来看,博客公共领域亦有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探讨城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情况,有助于弥合城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供给差距。文章利用网络调查法来了解当前我国城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的整体发展状况。同时,依据相关统计资料和对苏州市的实地调研,明确当前我国城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共性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笔者发现,我国在政策导向、设施网络、平台体系、新型服务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服务标准落后与僵化、服务投入失衡与不足、服务人员数量与素质偏低、设施分布不均且管理水平较低、服务利用程度与效果不佳等问题。未来,需要制定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国家标准与地方具体实施标准、提高乡村财政帮扶力度并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密织城乡服务设施网络并提升设施的管理水平、扩充乡村服务人员队伍并培育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本土化特色服务体系并优化服务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19.
马小琴 《图书馆学刊》2010,32(10):109-110,F0003
通过对近3年我国公共借阅权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得出其最新进展主要集中于本土化与数字环境下的公共借阅权制度研究,并对其作了总结和述评。  相似文献   

20.
蒋冠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7):131-135
认为政府面向公众的信息沟通问题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关于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面向公众的信息沟通的代表性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其研究脉络,总结其研究特点,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面向公众信息沟通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