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童兵 《当代传播》2021,(2):4-7,30
本文讨论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是关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组成。笔者认为可从理论研究、特别是新闻哲学的角度,新闻信息传播历史演变的角度,新闻实践尤其是新闻业务的角度,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四个维度考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组成;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来源。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四个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五千年形成和积累的传统文化成果继承光大、合理借鉴国外新闻观研究成果、新闻科学研究对新闻实践经验的理论抽象;三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特色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观的呈现应符合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考量和具有中国风格,用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观考量新闻传媒的观念与机制,应反映中国实际、拥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正在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内通行的新闻学理论著作和有关论文作了阐述。这些著述皆成一家之言,但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体系,似未能尽其义。个别论述还有似从前的“语录新闻学”,见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们党新闻传播工作的灵魂.针对新闻实践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备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当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传播生态环境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应该坚持正确方向,做政治坚定的传媒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传媒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传媒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传媒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酝酿有年的"中国新闻学丛书"问世. 所谓"中国新闻学"自然指立足中国的新闻学,离不开中华民族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余年屡挫屡奋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正道沧桑的发展史,以及其中蔚为大观的新闻与传播实践史,包括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术传统.同时,由于主流传统同马克思主义道统水乳交融,中国新闻学又始终心系天下,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新闻传播实践,离不开《国际歌》寄寓的国际主义情怀——"英特纳雄耐尔"(international).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新闻传播的观点与学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以马克思的英名命名,作为“第二小提琴手”的恩格斯为创立这个科学体系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的这位不可替代的助手不仅同马克思一起编辑出版一系列社会主义报刊和工人报刊,为100家以上报刊撰述逾千万字的政论、通讯和科学论文,以闻名欧美报坛的“将军作品”为自己树立了一座报刊活动大师的丰碑,以卓越的理论见解,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永远闪烁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01,(6)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柳斌杰为《新闻学论集》所作的序,对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都有很深刻的见解,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篇很好的辅导材料。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之侠的《在新闻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势在必行》的文章,对我们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供读者研究。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明安香为本刊提供的专稿《关于信息传播全球化和新世纪初我国传播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是他在研究信息传播全球化现象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为我国新世纪初传播发展战略提出的一些设想,特别…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对开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和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创新指明了方向。我国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必须深化总结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以此为基,创新我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学科化,着力构建自主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基础和抓手,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和新闻事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旭  张晴  荆彦婷 《今传媒》2024,(1):131-134
在数字新闻及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传统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革,特别是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效能。《新闻学理论》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被视为课程思政路径创新的探索样本。对此,本文对《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存问题、《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和《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及保障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高校通过将乡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将实习实践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及利用“翻转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方式,有助于创新《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同时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整体性与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茹子 《新闻记者》2006,(7):50-50
新闻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内容,传播是新闻价值的实现方式。新闻学给传播学提供了依据和启示、业务经验和用武之地,传播学大大拓展了新闻学的学术视野和理论深度。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新闻学和传播学都是二级学科,其上的一级学科就是新闻与传播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新闻与传播通论》使新闻学和传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9,(4):11-26
中外新闻学最初都是人文学科的旁支,新闻学专业大多起源于文学专业,新闻学缺乏受人尊重的学科地位。经过一百多年的学科建设,新闻学逐渐摆脱了"新闻有学无学"、"新闻是学非学"等问题的困扰,逐渐发展成一门人文与社科交叉的学科。然而,新闻学总体上还是一门理论门槛低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够聚焦,学术共同体达成的共识性理论不多。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权的分化使新闻传播逐渐向公共传播转变,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均出现了重大变化。当前新闻学研究需要不断创新研究范式,努力规划新闻学的理论谱系,重建新闻学在学术场域中的地位。中国学者应该充分发挥"新闻学想象力",不断从民族场域、国家场域转向国际场域、世界场域,努力为全球新闻理论建设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11.
罗慧 《东南传播》2014,(2):26-30
本文在阐述"一国两制"政治构想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引入安东尼奥·葛兰西的"领导权"和卡尔·波兰尼关于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想,从而尝试提出"一国两制"下新闻理论与实践的政治经济基础:即大陆地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传播体制可以与港澳台地区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新闻传播体制在"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内并行不悖,与此同时,两岸四地的传媒推动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一方面运用新闻报道、节目合作等形式以内容不断推进交流,另一方面传媒本身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经济功能使其成为经济交流的内容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坚持与发展马充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发起的“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不久前在北京召开。与会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新闻传播的观点学说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军事新闻传播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新闻界》2007,(1):60-61
童兵教授对军事新闻学做过这样的论述“如果说新闻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那么,军事新闻学则是一门专门研究军事新闻传播现象、军事新闻传播事业及其特殊规律的新闻学分支学科,即为新闻学的一个子学科,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钟贤 《新闻前哨》2001,(8):11-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和根本的看法,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经验和传统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①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始人。作为开山辟路的领路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工人阶级开展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将新闻活动纳入到二元决定论的视域之下,发展出一套有别于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杨保军 《新闻界》2020,(1):39-45
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学科层面,实际存在着多种名称或概念(有些准确,有些模糊),诸如新闻学、党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但又互有区别。最基本的关系是:党报理论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立场和基本方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就是以中国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特别是以"党媒"新闻宣传活动、新闻舆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党报(党媒)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学。其中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特征描述,"社会主义"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性质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与新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的价值取向上虽有相同之处,但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首先必须了解其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它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 所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东南传播》2016,(4):155-157
<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理论研究的"定盘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于新闻本质、新闻生产及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指导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历经新闻传播实践检验和理论研究发展深化,具有无穷生命力和指导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新闻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的框架前提。对于新闻理论研究而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定盘星",具有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1日,是陆定一同志的著名新闻学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文献《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①(以下简称《基本观点》)发表60周年。60年来,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受众变了,新闻传播的理念也有很大变化,然而,《基本观点》所阐明的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对于我们的指导作用没有变,它将永远指引我们在新闻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新闻事业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对新闻从业人员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势在必行,特别是在高等院校,在新闻学教学中,对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新闻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