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登临泰山的过程中,一路观赏众多古今摩崖刻石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纪泰山铭》两处巨型摩崖刻石,气势恢宏,令人震撼。《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简称《泰山金刚经》(图1),北朝时期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经石峪山谷的花岗岩溪床,明代隆庆年间万恭在旁刻有"曝经石",故此摩崖又有"晒经石"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其没有题记、刊刻年月和经主、书丹者姓名,后经金石专家考证,书者有可能是北齐书家僧安道一。尽管书刻者无定论,但并不影响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位置和后人的关注喜爱。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看到泰山的奇观——日出,我们早早地穿好衣服,准备登山,此时的时间为:午夜12点,所以很—— 黑 皎洁的月光透过横七竖八的树枝,似乎被树枝打得七零八落,一点点的碎片犹如拼图般洒落人间,洒满大地。我们扶着石头,  相似文献   

3.
《诗经·鲁颂·閟宫》中言:"泰山岩岩,鲁邦所詹。"特殊的构造,使得方圆数百公里内只有泰山山峰突起最为显著,形成"一山独尊"之景。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自古以来就有帝王封禅泰山,民众登山祈福的传统,可见泰山信仰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围绕泰山的文献可谓车载斗量,关于泰山文化的论述贯穿了中国历史,本文旨在揭示泰山信仰文化之精髓,使更多的人了解泰山信仰文化,传播泰山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4.
“泰山封禅”源于《史记·孝武本纪》,司马迁称之为“封禅泰山”。然而这并非司马迁的本意,或为司马迁笔下生误,或为后人抄传的过程中发生笔误。“封禅泰山”在古籍中亦属罕见,只是近代人不辩真伪,将“封禅泰山”改变为“泰山封禅”较为普遍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泰山封禅”一是不能准确、完整概括“封禅”的内容,再则会轻而易举地使人产生误解,认为封、禅是同时在泰山举行。我们应尊重历史,还“封禅”以真实。  相似文献   

5.
关于泰山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是客观存在的 ,泰山学是人为形成的 ,泰山不就是泰山学 ,“泰山研究”也不能取代“泰山学研究”。既然存在一个博大雄伟的泰山 ,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这个“道理” ,就是其“存在”的内在真实逻辑关系 ,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数代学人的努力 ,不断对其“揭秘” ,逐渐形成一种系统化了的认识 ,运用学术话语、概念、原理体系将其外化出来 ,就形成了一门关于泰山的学问———泰山学。泰山学有若干分支 ,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渗透、以人文科学为主 ,但又关照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为营造泰山学 ,国内外学人必将付出艰辛的劳动 ,但也值得  相似文献   

6.
泰山美与旅游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旅游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为一体 ,不仅可以使游人得到赏心悦目的愉悦感 ,而且可以使人启智广识、提高素养。在日趋兴盛的旅游业中 ,泰山始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泰山旅游资源是丰富而雄厚的 ,开发和利用的潜力是很大的。让魅力泰山成为国人的旅游热点。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大泰山》对历史记忆的影像书写以宏大的历史叙事,个体的微观呈现,自然的奇观表达构建了人们对泰山对历史的集体记忆架构,这种架构构成了人们家国民族的认同与自信,《大泰山》在历史叙事不逾矩的基础上又具有创新性的影像叙事,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打上了情感美学的烙印,历史文献不再是冷冰冰的客观呈现,而成为了有温度的活化石,现代化进程中所造成的精神家园遗失在纪录片中又得到了延续,人们家国情怀的集体记忆再次被唤醒。  相似文献   

8.
由于泰山古代宗教活动繁盛,泰山上下以接待香客为主的旅店业应运而生,在历史上盛极一时,并形成了其独特的经营方式与文化特色,成为泰山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钧稽了历代正史、方志、碑刻、笔记及说部戏曲中的有关资料,对延续千年的泰山香客店之兴起、升沉、规模及衰替等诸多史实作了探考,揭示了其历史轨迹。文中征引的清人《东游纪略》中有关泰山旅店的记载,为一新发现。  相似文献   

9.
泰山茶文化与泰山茶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茶产业是泰山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分析泰山茶产业发展瓶颈和基于茶产业链的发展战略,从文化层面上借助与泰山茶文化的融合,探讨泰山茶产业进行品牌、产业素质提升、开拓产业链价值空间的发展策略,为泰山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泰山气候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首先归纳了泰山山麓区域气候特征,并并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及地表性质等方面分析其原因。近而更详细地分析了泰山山气候特征,揭示泰山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显示出丰富的泰山气候资源是泰山自然景观构景要素中最为活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乾隆三十八年(1773)纪昀奉命领衔主纂《四库全书》,与此同时还编纂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此《提要》中将《泰山鬼玉》(四卷)、《泰山纪事》(三卷)、《泰山纪胜》和《泰山道里记》等四种泰山要籍存目,并一一作了提要,纪昀虽因心于国事一生未能登临泰山,但对泰山极为尊崇,对泰山化极为重视,纪昀对泰山的这种情怀,除《提要》外,在其泰山诗作及其《阅微草堂笔记》中皆有大量字记载和流露。  相似文献   

12.
泰山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其旅游景点的翻译问题也显得愈发重要。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不仅可以向外国旅客展示泰山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可以宣传它丰富的人文景观。本论文以泰山景点中的景点翻译为例,内容涵盖地理、人文、胜迹等方面。旨在探究翻译此类旅游文本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现在,人们通常把学问、道德都被人景仰的人称为"泰斗",那么,为何要称"泰斗"呢?泰斗,是泰山和北斗的简称。泰山在五岳中其高度其实只居第三。也许是古人无法测量出山峰的准确高度,也许是泰山在山东面临平原又与大海相近,便把它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尤其汉武帝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泰山成了"五岳之长"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归纳了泰山山麓区域气候特征,并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及地表性质等方面分析其原因.近而更详细地分析了泰山山地气候特征,揭示泰山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显示出丰富的泰山气候资源是泰山自然景观构景要素中最为活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泰山古代香客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泰山古代宗教活动繁盛,泰山上下以接待香客为主的旅店业应运而生,在历史上盛极一时,并形成了其独特的经营方式与化特色,成为泰山民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钧稽了历代正史、方志、碑刻、笔记及说部戏曲中的有关资料,对延续千年的泰山香客店的兴起、升沉、规模及衰替等诸多史实作了探考,揭示了其历史轨迹,中征引的清人《东游纪略》中有关秦山旅店的记载,为一新发现。  相似文献   

16.
徐北文先生(1924-2005)是当代成就卓著的泰山文化专家,其提出的“泰山学”之说,着眼于泰山不同于其它地方名山的特殊性,倡议从“大文化”的视野照观泰山,其说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本文从徐氏这一观点出发,进而推绎出泰山文化中存在着“两个世界”,即“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并对这“两个世界”的不同内蕴试作阐释。  相似文献   

17.
泰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交代之处”,自古便为历代帝王祭祀封禅之场所。然而汉魏以后,泰山逐步由官方祭祀天地的圣地转化为民间祭祀鬼神的胜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泰山自身的文化属性、两汉鬼神说盛行及道教的发展传播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推动。泰山上官方的封禅祭祀活动及民间的鬼神文化是泰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泰山道里记》的作者聂钅文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 ( 1715 ) ,卒于嘉庆初年 ( 1796后 )。年轻时在泰安府衙应差 ,30岁后退居泰山。他自年轻时便热爱故乡泰山的历史文化 ,亲自踏勘、调查有关资料。 5 0岁前又编成《泰山道里记》、《泰山金石考》等 ,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学者姚鼐、钱大昕等人的好评  相似文献   

19.
程翔 《语文学习》2020,(4):48-51
作为泰山人,我对《登泰山记》一文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读着“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之句,就感觉特别亲切。这大概就是一种家乡情愫吧。  相似文献   

20.
泰山成山于太古代,距今约二十四亿五千万年,为片麻岩构成的断块山地。泰山绵亘于山东省济南市与泰安、历城、长青三县之间,总面积为426平方公里,主峰在泰安县城北,海拔1545米,其高峰次于华山和恒山,居五岳的第三位。泰山之美在于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泰山地处鲁北,古时鲁国人对之举首可望,所以《诗·鲁颂》里有云:“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这是诗歌中最早对泰山的描写。史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赞美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八个写形字中,前六个字写泰山的雄伟壮丽,后两个字写他对泰山的神秘感。这,可算是对泰山的绝妙描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