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涌入上海,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上海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给该城市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围绕"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对上海的环境造成污染"、"上海环境污染治理是否会阻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两个问题展开,运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1981—2007年期间,FDI对上海的环境已造成污染,但环境污染治理并没有使FDI减少。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八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外贸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内贸工业品调拨占全国百分之四十五。劳动生产率比全国高二倍,每百元资金实现的税利比全国高三倍,按人口计算的国民收入比全国高五倍。这是上海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在向2000年进军的过程中,上海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现今,上海市重点工业项目会战已进入了第五个年头。高校作为科技攻关的重要方面军,在这场振兴上海经济的会战中顽强拼搏,施展才华,成绩斐然。人们普遍认为,在组织上海高校科技力量进入本市经济建设主战场方面,这次攻关会战是最为成功的,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高校科研成果“上海开花外省香”的局面。本文拟在前几年攻关会战的基础上,就深化产学合作的几个问题,一陈管见。  相似文献   

4.
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上海宣布:开发开放浦东。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作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  相似文献   

5.
王悦 《未来与发展》2012,35(7):108-113
被喻为"东方之珠"的上海对于"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至今,无论是经济增长模式还是经济增长速度,上海的发展都实现了质的飞跃。适逢"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面临着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机遇与考验。本文从上海市现有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入手,通过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运用上海市1978年至2008年间实际GDP、三次产业与三大需求的相关数据,使用ARMA模型、周期分析的方法及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的方法,多角度地对上海市经济增长进行统计模型的构建、实证分析研究和科学预测,并结合实际对上海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吴维扬 《预测》1996,15(4):41-45
1 关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总量特征:物耗 投入的规律决定经济增长的规律 我们首先从经济增长的总量变化及其与投入要素的关系来描述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自1961年起,上海经济总量(用不变价计算的GDP测度)的增长是按15年三级跳的规律(2年低速、4年快速、1年低速、4年快速、1年低速、2年快速、1年低速)运行的,大趋势交替变化(1961~1975年间总体是升势,1975~1989年总体是降势,1989~2003年将总体成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指引下,上海高校加强产学结合,促进了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本文探讨上海高校加强产学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和特点以及高校及其主管部门在成果转化中组织、协调的作用。一、开拓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海高等学校贯彻科技拨款制度的改革,发挥高校群体的优势,组织科技队伍,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开拓技术市场,承接国家、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的任务,为经济建设服务。1994年上海高校队各种渠道获得的科研总经费共5亿元,是1992年2.5倍。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  相似文献   

8.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我国改革开放十年来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浦东的开放开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成为海内外各国和各界瞩目的热点。美籍华裔学者林同炎在他组织撰写的《开发浦东——建设现代化大上海》为题的研究报告中称浦东为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开发宝地”。这也正因为上海在全国乃至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所决定的。为了通过浦东的开放和开发,使上海更有效的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发挥中心城市的多功能作用,本文拟就上海浦东浦西工业,技术运行流动的有效途径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物经济的国际发展在学术界,生物经济(Bioe-conomy)的概念最早于2000年5月由美国管理咨询专家斯坦·戴维斯(Stan Davis)和克里斯托弗·迈耶(Christopher Meyer)提出。上海《经济展望》杂志几乎同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正黄金时代2008年和2009年,复旦大学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服务制胜研究中心联手,举办了两届上海服务论坛。借助论坛,他们在上海广邀我国服务业、制造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的高层管理者,展开对话和互动,以寻求我国经济及企业应对危机、谋求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机遇。"发展服务产业对当前的中国有什么意义?"第一届上海服务论坛召开之  相似文献   

11.
创业上海 现在企业界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这就是认为上海充满着商机.上海是公认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之一.未来的10年,上海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首先国民经济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十五"期间上海的GDP平均增长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十五"期间达到1万亿元;2005年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要达到1万亿美元;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电信业务量可达到350亿美元;"十五"末上海人均GDP要超过7000美元.  相似文献   

12.
周宏  戴韧  黄婷  陈康民 《预测》2000,19(4):37-41,36
本文根据1990-1997年经济数据和用电数据,对上海的用电结构及用电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到影响电力增长的原因,用线性模型和关联多因子模型对今年10年的上海电力需求进行预测,得出上海今后10年的用电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上海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根据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通过上海 1985~ 2001年 R& 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上海 R& 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一流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上海的经济增长开始从主要依赖大量劳力、原材料和资金等要素投入的增加,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人才、科技等综合要素上以提高生产率。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上海高校应不断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为上海的经济建设输送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有力地促进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高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1.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紧缺人…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10,(3):24-26
新闻链接: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记者招待会,市长韩正在招待会上谈到了保障性住房问题。韩正表示,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做好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经济适用房现在刚刚试点,二季度在面上要逐步推开,争取2010年下半年在市中心所有区全面推开经济适用房的制度。上海的住房保障体系,一定要体现出上海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要鼓励居住、抑制投资、打击投机。只有这样,才能使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我是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62年入学的学生,是华罗庚先生到上海格致中学选拔动员考科大的。1968年分到成昆铁路当了5年铁路工人,然后由恩师严济慈先生推荐调到中国科学院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作了5年实习研究员。1981年起师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教授,1984年以来,在经济混沌,经济复杂性,和经济物理的研究上,从事前沿和开拓性的研究。1987年以非线性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房地产泡沫引起了很多人对房地产业的关注,而北京作为首都,尽管降价的呼声高涨,但在良好的经济形势以及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下,笔者认为北京的房价将继续维持上涨的势头。在上海,一套黄金地段的商品房在短短一两年之内,价格几乎翻了一番,高  相似文献   

18.
这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保障,是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扒动上海经济、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年)。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上海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90.6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5%,达到支柱性产业标准。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上海的信息服务业如何突破现有的体制、政策、资金和竞争约束,实现快速发展,对于上海应对金融危机、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发展定位,从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环境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物经济特点与时代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生物经济概念的由来与发展生物经济(Bio-economy)的概念最先由斯坦·戴维斯和克里斯托弗·迈耶于2000年5月正式提出,但当时他们并未给出定义。上海《经济展望》杂志几乎同时提出了"生物经济"这一名词(生物经济:倾盘金币落谁家,《经济展望》2000年第4期)。1999年,杰里米·里夫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