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70-80年代的"藏书建设"到90年代的"文献资源建设",再到今天的"信息资源建设",变化的不仅是概念,更是概念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广电"村村通"建设: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然毅 《现代传播》2006,3(5):45-50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自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是一个真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究其原因,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本文从理论上、实践上对这项建设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新中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建设进行了历史回顾;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未来进行展望;最后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50年来,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发展阶段.在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从多种传媒艺术样式的借鉴与模仿中获得滋养;在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形式探索,90年代的观念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特征和艺术特征;在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进行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产生了较高的效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节目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附中名录》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为纪念建校90周年出版的。翻阅此书,赫然发现,华师大一附中的各个发展阶段,无论是建校、教学或是求学都有廖氏家族的身影:从廖世承、廖康民父子,到孙辈廖有盼、廖有庆、廖有均、廖有梅等第三代,再到倪嘉、廖云和廖震等第四代,他们在华师大一附中学习工作过。从20世纪30年代起,在山阴路、乍浦路的廖世承寓所,都留下了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先驱的身影。廖世承自喻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字报纸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衰落,受发行瓶颈、受众局限性等限制导致其生存状态不乐观.然而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的火热为"农"字报纸的再度繁荣提供了机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农"字报纸有望突破其发行瓶颈,实现信息精准推送和影响力爆炸式增长,形成"以点带面"媒体发展模式.具体到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受众定位的拓展、微信平台推广和提供优化服务方面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藏书复选     
<正> 图书馆藏书复选这个术语最早是由苏联学者格里哥尔耶夫教授在60年代提出来的,当今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正在苏联进一步展开.斯多利亚洛夫等著的《图书馆藏书》(下称《藏书》)一书,对此理论列有专章,详加阐述.他们认为复选概念虽然是在60年代引进到图书馆藏书建设理论中来的,但其实践却可追溯到1876年俄国沃龙涅什公共图书馆,因为它已经设立了保存旧的、不常用的藏书的后备书库,为解决多余藏书找到了出路.60年代格里哥尔耶夫建立了"复选"概念,指出了它在藏书补充过程中的作用,70年代初,专家们研究了有  相似文献   

7.
邓绍根  郭慧玲 《当代传播》2021,(4):11-16,26
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文风百年史是一部从成长到成熟的不断完善的建设史、探索史.它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反对文言八股发展为反对"党八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新文风、反对受极"左"思想的不良文风和"帮八股",经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反对"长、空、假"的"新八股",最终发展到新时代的"短、实、新"的清新文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新闻宣传文风建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主题,而结合中国国情、贴合时代特色、符合群众味口是不同时期新闻宣传文风建设的重要目标;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闻宣传文风思想则对各个时期的文风建设思路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校庆活动是通过举办建校若干周年庆典活动,达到系统总结、宣传建校以来的奋斗业绩和办学经验,弘扬优良传统,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凝聚力和爱校、荣校意识的目的.校庆活动从酝酿到结束,都与档案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都离不开档案,都需要档案工作的支持与服务,同时,也为档案工作展现自身价值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是安徽省立图书馆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其间前任馆长胡翼谋为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后任馆长陈东原则将其发展到一个顶峰阶段.而从其发展的历程又可以看出,胡翼谋与陈东原在办馆思想上"藏"与"用"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瞿磊 《传媒》2005,(6):46-48
中国电视行业从诞生至今的短短几十年间经历了沧桑巨变,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节目时代"、20世纪90年代的"栏目时代"进入到了21世纪的"频道时代".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又为中国的专业电视频道新增了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1.
1前言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档案界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上世纪90年代,开展对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方法及标准的研究;2000年底,《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对全国档案部门提出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2002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系统推进三个发展阶段.2010年,《河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到档案工作重要日程,给我省高校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2003年中国进行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报刊经营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我国报刊业的改革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从事业单位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再到"转企改制",从单一媒体到媒体集团,从以传者为中心的定位向以受者为中心,从重视采编忽视经营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0月18日,中国矿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和徐州同时举行,胡锦涛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新华社通稿写道:"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88年,该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目前,形成了徐州、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王巧凤 《出版参考》2005,(11):46-47
张光芒认为,新世纪文学如今正经历着继"文革"结束,90年代初之后的"第三次"转型:"价值取向从受理性压抑时所追求的‘我需',变成了没有理性约束的‘我要',即从‘需求'到‘欲望';网络的普及和传媒的发展使得文学叙事话语从渐变到质变,表现出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转型的端倪;世纪之交的伦理生活出现了泛审美化倾向,并延伸到文学领域,从而催生了文学精神从‘审美'到‘泛审美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时值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从一百多年前的三江师范学堂起,她的名称一直在变,只是这"师范"二字,作为一种言传身教的精神力量,被一直保留下来,饱含着一种"大师范"的精神情怀。在隆重的校庆典礼之余,欣闻南京师范大学策划出版了一套"随园大家"丛书,收录了南师大建校以来的多位大师,分别列传,将他们的精神事迹和学校的厚重历史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感受"大师范"的情深情怀的同时,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这套书捧到手里的时候,一种厚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档案》2012,(8):66-68
回眸江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困惑、艰难、曲直、成长、成功、创新、希望并存。自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起步、建设、发展、应用和整合等阶段,全省档案信息化逐步从单机版发展到网络运行模式,从单一目录管理发展到智能物联档案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进入"十一五"以  相似文献   

17.
范军 《出版参考》2021,(1):47-51
一代编辑大家周振甫先生集"学者型编辑"和"编辑型学者"于一身.在其漫长的编辑生涯和研究历程中,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从就读无锡国专的上世纪30年代学习此书,到80年代编校此书,再到后来展开以"部次条别之法"为特点的文史研究,周振甫以一本古代经典为依托,很好地将学习、编辑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对新时代的编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时值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从一百多年前的三江师范学堂起,她的名称一直在变,只是这"师范"二字,作为一种言传身教的精神力量,被一直保留下来,饱含着一种"大师范"的精神情怀. 在隆重的校庆典礼之佘,欣闻南京师范大学策划出版了一套"随园大家"丛书,收录了南师大建校以来的多位大师,分别列传,将他们的精神事迹和学校的厚重历史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感受"大师范"的情深情怀的同时,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 这套书捧到手里的时候,一种厚重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味素扑面而来.首先捧到手里的是《词坛耆硕——唐圭璋》,唐老年轻时的俊朗影像印人眼帘,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唐圭璋老师都是年迈矍铄的老人,这样一张年轻时代的照片显得极富沧桑又富有朝气,似乎见证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身处"大师范"的院校里,唐老用自己的一生书写着词学"大师"的风采,当然,他更是一位学生们眼中的好"老师",用唐老一生为师之品格,去诠释南京师范大学的师魂精神,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19.
吉祥喜庆的春节过后,今年的工作任务也将伴随着春天的脚步陆续展开.为更好地满足各界读者的阅读需求,本期从编辑策划、栏目划分到文章安排,都力求能够更好地发挥宣传档案工作,传播档案文化的积极作用.随着时光的流逝和首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上世纪五十年代落成的"首都十大建筑"说法不一."特别关注"推介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首都十大建筑》一文,从尊重历史原貌的角度出发,以大量的档案史料为依据,对众说纷纭的不同说法进行了考证.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期"理论探讨"的《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研究》一文,通过多组翔实具体的统计数据,对全市高级档案专业技术人才现状、成长规律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理性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培养造就高层次档案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了有益探讨;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业已失传.《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档案的重要性》一文,从为项目传承人建档的角度,为如何保护"非遗"提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80年代的藏书建设到90年代的文献资源建设,到今天的信息资源建 设,这一发展变化有着其必然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信息资源建设不仅在认识上有了突破性转变, 而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性进展;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 意义也有了战略性转变;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出现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