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夫卡的代表作《审判》是一部对法的戏谑之作,文中无处不在的法影射着强大的社会权力压制,K的罪不是诉诸于法庭审判之罪,而是现代人精神自我审问的表现,而K对自己无罪的申辩过程则是在社会既定权力话语模式的约束下,现代人在自信外表下掩盖着的迷茫无助的反抗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执行难问题决非一个审判委员会,也非法院所能解决的,不如释放此种非司法的权力。法院只有放弃圆满解决纠纷的追求从而回归司法审判职能,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司法权威。现行体制下的审判委员会协调落实判决的执行的作用极其有限,而且主要是在依靠委员们的行政性资源。呼唤实现审判委员会和法院两个职能的司法回归。  相似文献   

3.
罗锐 《科教文汇》2010,(32):205-206
非法经营罪的扩张虽然能实现某种打击的需要,但并不具有妥当性,调控范围的扩张反映出对犯罪评价的随意性.弱化法的安定性,偏离罪刑法定原则.破坏刑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辅助性原则,违反刑法的谦抑性.妨害法律专属性原则,导致行政权力介入刑事领域,有损刑法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4.
严亮华 《科技广场》2009,(10):208-209
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是高校学术权力的核心,而教育质量监督则是社会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两者之闻是对立统一的.高校既要充分发挥其学术权力的作用,也要在教育质量监督(行政权力与社会舆论等)下进行运作,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时代,基于3G技术下的远程审理模式应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方法,记忆法院审判信息的发展过程,使之成为日后高科技审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以2015年4月4日网络曝光的南京虐童案作为分析案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解读微博意见领袖之网络媒介权力的生成路线,并对其特征做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微博意见领袖社会资本的拥有是网络媒介权力形成的基础,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深度互动构成了网络媒介权力生成的源头;参与对话的不同主体在网络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所处的位置、所拥有资源的多少产生了不同的力量对比格局;网络媒介权力推动了市场、政府和社会权力的重新分配和交割,促进了公民权力的兴起;网络媒体权力拥有媒介权力的一般特性,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下也体现出互动性、主体能动性、不稳定性、依附性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谢文文 《内江科技》2013,34(3):26-27
新派学者认为,刑罚并非对已发生的犯罪报应,而是预防将来犯罪,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换言之,刑罚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实现一定目的即预防犯罪才具有价值。因此,在预防犯罪所必要且有效的限度内,刑罚才是正当的。刑罚对犯罪人科处,不是以已然之罪为绝对原因,而是另有目的—预防未然之罪,维护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的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是建立在职权主叉的审判模式下,其已经与法院目前的审判实践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虽然现行民诉法对再审制度进行了修改,建立再审之诉制度仍然是民事诉讼的追求.本文从建立再审之诉的观点来对未来我国再审制度中再审案件审理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5,(11):77-80
新中国在继受陕甘宁边区司法传统、学习借鉴苏联法院体制模式的基础上,创建并发展了自己的法院体系和运作机制,历经了四个阶段。法院审判组织结构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受到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因素的影响。地方法院审判组织结构变迁实质是对法院审判权运行调整,涉及到分权与集权、独立审判与权力约束、公正与效率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公民社会监督和遏制国家公权力的“利剑”。新闻媒体将司法活动置于公众舆论监督之“阳光”下,意味着对恣意干扰司法独立的权力的抵抗;同时公众舆论对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侵犯性,容易脱离法律和理性的轨道。在我国公民社会成长的进程中,最重要的是寻找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之间的平衡点,构建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166家上市公司的二手数据,研究了董事会社会资本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董事会4种权力对社会资本影响研发投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网络嵌入负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董事会结构性权力增强了这一负向影响,而专家性权力和声望性权力降低了这一负向影响,股权性权力对这一负向影响不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董事会政治关联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董事会股权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和声望性权力分别增强了这一正向影响,结构性权力对这一正向影响不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由此可知,对于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研发投入而言,董事会结构性权力对董事会社会资本是“负向加强型”权力,股权性权力是“正向加强型”权力,专家性权力和声望性权力均是“积极型”权力.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企业董事会以促进研发投入为导向而优化自身社会资本和权力配置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张莉平 《今日科苑》2010,(18):213-214
身体上的印记对于处在一定社会政治,权力等意识形态下的身体来说是有其深刻意义的,紧箍咒作为孙悟空身上的印记,它是神佛统治者对孙悟空进行规训的工具,体现了权力对于肉体的惩罚和报复,孙悟空在紧箍咒的约束下完全变成了"驯服的身体"。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中,权力(power)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汉斯·摩根索有一句名言:"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为权力的斗争。"中外学者对权力的定义不同程度的各具合理性,并具有启发性。从广义上讲,权力的外延是宽泛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会权力等都是权力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政治权力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力,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最核心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以经济权力为基础的,政治权力是阶级权力向国家领域的转化,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罗锐 《科教文汇》2012,(10):207-208
非法经营罪自1997年设置以来,经历了立法上的三次扩张,司法上的多次解释,随着立法与司法解释的发展而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非法经营行为被纳入到调控范围。通过反思可以发现,非法经营罪的扩张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其客体理论的不完善、我国当前活跃而无序的经济现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与权力本位的刑法观的影响是非法经营罪不断扩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权力是领导的基础,实施领导的过程,就是领导者运用权力的过程。作为企业领导者更是离不开权力,没有权力就无法进行领导,也做不好管理工作。权力是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权力作为一种强制性力量,可以使权力接受者的行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从而维系组织内部关系,保证组织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者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接受法律的制约;由于领导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领导者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与责任和服务紧密相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郑飞云 《科技广场》2007,1(2):236-239
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作品的出现,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打破了版权领域原有的利益平衡,私权与公众利益的冲突在“虚拟世界”不断深化,尤其是近期出现的“馒头血案”,凸显了冲突的尖锐,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利用问题重新作出公平、合理化之规范。面对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我国的著作权立法该如何应对,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规划发展才能平衡著作权人和社会大众的利益与需求,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如何建构令人沉思。本文拟从“馒头血案”出发,在借鉴他国立法的基础上将“合理使用”纳入具体的网络使用方式中作出界定,希冀对审判实践中的著作权纠纷之处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软科学》2018,(1):114-117
基于补偿心理的视角,构建"社会支持—感知权力—补偿性消费"的研究模型,探讨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社会支持对顾客补偿性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并考察其边界条件,分析心理资本的调节效应。对412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层级回归模型(HRM)的方法进行假设验证。实证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正向影响感知权力,负向影响顾客炫耀性消费与强迫性消费;感知权力负向影响补偿性消费,且在社会支持与补偿性消费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削弱了社会支持对感知权力的正向作用。研究结果为理解社会支持与补偿性消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企业及相关管理者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之死与殉"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都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意义事件。如说耶稣之死是为了“救赎”,苏格拉底之死则是为了“殉道”。苏格拉底之死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伦理审判与法律契约的冲突如何得到价值的“和解”。本文试图从古希腊的社会法律制度,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及其生死观、人格建构等方面来对这一问题作出探讨,并阐述苏格拉底之死所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司法公正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强烈期待。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与中国社会结构所面临的深刻变化密切关联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法院只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所处理事务的范围无非是“打击敌人”和处理婚姻纠纷,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只是一个非常边缘化的角色。然而,市场经济的国策却将法院推到了权力的前台,当行政权力不再主导经济生活的时候,当法律之治的正当性得到越来越深刻地认同的时候,法院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深度进入到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20.
1633年发生在罗马的伽利略宗教审判不仅是关于新旧宇宙观的争论,而且是科学和神学斗争的一次正面交锋,是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本文选取了几幅描绘伽利略审判的艺术作品,通过对它们进行分类、对比及细节分析,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讨论了不同立场的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所持的观点和艺术视角,分析了以视觉形象表现出来的不同时代公众对伽利略审判事件的认识,从而揭示科学、艺术和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