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组织教育与他组织教育的实践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教育是一种基于自组织系统论的后现代范式教育观;而与其相对的他组织教育则基于传统机械论的科学观,以机械论的现代范式教育为导向。这两种教育实践观在教育机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是否能真正重视学生的核心作用,这两类教育实践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生的发展;课堂教育;班集体教育和学校系统层面。从根本上说教育是学生自己的事;教育从本原上讲是通过学生的活动来实现的。这样就对教育的实质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决定着相应的教育观,产品教育观是工业经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教育观,支点教育观是知识经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科学的教育观。在知识经济社会,班主任应在支点教育观的指导下,成为各种教育力量的组织,协调,整合,通过“知,情,意行”成为关心学生成长的导师,主要的“精神关怀”和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他人”;利用班集体创设教育支点,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选择,学会评判,学会交往,在支点教育模式中,班主任肩负着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和提高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差异教学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教学活动都必然受到一定教育观的支配和影响,教育改革的深层动因就是教育观的转变。差异教学是指在班级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其倡导的教育观是:把差异作为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的生态资源观;发挥各种不同的智能使每个人都有成功可能的多元智能观,接纳与适应学生个别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全纳效能观;实现每个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差异发展观和体现多落点、表现性的多维评价观。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本主义心理教育观的剖析,分析了当前教育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人本主义倾向,阐释了人本主义心理教育观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包括础教育改革目标与人本主义心理教育目标观的一致性、基础教育教学过程时时体现人本情怀、教育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全面评价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期望效应是一种教育心理效应,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已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期望效应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观和学生观上的偏差等问题,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教师期望效应的方法,可使教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恽代英是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开始其人生道路的,他首先是一位教育家.他对中国教育现代化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与思考,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具有现代理念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包括:"以人为本",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倡导和实施学生自治、学校管理民主化的改革观;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革命主义的实践观;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观.  相似文献   

7.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依据自己的经验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观,对20世纪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杜威课程观的理论基础杜威的课程观是其实用主义教育观的突出表现,具体而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在他看来,教育是一个自然过程,儿童和成人都在生长,只是生长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教育无需用成人的标准来框定儿童,儿童的生长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论创造教育的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直到目前,还远未形成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观。即使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也同样如此。由于缺乏教育观这一理论基础,创造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局限。所以,探索创造教育的教育观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一 创造教育的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创造教育的教育观同样必须建立在合理的知识观和发展观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首先就应当从培养创造者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知识观和发展观问题,为创造教育的教育观的确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创造教育的知识观创造教育认为…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而班级的常规管理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时又是矛盾的。所以 ,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 ,采用多种方式 ,将常规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理念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素质教育观、系统整体观、减负增效观和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的策动下,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对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整合。整合可从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目标、师资队伍、实施途径和评价等方面实施,以不断增加其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思潮的后现代主义不可避免地呈现在教育研究中形成后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与后现代教育观产生了某些理论与实践中的契合与背离,后现代教育观与素质教育在内涵、教学内容以及研究思路上产生了一些契合,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受到了后现代教育观的一些冲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在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全面、辩证、理性的看待后现代教育观。  相似文献   

12.
在青年毛泽东“学生本位”教育观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他既有作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又有作为职业教师的“教学实践”;既有对传统教育的反叛,也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既有自学的亲身体验,还有德智体方面的理论研究。毛泽东“学生本位”教育观,孕育了毛泽东早期的人民教育观。  相似文献   

13.
兴起于哲学和教育学领域的自组织观和建构主义观,具有科学与人文教育观的共性,其"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教育思想内涵与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精神高度吻合.高校研究性体育教学应与自组织观和建构主义观有机融合,以主体间性指导师生关系和研究性的教学过程;依据体育课程内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意义建构的不同属性,采用不同的研究性教法;依据"回归生活世界"和"自治、自组织"的学习策略,推广自组织学法,进而构建研究性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生物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社会将停滞不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本文就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点看法。一、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师生观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二、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符合创新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教育发展进程心理学知识越来越多地在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时,更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以便指导自己的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的教学实践。心理换位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或是一种教育内容,已在学校教育中不自觉地被广泛应用,充分地把握其技术和理论问题,对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改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换位心理换位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特别是正确的学生观;有助于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自我倾  相似文献   

16.
过多的留级,至少有以下弊病: 1.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留级意味着学生离开原有的班集体,带着留级生的身份,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班集体。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他往往变得难于教育,有的甚至变得不可收拾。 2.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留级对小学生的幼小心灵是很大的刺激。有的变得自卑、有的变得  相似文献   

17.
如何树立小学教师人文教育观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个人见解 :一是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观 ,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三要建立民主的班级管理观 ,形成和谐民主班集体。四要树立陶冶情操 ,培养创新精神的课堂教育观。五是树立人性的评价观念 ,做好激励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从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特征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并提出营造心理发展的环境观、树立心理发展的主体观、加强心理发展的教育观、强化心理发展的实践观等规律出发,来研究大学生在创新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学生随时代发展产生不同特点。班主任必须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探索班级管理新方法、新途径,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教育环境。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没有共同目标的班级,缺乏凝聚力,容易失去前进的动力。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实际,组织制定本班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的“共同”特征,决定了制定、实施目标的过程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成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  相似文献   

20.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局限在说教和空洞的理论中,难以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也难以适应教改工作的发展;德育应着重从审美教育入手,开展“广泛的文化情景”教育,以实现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