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草甸退化胁迫下的适应性探讨——以青海省达日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土地退化胁迫下,当前黄河源区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牲畜结构不合理,草场尤其是冬季草场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突出因素.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等方法,于2004年5月、2006年11月、2007年9月、2008年9月对达日县牧户进行了四期抽样调查,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胁迫下政府和牧民适应措施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①在牲畜结构方面表现为牲畜存栏数减少;牦牛母畜比例上升.1976年-2006年藏羊存栏数减少60.90%;马存栏数减少了57.78%;牦牛存栏数减少25.96%.2004年以来,成年母畜在牦牛畜群中比例逐渐增加;②在草场利用方式上,表现为转夏场时间提前.5月前转场牧民比例由2004年的41.50%提高到2007年的61.00%.这暂时平衡了冬夏草场的压力,缓解了冬季牲畜草料供应短缺的问题;但这种调整加大了夏季草场的压力,可能会加速夏季草场的退化.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草场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遏止草场持续退化的态势;二要结合区域特点,建议以生态补偿形式从相邻省区或饲草(料)基地购入(/调入)草料,缓解草地压力过大的状况;③生态移民方面,移民户数增长缓慢.调查区2003年有105户迁移,到2008年也仅有115户移出.2005年实施以草定畜后,除上红科、莫坝、特合土、桑日麻等乡镇外,其余乡镇超载严重.牧户经济基础差、移民支配生产的能力差等因素,可能是导致生态移民和以草定畜措施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升生态移民的经济与生态效果,如何构建搬迁牧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替代产业等,仍是近期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退化草地恢复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河源区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关键技术及优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草牧业生产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改善当地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发生严重退化,对源区草牧业生产、区域生态安全和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但草地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系统梳理了高寒地区草地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凝练出区域适宜的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技术体系,基于草畜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了区域功能耦合发展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对源区退化草地管理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上述工作对推动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草甸退化胁迫下的适应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土地退化胁迫下,当前黄河源区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牲畜结构不合理,草场尤其是冬季草场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突出因素。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等方法,于2004 年5 月、2006 年11 月、2007 年9 月、2008年9月对达日县牧户进行了四期抽样调查,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胁迫下政府和牧民适应措施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① 在牲畜结构方面表现为牲畜存栏数减少;牦牛母畜比例上升。1976 年-2006 年藏羊存栏数减少60.90%;马存栏数减少了57.78%;牦牛存栏数减少25.96%。2004 年以来,成年母畜在牦牛畜群中比例逐渐增加;②在草场利用方式上,表现为转夏场时间提前。5 月前转场牧民比例由2004 年的41.50%提高到2007 年的61.00%。这暂时平衡了冬夏草场的压力,缓解了冬季牲畜草料供应短缺的问题;但这种调整加大了夏季草场的压力,可能会加速夏季草场的退化。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草场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遏止草场持续退化的态势;二要结合区域特点,建议以生态补偿形式从相邻省区或饲草(料)基地购入(/调入)草料,缓解草地压力过大的状况;③ 生态移民方面,移民户数增长缓慢。调查区2003年有105 户迁移,到2008 年也仅有115 户移出。2005 年实施以草定畜后,除上红科、莫坝、特合土、桑日麻等乡镇外,其余乡镇超载严重。牧户经济基础差、移民支配生产的能力差等因素,可能是导致生态移民和以草定畜措施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提升生态移民的经济与生态效果,如何构建搬迁牧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替代产业等,仍是近期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退化草地恢复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藏高寒牧区草地的恢复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寒牧区的草地因为超载,造成大面积的退化和沙化,严重影响西藏牧业生产,阻碍全面小康社会的速度,限制牧民经济收入的提高。通过两年的退化草地施肥试验,初步验证,施用化肥可以使退化的草地得以快速的恢复,其中施氮肥对草地影响最大,为高寒牧区草地的退化和沙化的恢复,为牧业生产,为牧民增收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为了使该技术更成熟,试验将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5.
赖玉珮  李文军 《资源科学》2012,34(6):1039-1048
干旱半干旱牧区社会生态系统人、草、畜三者紧密关联,草场承包政策阻碍了牲畜在较大空间范围内的移动,长期而言不但使草地生产力下降,也对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草场流转被认为是草场承包之后,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解决草畜矛盾、改善牧民生计的途径之一。作为一种市场手段,流转是否能解决草场承包带来的草原生态和牧民生计困境,对草原管理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试图从牧区人、草、畜关系特征的角度,在案例地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搜集相关资料,深入剖析草场流转给牧民生产生活和草原生态带来的影响,探讨用市场方法整合草场、恢复牲畜移动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研究表明,草场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能协调草场承包到户后产生的牲畜对草场的需求与草场供给之间的矛盾,草场整体的放牧压力稍有缓解,牧民生计有所提高;但是却造成草场内部放牧压力转移、被流转草场过度利用,贫困户因无法转产而无法根本改善生计,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此外,草场流转后组用草场的富户虽然移动距离有所增加,但是空间仍相对固定,牧户关系更加独立,仍然使其难以灵活应对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西藏那曲高效草地生态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那曲地区草地的退化、草地畜牧业经营管理水平进行了阐述。针对草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改良退化草场,科学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调动广大牧民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建立草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和数据库和走高效可持续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道路等为措施的草地生态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7.
牧户是草原牧区的最基本经济社会单元,对气候灾害极为敏感。基于问卷访谈获取的第一手数据,本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区主要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和区域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雪灾发生几率自东向西递减趋势显著,多次雪灾和多次严重雪灾分别主要发生在以锡林郭勒盟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中东部与南部和以呼伦贝尔为代表的东部地区;而降水量居中的内蒙古中部区域旱灾发生的几率略高于干旱的西部地区,尤其是在夏秋季节中部和东部牧区更易受到干旱的威胁;②旱灾发生时,牧户主要通过灾中转场放牧、购买草饲料、出售牲畜等措施应对,而雪灾应对措施则主要以购买草饲料为主,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当比例的牧户采取了在秋季备足草料的预防措施;③政府采取以尽快恢复生活为主的实物帮助和以增强恢复生产能力为辅的资金帮助对应对旱灾和雪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为研究区域,以89户牧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法,较深入地分析了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对牧民理性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以期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伟娜  闫慧敏  黄河清 《资源科学》2013,35(5):1075-1083
气候变暖与高强度放牧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影响到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状况发展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牧民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策略上不同.为掌握锡林郭勒草原牧民的生计状况,认识不同草原区牧民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可持续生计能力,本文选取锡林郭勒盟东部典型草原区的西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西乌旗)和锡林郭勒盟西南部荒漠草原区的正镶白旗(以下简称白旗)为案例区,通过对牧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应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草原区牧民的生计资产配置状况.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区西乌旗地区牧民的人均自然资本是荒漠草原区白旗的1.9倍,经济资本是白旗的1.8倍,物质资本是白旗的2.0倍,社会资本是白旗的1.3倍,人力资本也略高于白旗.两个草原生态区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决定了经济和物质资本的差异.典型草原区牧户在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本的基础上,积累了相对丰厚的以牲畜为主的经济资本,巩固居民住房、牲畜棚圈和牧业机械设备等物质资本是该区牧民增强抵御气象灾害能力的主要生计策略.而荒漠草原区牧民自然生计资本薄弱,经济资本积累不足,由此引发的对草地的生计依存性下降削弱了该类区域改善牲畜棚圈和增加牧业机械设备为主的物质资本的增长动力,牧民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以及牧区的可持续能力因此更加脆弱,寻求第二职业、发展生计多元化成为该区牧民改善生计状态的主要策略趋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内蒙古东部牧区作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TM和MSS遥感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典型牧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旨在初步确定草地退化的驱动因素,为科学制定草地退化治理措施与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976年~2000年间研究区草地总面积变动不大,但是退化草地面积较大,由于草地沙化引起的草地退化占退化总面积的43.79%。从空间分布来看,草地退化主要发生于坡度≤5°的区域,海拔高度与退化率呈反比关系,阳坡和半阴半阳坡草地退化率明显低于阴坡;草地退化率随离居民点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8km的区域已基本不存在草地退化现象;道路等交通设施的修建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主要是迁移过程中由于牲畜采食和践踏造成的,与居民点相比影响较小。以上这些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强烈干扰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成为该区草地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生态功能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草地退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利用长时间序列的MODIS数据,采用基于植被覆盖度的草地退化监测方法,对2003-2012年10年期间呼伦贝尔生态功能区草地进行了动态监测,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气候数据对草地退化指数的年际变化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环境表现较为脆弱,草地退化指数年际间变化剧烈;生态功能区草地退化等级全区呈差异分布,西部地区较中东部地区退化现象严重,但是近几年西部地区草地退化现象有所好转,东部地区有所加重;结合气象和人为因素综合分析表明,极端气候和采矿、工业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功能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草地退化的预警对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及保障牧民财产安全意义重大。本文探索并验证了信息量模型跨领域应用于草地退化易发性评价的可行性,可为草地退化防治管控提供决策依据。以青海省三江源东部果洛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将像元二分模型和信息量模型耦合,并根据地形、气候、人类活动、水文、土壤5个维度,进行草地退化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①2008—2018年果洛藏族自治州草地退化区与草地退化易发性评价中退化高易发区分布特点一致,主要集中于玛沁县中部、玛多县南北部等地区;②处于超过4400 m的高程,高于25人/km2的人口密度,大于30°的坡度等位置的草地容易发生退化。而位于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 mm,年累计日照时数小于2400 h,依附土壤类型为灰褐土、沼泽土等地区的草地具有更好的抗逆性;③共有68.34%的退化草地分布于极易退化区和较易退化区,15.92%分布于中易发区,15.74%分布于不易退化区和低易退化区,评价模型精度较好,AUC(Area Under Curve)值达到0.764。由此可见,像元二分模型与信息量模型结合以评定草地退化易发性的方法是可靠的,该思路对其他地区草地退化易发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现状,科学分析了脆弱生态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及生态过程,提出了三江源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配套技术和有效途径,探讨了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黄河源区玛多县草地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帅  邵全琴  刘纪远  徐新良 《资源科学》2008,30(10):1547-1554
草地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覆被类型,采用黄河源区玛多县1977年、1990年和2003年3期夏季时相的MSS/TM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方法,首次采用草地覆被变化分类系统,提取了玛多县1977年~2003年间草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玛多县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草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以及草地覆被变化与高程、坡度和坡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①玛多县的草地退化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基本形成,之后退化过程一直持续发生,1990年~2003年间退化程度略有加强;②草地覆被变化以轻度和中度退化为主,主要类型为破碎化和覆盖度下降,这2种类型对应的草地面积比重为27.62%;③草地覆被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拔4 200m~4 700m的范围;④草地覆被变化主要发生在坡度0°~15°范围内,在此以上的坡度发生的变化较少,坡度在5°以下时,各种草地覆被变化类型的发生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坡度大于12°时,变化的发生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少;⑤随着坡向的变化,草地覆被的变化的发生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丹  李琳娜 《资源科学》2021,43(6):1208-122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北方边境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格局、过程与机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样带研究方法,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揭示样带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北方边境样带以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等生态保育用地为主,占比超过90%,20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变化较小。②研究期间,北方边境样带以城乡建设用地、粮食保障用地扩张和生态保育用地退化为主要特征,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粮食保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在2010年后显著加快,土地扩张模式逐渐由林草地开垦转向未利用地开发。③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北方边境地区粮食保障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生态保育用地则受自然、气候、区位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在粮食保障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主动式扩张过程中呈现被动减少趋势。同时,政策和制度的干预也是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作用于粮食保障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张和生态保育用地的保护恢复。总体而言,北方边境样带的生态保育用地虽然在政策和制度的干预下退化趋势有所减缓,但是,草地资源持续减少、水域面积缩减和未利用地不断开发等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仍然存在,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地区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肖桐  王军邦  陈卓奇 《资源科学》2010,32(2):323-330
三江源区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在目前日益加剧的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现状下,其内部的草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的退化现象,这种退化过程极大的影响了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本文从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出发,利用IPCC提供的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建立了三江源地区基于NPP的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对其进行了脆弱性等级划分,发现脆弱度等级随平均高程的增加而增高,根据插值得到的降雨量和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发现中度以上脆弱度主要分布在500mm等降雨量线以西,重度以上脆弱度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雨量线以西,极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350mm等降雨量线以西。可见该区的脆弱度与降雨量有很大关系。湿润指数-30等值线很好的标示了大部分中度以上脆弱度,因此可见在这一区域水热交互作用是影响植物生长的更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基于Landsat TM 的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变化与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文浩  任志远  张翀 《资源科学》2009,31(1):142-151
利用1990年~2004年的4 、3 、2 (RGB) 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对塔里木河下游的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呈: 近14年来,塔里木河下游的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水体景观面积也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向塔里木河下游多次输水的结果。从景观格局指数上看,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程度略低,1990年和2004年分别为0.95和0.75,表明整个区域的景观异质性减弱,生态系统趋于不稳定状态。整个研究区的破碎化指数较小,基质特征较明显。景观优势度较小,表明区域内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不太大。总的来说,塔河下游生态环境整体尚处于不良状态,主要是因为有大部分的未利用地景观作为基质。研究区LUCC除受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的影响外,人类活动改变地表水的地域分配及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则是引起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强  康慕谊  戴诚 《资源科学》2012,34(8):1508-1517
本文以Landsat-TM影像、统计资料和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PCC法和土地质量评价,分析冀蒙接壤区20年来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生态变化,并探讨影响生态的主因。结果表明:@2000年是生态发生转折变化的分界点。2000年前生态持续退化,主要标志是林地、草地、地表水体萎缩;2000年后生态趋向恢复,主要特征是草地逐渐恢复。局部地区由于地表水体持续萎缩,生态退化较为严重;②土地退化区域较为集中:2000年前,发生于尚义县、张北县、太仆寺旗局部地区;2000年后,发生于张北县、尚义县、正蓝旗局部地区;③2000年前,退化主要发生于优等质量土地上;2000年后,优等质量土地的退化比例有所下降,中等质量土地的退化比例大幅增长;④种植业、工业用水过量是造成耕地、草地退化及水体萎缩的主因;⑤在继续坚持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同时,制定详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是有效遏制区域生态退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