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基于"潜在歧义论"观点,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从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角度分析,"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2.
"在+处所词+Vp"与"Vp+在+处所词"是表达动作或状态发生处所时常用的句式,文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句法上探讨了主语为受事时,这两类格式对动词句法形式的要求;两类句式是否都能在把字句中出现;动词带有附加成分时,两类句式的合法性。其次,语义上探讨了句式中动词和处所词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和语义表达功能的差异。最后从语用上探讨了语用焦点、语用意义以及动作对象的定指性。  相似文献   

3.
"在…上"这一框架结构中的插入成分"X",在句法上前受"在"、后受"上"限制,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上"的不同用法决定"X"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而且此格式在句中语义上有前指、后指或双指三种情况.语用上,此格式用于表达形状范畴是不自足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1616个宾语为"一+量词+名词"的"把"字句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从语用、语义、语法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显示:"把+一+量+名词"句式从语用角度来看,主要用于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的行为和某一原理进行描写和叙述. "一+量+名词"作为宾语主要出现在表示位移的"把+宾语+动词+介词短语"和"把+宾语+动词+趋向补语"的句式中."一+量+名词"作为"把"字宾语,当名词与所指对象具有不可分离的从属或连带关系、或所指对象就存在于交际双方所处的环境之中、受话人可以看到或识别出来时,这一格式为"定指";当"一+量+名词"仅仅虚指该成分所代表的事物,这个事物是否存在于特定语境中,发话人也不清楚时,这一格式为"不定指".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介宾结构"往+NP"①既可以位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以位于动词后作补语.一般来说,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往+NP"作补语和作状语时在语义上的差异有三点:叙述者立足点不同,凸显的语义焦点不同,NP的语义角色不同.  相似文献   

6.
同义句是指"句子的语序不同或构造不同而表达内容基本相同的两组或几组句子。"在语言表达中,由于不同的语用需要,我们会灵活选用不同的句式。文章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NP+在+NPL+V着"及其同义句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N1+在+NPL+V+N2”可以分化为十个歧义类例。“在+NPL”可以专指N1、可以专指N2、也可以兼指N1和N2、还可以在某些语用场景下专指N2或兼指N1和N2。“在+NPL”指向N1时,表示的是N1的定点位置,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受V的影响;“在+NPL”指向N2时,可以表示N2的起点、终点或定点,这主要决定于V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有一个"V+得个+w"结构,文章从"得个"后成分"W"的类型、"得个"后成分"w"的语义指向、"得个"前"V"的类型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认知语法的理论框架下研究"给"字结构"NP1+V+给+NP2+NP3"的象征关系发现,"给"字结构"NP1+V+给+NP2+NP3"和其语义结构"施事+动作+与事+受事"之间的象征关系是通过"自主/依存联结"实现的.运用"新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分析了"NP1+V+给+NP2+NP3"的语义合成过程,以期对其语义建构机制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周颖 《现代语文》2008,(3):45-46
本文对副词"都"的前指和后指的情况分别进行描写,试图找出"都"的语义指向和"都"的歧义之间的联系,并提出消除"都"的歧义的各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李娟 《巢湖学院学报》2005,7(6):143-145
品评用语是汉语言词汇中最具特色的用语之一.本文对<朝野佥载>中的品评用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求有助于深入发掘和探讨汉语的用词特点.  相似文献   

12.
谈副词“实在”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描写古代汉语中跨层结构“实在”的分布类型与用法的基础之上,探讨现代汉语中副词“实在”的由来及其虚化机制。“实在”从跨层结构凝固为副词的过程,在语义方面是“在”的词汇功能逐渐虚化以至完全丧失的过程;在句法方面则经历了“实+在+V”的重新分析,并试图由此归纳出一种副词虚化的机制:句法层面的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成都话中的语气助词“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是成都话中重要的语气助词,近代汉语中也有一个语气助词“在”,二之间有 可分割的联系。应在研究中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言言紧紧联系起来,追溯现代汉语语言现象的源流,这种溯源性研究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占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张载唯心主义的二元论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朱熹在许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思想,具体包括:从"太虚"到"理"的发展、"一"与"两"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读书之法、性说、"理一分殊"和"天人合一"等。朱熹成就的取得与张载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变异性“V成”结构的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异性“V成”结构是指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V成”将所叙述的甲和乙联系在一起而构成的结构。其语义情况很复杂 ,本文主要介绍了五种变异情况 :V的语义变异 ;甲的语义变异 ;乙的语义变异 ;整个结构组合异常 ,语义发生变异 ;整个结构组合正常 ,语义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6.
崽崽以海口做为他小说人物活动的空间,以土生土长的海口人做为主要人物形象,展示了海口地域文化特点。文章在对崽崽的作品研读的基础上,从人物、情节、环境方面分析了崽崽小说中的地域文化特征,从而探析了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中“动宾补”结构即已有之,只是用得很少。唐宋以后的近代汉语中,随着语言更接近口语,这种口语色彩浓重的“动宾补”结构,使用频率大大增高,且作为补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得”也已产生,形成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动宾补”结构特征。不仅如此,近代汉语中的“动宾补”结构,无论用“得”还是不用“得”,和现代汉语相比,都显示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疾、病”二词尽管产生时代不同,但在“疾病、生病”义上却是一对同义词。古汉语界现在仍然还流行着“疾”轻“病”重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对前人注释语的一种误解。通过对中土传统文献、训诂专著、医学文献、佛经文献的从汉语史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明显看出“疾”和“病”并无轻重之别,“疾”不仅表小病,也可表重病;而“病”不仅表重病,亦可表小病。两词不仅散用无异,对文也无别。  相似文献   

19.
乾隆诗坛"秀水派"代表钱载,诗歌宗宋且刻意追求技法,表现为喜用俚语虚字、变化节奏、以文为诗,形成一种生硬奇崛、拗折多变的宋诗风格。作为清代宋诗演进中重要一环,钱载在创作实践上的大胆尝试,不仅对乾隆时期及后世宋诗繁兴影响深远,且对宋诗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汉字演进的历史中,“口”字是一个活跃的构件,也是构形功能完备的构件,分析“口”字的构形功能对认识汉字构件的构形功能具有典型意义。“口”字的构形功能有五种:一是做象形字的构件;二是做会意字的构件;三是做形声字的形旁;四是做形声字的声旁;五是做形声字的标记。前四种是一般的构形功能,第五种是特殊的构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