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这是钓鱼人长期施钓实践经验的结晶,有经验的钓手一年四季不离草。这是因为水中的水草能释放氧气,供鱼儿呼吸;水草还能调节气温有利于鱼儿的生长;水草中的浮游生物、小虫和小虾是鱼儿可口的饵料;水草还是鱼儿遮风挡寒,栖息、嬉戏,生儿育女的温床,又是躲避天敌的好去处。鱼儿恋草,春季施钓学会钓草,必有所获。...  相似文献   

2.
春天,是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和生机盎然的季节。对于鱼儿来说,饱尝了一个冬季的煎熬,饥肠辘辘,开始主动四处觅食,活力也大增。钓鱼人如抓住天赐良机,把握春季施钓的规律,顺应春季垂钓的特点,使主观愿望贴近客观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那么,则会得心应手,获取佳绩。钓深与钓浅我国渔谚有“春钓滩”之说,告诫钓鱼人春天施钓要找浅水域下钩,不要钓深地方。原因很简单,浅水处在光照下比深水区升温快,鱼儿纷纷由严冬栖息的深水区向浅水处游动,既是为了接受阳光的沐浴,也是为了寻觅食物充饥。春天的鱼喜温耐热,与夏季的鱼喜凉怕热…  相似文献   

3.
三温是指气温、水温和鱼的体温。鱼的体温受控于水温,水温受控于气温。就钓鱼而言,三温中的关键是水温。因为只有鱼的体温与水温维持在“等温”范围内,鱼儿才能接受钓者发出的刺激,并作出进南和咬钩的反应。一、鱼类变温方法鱼类学家认为,大多数鱼类的体温略高于周围...  相似文献   

4.
动物学家认为:刺激与反应是鱼类和动物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鱼类同其它动物一样,不存思维,它们一切行为的发生都是对刺激(包括水环境诸多因素的刺激和施钓过程钓者发出的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果。何谓刺激?生理学中将内、外环境的突然变化称为刺激。何谓反应?当外界刺激被鱼的组织接受之后,其内部的代谢过程和外在的活动表现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一、自然环境变化对鱼产生的刺激及其反应这个自然环境是指鱼类生活的水环境。它包括水位、水温、溶解氧等非生物因子的经常性变化和与鱼类共同生存的其它水生动植物的变化。能否…  相似文献   

5.
黄旺意 《钓鱼》2009,(23):37-38
“三分钓技,七分钓位”。这句钓谚说明在整个垂钓活动过程中,钓点选择的重要性,尤其在鱼儿少吃少动、觅食活动范围不大、天寒水冷的冬季则更加显著。因为冬季垂钓主要是人找鱼,不是鱼找饵,只有找到鱼儿躲避严寒,  相似文献   

6.
龙睦习 《钓鱼》2013,(4):32-32
春天,是钓迷们的黄金季节。但是严寒还未走远的早春,钓获比冬季好不了多少。这是因为鱼儿经过一冬的蜇伏,还没完全醒过来,即使醒了也是“睡眼惺忪”,吃食不太积极。若想钓获多,在施钓过程中,依笔者多年的经验,还需注意四选。  相似文献   

7.
邢乐仁 《垂钓》2002,2(1):22-26
冬钓时,老赵总把“农夫和蛇”的寓言故事装在脑子里。鱼儿在低体温状态下,不仅游速缓慢、食量减少,就是对外界(钓者)发出的刺激信号,也反应迟钝、麻木,因而在钓法上……老赵和鱼老板之间的较量最终集中体现在他与低体温鲫鱼的较量上。  相似文献   

8.
进入寒冬时节,北风频吹,气温持续走低,水温也大幅下降。为抵御大自然的寒冷,鱼儿的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大大缩小,多躲进避风向阳的深水区不动不食,但较为耐寒、适应性较强的鲫鱼水温回升时仍能进食,补充身体能量。这时,巧施钓技可以钓获鲫鱼。  相似文献   

9.
一般养殖塘,可以说并无时间限制,一年四季皆可施钓。水库就不一样了.由于成库时间一般有几十年以上.库中之鱼的生活极有规律:真正好钓要到“五一”左右.特别是下了几场大雨,而水库水位又不是太高时:因为鱼儿经过板子(产卵)之后特别需要补充营养,便四处觅食:吃食最“凶”的要数餐鲦、翘嘴鮊、鲫鱼了,这几种鱼  相似文献   

10.
许多钓友已不再满足于水库、迷恋于池塘、江海,而是更加青睐于山区交错纵横的溪流。身处山水之间,手持钓竿,欣赏着嶙峋的山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谛听着潺潺流水奏响的美妙乐章,说不出有多么的惬意和消遥!溪流钓欲取得佳绩,钓位的选择是重要因素之一。浅滩与深潭“春钓浅、秋钓潭”同样适合于溪流钓。春天溪流的浅滩处水温回升较快,鱼儿较多,宜在浅滩钓。秋天浅滩处水温较低,鱼儿喜在深水区活动,宜钓深潭。急流与缓流水流在不同溪段具有不同的流速,有急、有缓。在水流湍急的河段选择流速慢一点的地方;在流速缓慢的河段选择流速快一点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一、初秋施钓应突出个“近”字 初秋为什么要钓近呢?这是因为初秋天是生活在水库边缘的蚱蜢、蟋蟀、蚊虫最为活跃的时候,这些给鱼儿提供了可口的饵料。其二,此时节,水库中生长的小虾、水中微生动物也为了觅食聚集到岸边,这些是鱼儿最钟爱的食物。  相似文献   

12.
阿牛学钓记     
手竿传统钓之标讯:判读标讯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垂钓者对提竿时机的把握与鱼获量。无论采用“传统钓法”或是“悬坠钓法”,人们都无从观察到水下鱼儿摄食的状况。鱼儿在水底的嗅、拱、碰、撞饵食至吞食钩饵都是通过钓线传导到浮标上的。而这些颤动、抖动、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初冬是垂钓大鲫的 第二个“黄金季节”。立冬前后半个月是鲫鱼的育肥期,鱼儿为了养好身体,贮存足够的养分越冬,觅饵积极。因此,抓住这段有利时机,最易钓获平时难以钓到的大鲫鱼。在垂钓活动中我们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一、合理组配钓具 初冬温度开始降低,鱼儿活动范围缩小,咬钩斯文,若要多钓大鲫鱼,十分讲究钓具,俗话说:“深水钓边,浅水钓渊。”钓大鲫,钓点要深,一般都在1.4~2米左右,使用的钓竿应为6米以上的软调竿。 大鲫鱼索饵谨慎,胆小且相当“滑”,因此钓组应具备强度足、细小的原则,即钩小,线细,…  相似文献   

14.
辨证施钓     
“久晴钓阴雨、久雨钓放晴”,“宽钓窄、窄钓宽(水域)”,“流水钓静处、静水钓动处”等,很多钓谚,都讲究辨证施钓。事实上辨证施钓是垂钓的灵魂,是必须遵循的法则,若不顾实际情况而以偶尔垂钓的成败来肯定或否定钓谚中的一般规律是不可取的。现用民间常用的几条钓谚来做分析,如有不妥之处,还望钓友们指教。“钓鱼面对风、鱼竿弯弯弓”水域下风,水中含氧量丰富,漂浮食物富集,成了鱼儿畅游、聚集之地,是钓鱼的好地方,众多钓手的实绩都验证了这点。但它只指一般情况下如此,如春、夏、秋季,并不包括寒冬季节;风也是指一般的轻风、小风,不含大风…  相似文献   

15.
程宁  金戈 《垂钓》2001,(2):14-18
鱼儿可以安详地睡在水底,静待春暖花开;可顶级的钓迷决不会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熬过温长冬季。要知道你依然有鱼可钓,有计可施,冬季钓鲫是你不容错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人们把立春到春分这段时间,习惯称作为早春。这个时段气温反差大,天气变化无常,仍带有几分冬天的寒意。这时的鱼儿还有避寒的习性,少吃少动,活动范围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川南一带的钓手通常采用这样一些方法施钓。  相似文献   

17.
王华良 《钓鱼》2010,(7):37-39
低温时节,水温对鱼儿的活动起着决定作用,鱼儿总是跟着水温走,所以,“追钓“就是追温而钓。众所周知,鲫鱼的耐低温性能极强,但是,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早春,其活动仍受着水温的严格制约。那么,早春时节钓鲫,特别是在那些水面较小、水位较浅、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1月中旬到2月初,大约20多天的时间,是俗话所说“三九、四九冻死狗”的隆冬时节。这段时间是一冬之中最寒冷的日子,是鱼儿最不愿活动和最懒得摄食的日子,也是鱼儿最难钓的日子。但是,鱼儿难钓并不等于钓不着。欲想在严寒时节钓得着鱼,使“淡季不淡”,虽有一定难度,但如能做到以下几点,仍会取得一定效果。1.熟悉钓场。钓手对每个钓场的熟悉程度,是严冬冰钓取得成绩优劣的先决条件。①要熟知哪些钓场鱼多鱼厚。比如笔者早年冰钓常去的怀柔水库、桃峪口水库、秦城水库、上庄水库以及潮白河等等,其共同之处就是鱼多鱼厚。②了解各个钓场的…  相似文献   

19.
<正>快速反应能力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从接受外界信号刺激到运动系统所做出反应快慢的一种能力,反映了感受器、信号传入、信号处理、信号输出、效应器这一神经系统的敏感程度。在心理学上反应时的定义为: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学生快速反应能力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系统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长期有针对性的练习刺激,可以缩短神经系统的传导时间,提高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一怕领导的电话。黎明即起,艰辛跋涉,“万米自行车运动”之后,来到一个风光秀丽、水肥鱼美的地方。布下“重窝”,理好钓丝,一边欣赏着乡间的美景,一边与水下的鱼儿进行着智慧的较量。鱼儿咬钩正勤,钓者钓兴正浓时。手机响了,领导告知:“紧急公务,马上加班。”钓者的好心情瞬间全无,但事业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