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清前期高山族的分布和经济生活清朝在开发台湾的同时,对土著族的农业生产,采取了鼓励和保护的措施。那时彰化、淡水地区荒地多,土著族可以优先申请,拨地垦耕。雍正五年(1727年),又规定在平地的土著族,每一大社保留500甲作为“社田”,中社400甲,小社300甲。禁止汉人侵垦社田。土著族多余的土地可招佃开垦,佃户交租叫“番大租”,其中工地属于部族或  相似文献   

2.
《左传·鲁文公十六年》记载:“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杜预注,“戎,山夷也.”此说并不可信,此戎应指陆浑戎而非山夷,且山夷一词出现较晚,先秦时期并未出现,杜预明显是用他所处时代的称呼,解释了春秋时期史事.“山夷”原意为台湾土著,此后涵义不断扩大,引申为荆州土著、长江中下游之部族、盗贼、益州山中部族等意.由于戎族已经在战国后期融入华夏族中,后来的“山夷”已不等同于先秦之“戎”.至于错误的原因,笔者推测,在于杜预有过破“山夷”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过去我们只知道在全国 56个民族中间有一个高山族 ,他们大概有 4 0万人 ,只分布于台湾一省 ,其实我们对这个高山族的历史和现况还不够了解。首先 ,称他们为“高山族”是不准确的。因为 :一、他们并非一族 ,大致可以分为高山九族 ,平埔十族 ,一共就有 19个族。二、他们并非全住高山 ,其中大部分人都住在平原上。其次 ,“高山”这个族名来源于日本 ,早在 1593年 ,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文书中就称台湾为“高山国” ,后又改称“高砂国”。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 ,定名为高山族 ,划定居住区 ,不由行政部门管理 ,而由警察管理 ,实行歧视政策。我们不…  相似文献   

4.
二、高山族的家族形态和氏族组织台湾土著族的氏族组织和家族形态,原来是和他们的社会经济内容相适应的。但是,由于汉族先进文明的影响,促使清代台湾土著族的社会经济出现跃进的局面。家族形态则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以相同的速度跃进,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也是人口移徙融合的过程。就中原地区而论,历史上曾发生过周边诸民族与中原各族、以及中原各族与周边诸民族之间多次的移徙融合。仅仅中原与福建之间历史上见于记载的较大规模的人口移徙融合就有四次:第一次是汉武帝时,为了镇压闽越土著居民的反抗,加强中央集权,曾“尽徙其民于江淮间,以虚其地。”第二次是晋永嘉之乱,中原一带“衣冠入闽者八族”。第三次是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六六九年),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被朝廷派往岭南,镇压少数民族人民的“叛乱”,后来陈元光被尊称为“开璋巠王”。第四次是唐末五代时期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起义军南徙,据今  相似文献   

6.
曾经称王的卑南族卑南族自称Puyuma,所以又译为“漂马”族,其含义为“我们”,也等于“人”。他们的居住地区只在台东县境内,四周与阿美族、布农族、鲁凯族、排湾族为邻。不论从居住面积或人口数字来比较,卑南族都是一个小族。他们只有一万余人,另一说法只有六千余人,因为在有些地方他们和汉族混居,统计数字就有很大的出入。他们虽然地小人少,却从来就是一个很强悍的族群,在台湾的东海岸很有势力。公元1722年即清朝雍正元年,卑南社大头目比那赖协助清兵镇压反清复明起义领袖朱一贵立了大功,清廷给他“卑南大王”的封号(并不是真正封王,…  相似文献   

7.
郎会敏 《中学历史教学》2009,(8):F0003-F0004
国民党败逃台湾时在大陆留下了300多万反革命分子,他们不甘心失败,隐藏在社会各个角落为非作歹。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认为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机会到了,活动更加猖狂。为稳定后方,并保证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8.
契丹与奚在唐代被称为两蕃,两蕃对于辽西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两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族源、驻牧范围、生业方式、文化习俗、民族关系,尤其在族源认同上及其与中原王朝及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中,两者具有共同的族源记忆和文化认同。故本文将两蕃界定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对两蕃的遗存进行考察与研究,并对唐代两蕃的驻牧范围、墓葬分期与分区、早期墓葬制度、文化交流及其生业方式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说“秀”     
“秀”是时下颇为流行的一个字眼儿.由它衍生出的大批“秀”族词,频频出现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秀”由英“show”音译而来,早在八十年代就已出现于台湾,在港澳被写作“骚”。台湾和港澳都有大批“秀”族词和“骚”族词。在汉语中.  相似文献   

10.
说“台湾”     
台湾名称的由来,有五种说法:①按地形特征取名。因该岛浮海如平台,地形似弯弓,故名台湾。②按方言取名。根据闽南话“台员”转音得名。③根据居民称呼取名。即根据台南附近土人“大恩”二字转音得名。④按族称取名。即由高山族浦族中的一个族称“台湾窝”演变而来。⑤按荷兰人筑台取名。荷兰人在台江的湾头筑台,因而命名“台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日据时期台湾蕃通养成的探讨,认为蕃通的设置与职能的发挥,是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地区建立国家,即大汗位,国名“大金”(又称“后金”),从此,金和明成了不容并存的两个对立政权,它们之间爆发了一连串的战争。明天启六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次年改族名“建州女真”为“满洲”,明崇祯九年(1636年)在沈阳称帝并改国号为“清”,两个封建政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明与金(清)的矛盾和战争,只是由于满、汉两族统治阶级之间的利害冲突而引起,并非两族之间的矛盾和战争。同时,无论满洲贵族还是明统治者对于明末农民起义采取了同样的仇视和残酷镇压态度。  相似文献   

13.
1913年1925年1943年台湾、澎19选5年台湾苗栗革命党人赖来与谢金石等发动抗日起义,后遭日本侵略者残酷镇压。毛泽东在《革命》月刊,首次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昆明学生发动反内战运动,遭到国民党军警特务的武装镇压,屠杀殴打罢课师生,伤七十多人,制造了“一二。一”血案。接着,反内.浅运动席卷了国民党统治区。死四人7年3年同盟会在镇南关起义,孙中山、黄兴亲临前线督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正式成立,在广东开展抗日游击…  相似文献   

14.
彭志宪先生在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发表的《“吐蕃”的“蕃”字还应读“番”》一文中,就“吐蕃”的正确读者,从语源、语音、语义乃至方言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吐蕃”的“蕃”字应读“番”。读后使人感到立论坚实,凿凿有据,很有说服力。 其实,“吐蕃”的“蕃”字在隋唐时读“番”,除了彭先生的充分论述之外,在唐诗中也可找到许多论据。  相似文献   

15.
刘铭传,安徽合肥人,是清末著名的淮军将领。早年,他曾积极参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北方捻军起义。因其屡建军功,深受朝廷重用。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时,他以福建巡抚督办台湾军务;一八八五——一八九一年期间,又首任台湾省巡抚;一八九○年时,还以兵部尚书帮办海军,名噪一时。在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捻军起义之后,刘铭传从军事上学习西方先进火器发展型工业上仿效西方各国的先进技艺,大力推进洋务运动。在巡抚台湾期间,他整顿和加强台湾的海防,“鏊山治铁作驰道,俯海列炮屯坚营,宅中议设都护府,坐控南北如建瓴”(梁启超:《游台湾追怀刘壮肃公》,  相似文献   

16.
三、明郑时期的高山族台湾土著族人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给予热烈欢迎和帮助,各社头人也纷纷前来迎附。郑成功令厚宴款待,并“赐正副土官”袍、帽、靴、带。“南北路土社闻风归附,接踵而至”(杨英:《从征实录》)。荷兰殖民者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介绍     
王守仁(1472—1528),即王阳明,明朝理学家和教育家。弘治进士,先后任刑部、兵部主事。1505年得罪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后因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和镇压农民起义及少数民族起义“有功”,官至左都御史,封新建伯。在哲学上,他提倡“心学”,称“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个唯心主义哲  相似文献   

18.
“二二八”事变与省籍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 7年 2月 2 8日 ,在台湾爆发了反抗国民党残暴统治的全岛民众起义 ,史称“二二八”事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今天 ,一些企图分裂祖国之人 ,说什么“二二八”事件是外省人镇压本省人 ,把此作为台湾必须独立的借口。而半个多世纪以来 ,台湾国民党当局对“二二八”事件又一直讳莫如深。那么 ,“二二八”事件真的是本省人和外省人之争吗 ?本文试图对此作些探讨。  一、省籍情结在台湾光复前的确存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秦始皇时代的海外求仙史籍记载不详 ,但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卫温去台 ,隋朝炀帝派兵到台都是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史料记载,对“大部落”与“大蕃”精神理念的成因,从文化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尤其对“大蕃”精神理念的成因进一步从地理位置,王权统治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并得出“大蕃”一词是藏文“(?)”的汉文直译的结论,从而纠正了个别研究人员把“大蕃”一词误认为是“吐蕃”一词的引伸或“(?)”是“大蕃”一词的藏文直译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20.
宋夏缘边分布着大量的党项、吐蕃族帐,宋人难以分清,常以蕃部统称。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宋夏从交恶之际便开始了对蕃部的争夺。这些蕃部在宋夏关系中的作用不同于凉州的吐蕃,也不能将其归于河湟政权,这一点可通过对缘边叛服蕃部的考证得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