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panel data(面板数据)模型,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业总体发展对各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存在差异,这为我国物流行业现阶段如何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质疑区域生产率测算:空问视角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有大量的文献对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本文对这些研究方法进行比较,说明这些研究一般忽视省份经济空间相关性和各区域生产函数差异问题.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引入空间分析的方法论,介绍了文献中较少采用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估计.进而,参考面板数据分析的优点,本文创新性地在GWR方法基础上,引入时间的概念,利用时空同质假设,提出新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三维或同质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简称HGTWR方法.运用HGTWR方法,本文对1998-2005年我国省份经济TFP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说明:我国区域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是随时空而变化的;省份经济TFP增长率和贡献度呈"西--中-东"排列;我国经济增长中TFP增长率和贡献度并不低,说明我国近期经济增长并非是低效增长. 入空间分析的方法论,介绍了文献中较少采用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估计.进而,参考面板数据分析的优点,本文创新性地在GWR方法基础上,引入时间的概念,利用时空同质假设,提出新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三维或同质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简称HGTWR方法.运用HGTWR方法,本文对1998-2005年我国省份经济TFP进行估计.估计 果说明:我国区域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是随时空而变化的;省份经济TFP增长率和贡献度呈"西一中一东"排列;我国经济增长中TFP增长率和贡献度并不低,说明我国近期经济增长并非是低效增长. 入空间分析的方法论,介绍了文献中较少采用的地理加权  相似文献   

3.
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Super-SBM的三阶段DEA模型对2009~2018年我国西部10省份的物流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并对碳约束前后的效率和我国各区域的效率值进行对比,通过计算可以得出:(1)不考虑碳排放约束和考虑碳排放约束的两种情况所得出的物流业效率有显著不同;(2)剔除影响因素和随机误差能够得到更现实的物流效率值;(3)对比各区域物流效率值,我国西部地区物流效率总体偏低,且西部各省份的物流效率随时间变动不大,整体上略有上升,提升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4.
科技金融生态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政府、企业、中介和市场四个层面构建科技金融生态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2—2021年中国29个省份的科技金融生态指标进行赋权测算,并构建非参数可加模型对中、东、西部地区科技金融生态水平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科技金融生态模式的构建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影响结果存在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区市1997-2008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规律进行了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TFP增长率在1997-2000年阶段最低,在2001-2004年最高.房地产开发企业TFP增长源泉中技术效率的“水平效应”明显,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相对有限.中部地区TFP增长率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并形成了东、中、西三大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5,(7)
利用我国1996~2011年29省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并解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发现:异质技术前沿下区域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更契合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东部TFP增长呈稳中有降的"下台阶型"变化,中部呈稳中有升的"上台阶型"增长,西部则呈持续的"锯齿型"波动;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东西部技术选择存在欠适宜性。  相似文献   

7.
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泽  李东 《科研管理》2010,31(2):18-25
依据1995~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RD活动的溢出效果不同。区域之外的RD累积投入(技术引进费用)带来的TFP增长效应最大;企业RD累积投入对TFP增长作用的效果居其次;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RD累积投入TFP增长效应最小。区域自主创新对东部地区TFP的作用大于中、西部;技术引进对西部地区TFP的作用大于中部,对中部地区的作用大于东部。同时不同类型的RD活动彼此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不同,这给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焱朋 《科技广场》2012,(5):217-219
重庆市经济正处在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作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具有制造业发达、商贸繁荣、自然经济条件优良的特点。重庆地域广阔,地区物资交流比较频繁,对现代物流的需求极为旺盛。同时重庆物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物流体制的不健全、物流资源整合不够以及专业物流人才的匮乏都将制约重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对物流需求的激增,西藏的物流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西藏经济快速发展对其提出的能力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本文针对西藏物流业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西藏物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温州市产业结构水平仍然落后,并且其经济发展的特点为两头在外(采购、销售在外)的问题,以温州市为例,研究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影响。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选取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指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分析物流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验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要想更有力地推动温州市的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其物流业,重点发挥其已有优势,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培养专业人才,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积极稳定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直接造成了对冷链物流需求的旺盛,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但同时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产业融合理念,梳理出冷链物流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切入点与实施路径。结果表明,依据"互联网+"技术,逐步建立的"互联网+冷链物流"平台可以实现冷链物流封闭化运作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冷链物流业健康发展。为此,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冷链物流业的投入与建设,完善保障体系,促进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与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测算了2012—2018年88个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实证考察了其区域差距、分布动态演进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国家高新区TFP增长的总体、区域内、区域间差距均呈现持续扩大态势,超变密度与区域内差距是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来源。②总体、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国家高新区的TFP指数均明显提高,多极分化现象日益消失,但区域差距逐步增大。③由内部构成因素分析可知,技术进步差距是国家高新区TFP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④由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对总体、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国家高新区的TFP增长差距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资本积累差距对总体、中部、西部国家高新区的TFP增长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差距对总体、中部、西部国家高新区的TFP增长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金融差距与国际化差距对总体、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国家高新区的TFP增长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沈能 《中国软科学》2006,(6):101-110
本文用基于非参数的M almqu ist指数方法,研究了1985~2003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期间中国制造业TFP年均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效率变化反而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分别采用横截面以及时间序列方法对中国地区之间制造业TFP的差异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东、中和西部地区制造业TFP以及技术进步增长率差距呈发散趋势,地区TFP差距持续扩大很大部分可以由地区技术进步程度的差异解释。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浙江省1986—2009年货物周转量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影响。接着,根据弹性理论建立计算模型,定量测算物流产业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程度。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浙江而言,物流业发展水平每提高1%,进出口贸易额平均提高2.90%;物流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程度随时间变化有所差异。最后,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根据2000—2010年中原经济区GDP与货运量数据,分析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物流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后,依据人均货运量、人均公路线路里程、每万人物流业从业人数三个影响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因素对2010年中原经济区各市物流业发展进行聚类分析,结论表明,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表现一致,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促进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增长的物流能力支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健 《预测》2011,30(5)
本文选择9个表征物流能力的指标,采用模糊物元的方法计算出全国31个省份近11年的物流能力,同时结合GDP增长率数据,形成面板数据,研究31个省份经济增长和物流能力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31个省份近11年的物流能力发展存在一定差异;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力度较大,但地区间存在差距,呈现东中西部递减的趋势.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保持区域物流能力的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物流大系统.  相似文献   

17.
田刚  李南 《科研管理》2011,32(7):34-44
以1991~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外生性影响因素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联合估计的方法(SFA一步法),测算了中国各地区物流业技术效率,考察了人力资本、制度、政府干预、开放程度及产业结构等环境因素对物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主要发现有:考察期间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地区间存在差异,且在扩大;政府干预、国有率阻碍技术效率提升,但负面影响在减小;人力资本、开放程度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但由于二者存在交互影响使得它们对物流效率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明显弱于东部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对该地区物流效率的促进作用变为显著;就物流发展环境而言,中部地区存在"塌陷"现象;改善物流环境对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9,(8):78-84
结合基于松弛测度的DDF与Luenberger指数分析法,实证探究"一带一路"沿线52国1995~2016年低碳绿色发展现状,并用面板回归分析影响该区域低碳绿色TFP增长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论:沿线国家低碳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且地区间差异比较大;沿线国家低碳绿色TFP年均降幅为-1.33%,技术规模的变化是抑制TFP增长的显著影响力,其余三项分解指标则为促进TFP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劳动力投入、城镇化发展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平方项是促进沿线国家低碳绿色TFP增长的重要作用力,而经济发展、资本投入、外贸发展、能源消费、碳强度、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则会阻碍TFP增长,且沿线国家总体经济增长与低碳绿色TFP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9.
首先测度出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份2011年—2019年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升并不会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江 《科研管理》2015,36(5):87-98
本文利用1978~2011年分省面板数据与Global Malmquist指数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变动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有:(1)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且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总体上呈退步趋势;(2)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与省际分化明显,东部地区增长最快且多数东部省份增速较快,中部地区增长最慢且多数中西部省份增速较慢。主要研究启示有:(1)理论上,随着DEA测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农业TFP的理解也不断深入;(2)实践中,必须切实地解决农业技术效率低下问题,以便更加有效地推动农业TFP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