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过程,以使受教育者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现在提倡的是:教师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主导,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当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受教育者没有按照教师的预想发生预期的变化时,  相似文献   

2.
德育工作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即教师按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由教育者及其活动、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使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侵权是指依法履行教育教学权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学生管理工作中,因过错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并给受教育者造成了损害的行为。按照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类型,教师侵权可分为教师侵害人格权、教师侵害名誉权、教师侵害隐私权、教师侵生命健康权、教师侵害受教育权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德育过程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矛盾运动,而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在德育目标的作用下,德育活动和德育评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积极促进德育自身完善的过程,那么作为校长应如何去控制德育过程呢?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德育评价在德育工作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即是重中之重。德育评价不但对教师工作和学生表现具有检验、评定的作用,而且对于指导、改进教师…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 ,教学过程是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是历代中外教育家都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 ,有的则主张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也好 ,还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也好 ,都是以肯定一方面的作用而降低另一方面的作用为前提的 ,因而都很片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智力开发的需求 ,人们提出了“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的论点 ,即“双主论”。其目的 ,不外乎是为了同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使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师讲《灰姑娘》的课例为我们展现了德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情景,充分体现了德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个经典课例启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真正调动起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德育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永 《成才之路》2011,(34):89-I0018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认为,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的目的。这种施加影响给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的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者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适时进行引导,对问题深入探究,并对学生的发言做出恰当评价,起到及时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李政涛语)倾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教学手段。倾听是一种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倾听也是教师的一种修养,是对学生说话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者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适时进行引导,对问题深入探究,并对学生的发言做出恰当评价,起到及时激励的作用。目前小学生在课堂听讲中表现出来种不良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师绩效评估中的问题、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师绩效评估存在着评估内容窄化、对绩效形成机制缺乏深入的归因分析、忽视教师本人的权利救济等问题.不完善的教师绩效评估会产生负面影响:引发教师的不公平感,影响工作热情;诱发教师的失范行为;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教师绩效评估内容应当兼顾行为和结果,并对绩效结果进行深入的归因分析,同时要保证教师的全程和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12.
如何全面地从实质上认识德育过程,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方向、性质和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任何学校全面的德育过程都应有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能动过程,受教育者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导向和调控各方面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在德的性质和德的发展方向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并将家庭、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德的影响调控到统治者所要求的德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需要,在品德、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使受教育者沿着社会所要求的德去发展提高.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  相似文献   

13.
注重教育内化 提高德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德育重在内化(一)德育必须重视学生内化,这是由德育过程的规律决定的。德育过程的本质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这种转化需要教师,但是,要完成这种转化,还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通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内化吸收。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矛盾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李政涛语)倾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教学手段.倾听是一种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倾听也是教师的一种修养,是对学生说话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师及其有效积极特征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在研究有效教师的积极特征的同时,研究人员发现无效教师及其消极特征对受教育者将产生持续的影响,甚至可能削弱其他有效教师的积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受教育者的调查,根据词频分析的方法初步界定教师的消极特征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信息化社会教育传播过程特点的分析,指出教育传播过程具有信源、媒体通道、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等四方面的干扰,并提出干扰控制和利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设计 ,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规划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设计 ,是教师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保证 ,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强的重要标志。提高教学设计质量 ,应把握下述几个具体环节。1 .教学过程设计的最优化所谓教学过程 ,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 ,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身心得到发展 ,并形成一定思想品质的过程。教师、学生、教材构成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要素 ,从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关系来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 ,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受教育者 ,是认识发展的主体 ,是…  相似文献   

18.
在教师工作中,只有师生共同倾心投入,在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和相互撞击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创造潜力才能得以激活与发挥,才能使师生的生命更加完满、充盈,最终达到共同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一、交往互动:教师工作的实质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一种活动”。这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变相地把教育过程等同于知识的授受过程,表现为教育过程的“知识中心论”倾向,而“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于文静 《文教资料》2007,(26):124-125
教师是美育工作的基本力量,教师的责任在于义不容辞地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受教育者在符合美的规律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从而使受教育者品尝其中的自由和乐趣,使受教育者内外调节机制得到平衡发展,尤其是从内到外的主动性、能动性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20.
王志 《考试周刊》2009,(30):149-149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