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苍凉美,是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审美经验中独特的贡献之一,也是张爱玲小说吸引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审美追求读者群的主要原因。从主观上说,苍凉美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上的自觉审美追求,从客观上说,苍凉美其实是张爱玲人生感受与经验的自然呈现;从外部看,苍凉美存在于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而内在地看,苍凉美其实更深地隐含在张爱玲的生命文本中,正是因为生命在生活体验里内蕴了这种苍凉,才形成审美感知和表达冲动,并凝聚为小说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2.
思想的海棠     
1.体现作者对美的追求。不能单纯地认为《花未眠》的主旨是在探讨生命,感叹生命的短暂,提出要珍爱生命。从全文的主体看,或写自己亲历,或举例说明艺术美引导人们关注自然美。虽然个别地方也体现一定的生命意识,但文章主要是在探讨美,表达作者对美的不懈追求。(杨艳《〈花未眠〉主题商榷》,《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相似文献   

3.
若把中国封建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生命,那么,宋代文化已是人到中年,明显呈现出生命成熟期的诸多特征.这影响到附着其上的文学思想,也表现出人到中年之后的圆熟、厚重、内倾、尚理等各种成熟型智慧特色.宋人的智慧类型可归纳为内省型智慧,其艺术思维方式也表现为内倾观照的倾向,与此相对应,从整体上看,宋人审美趣味的主流追求也呈现出一种中年之后圆润淡朴的成熟色调.简要来说,有老成之美,平淡之美,清空及清旷之美,三者互有联系,又可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4.
李莎 《现代语文》2008,(5):41-43
<边城>是一部乡土抒情式的带有悲悯感的长篇小说.本文先对文本中所体现的"悲"与"美"进行探究,分别从"人与自然之纯美"、"女性之悲美"、"死亡之凄美"这三方面着手.然后,再透过"悲美"思索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分别从"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的终极指归"来说明生命美学观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5.
对美与生命关系的探讨,中国从先秦,西方从古希腊便已开始.本世纪开始的现代,由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现实,人们日益感到现实对人的生命的严重压抑以及其他原因,哲学上对人的生命各方面的探讨日益热烈和深化,美与生命的关系问题便得到了极大的强调.西方从苏格拉底“现出生命”说,到尼采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再到卡西尔、苏珊、朗格“艺术形式是生命形式”说,可以清晰看到一条生命美学的序列. 依??者的考察,这条序列大体从三个角度论述美与生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美感是一种生命体验,聋校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精神美和语言美.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资源渗透美育,激发聋生生命热情呢?我们认为要从课堂教学、教材内容、阅读、情感几方面入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聋生学好语文,学会解读生命,使青春因为有了语文而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7.
我爱老虎     
仅从视觉形象上,老虎之威猛大气、沉稳自尊、雍容华贵,便令人喜爱并心生景仰之情.老虎之美,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震慑性,看一眼就会被俘获、被征服.那一刻我会忘记它原本是一头凶猛的野兽,一个强壮的生命活物,而将其当成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来欣赏.  相似文献   

8.
生命美学与教师专业生命之美的共同视点是基于对人的关注。生命美学的介入,使得教师专业生命的意义之美、生成之美和超越之美形成相互充盈的相伴相生过程。从生命美学的视角考量教师专业生命,可以将教师专业生命之美理解为对"人"的生命的欣赏、舒展与超越,最终达成守望教师精神世界的夙愿。  相似文献   

9.
庄子以"道"作为其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正是庄子对"道"的精当概括."道"是庄子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高最大的美.因此与"道"相通的"大美"也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存在着的.以"无为"不作"为手段,摆脱外物对于人的束缚和支配,达到像天地间"大美"那样一种自然无为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庄子美学的核心就是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美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其实数学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形式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1.
数学美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其实数学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形式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欢迎,成为儿童的"恩物"。从儿童美学视角看,《西游记》具有儿童美学特征,表现为童真之美、神奇之美;从接受主体的角度看,《西游记》切合儿童接受心理,表现出儿童的生命冲动和欲望;从语言表述的角度看,具有视角的儿童性和表达的诙谐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民红 《文教资料》2009,(15):15-18
高启是世所公认的明代诗坛巨擘,其文学成就的取得与诗人对美的执著追求密不可分.用诗歌表现美、用生命捍卫美既构成了高启人生的核心主题,又演绎了他生命悲剧的美学意义.高启短暂的生命旅程折射着人类追求美的理想光辉.  相似文献   

14.
邱佳佳 《文教资料》2008,(13):81-82
<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家训的代表作,短小精湛且富含深刻的生命美育价值.它主要通过整洁质朴之美、真善节制之美、立志天下之美的生命境界,从而展示了儒家生命美育思想,阐释了个体生命立足于世间的生存奥义,对现代家庭美育和生命美育富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幼儿艺术教育具有较好的生命价值.幼儿艺术教育之生命性,可以为认识生命之美奠基;幼儿艺术教育之早期性,可以为热爱生命之美奠基;幼儿艺术教育之艺术性,可以为绽放生命之美奠基.  相似文献   

16.
野花     
野花是很小的,很多的,很美的。野花的美,更多的是心灵的美——你看,一些无名无姓的小花,竟也顽强地生长着、开放着;这是生命的向往,是春天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芸的形象之美是《浮生六记》的核心魅力所在。文章从陈芸追求的情爱之美、生活艺术化之美和坚韧的生命之美三个方面来分析陈芸的形象之美,从而指出,陈芸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是一曲追求爱和美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满的境地。”因此,在教学中要将数学中的美挖掘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数学的美,利用数学的美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西方美学的双重角度来看,《西游记》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情趣美”。《西游记》的“情趣关”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从题材、境界、形象看,具有奇趣美;从动物精灵、打斗场面看,具有童趣美;从性格塑造、喜剧部冲突、市井生活、化俗为关四个方面看,具有谐趣美。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对美、情感、精神重新做了界定:(1)从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上论证了美是和谐的产物.(2)把情感的心理特征归纳为:情感是具有一定能量的神经电信号;这些信号储存于大脑不同的结构中;这些信号可以被外部的信息所激活.(3)从心理活动的样式上,说明了精神是意识的升华,是意识在心理上的空间结构.文章从生命内在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艺术形式变化的内在心理原因,进而从源头上,也从生命的本质上解答了美、情感、精神与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