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著名元杂剧《赵氏孤儿》被陈凯歌拍成电影。电影版《赵氏孤儿》虽由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但二者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程婴人物形象塑造的不同、复仇之后的情感基调不同和凸显的美学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2.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读罢此剧 ,不禁为剧中的义士肃然起敬。作为贯穿全剧始终的悲剧英雄程婴 ,虽没有像剧中其他义士一样献出自己的生命 ,但却更令人钦佩 ,因为他默默承受着比死亡更为沉痛的伴他一生的苦痛与折磨。程婴是一位义士 ,“义”字当先是他行为的准则。程婴受托于公主就注定了自己后半生的不平静。因蒙驸马“十分优待 ,与常人不同” ,为报知遇之恩 ,程婴毫不避讳地入冷宫探望分娩后的公主 ,为忠良之门惨遭不幸扼婉叹息 ,深表同情。他也知贼臣屠岸贾心毒如蝎 ,下令“但有掩藏孤儿的 ,全家处斩 ,九族不留” ,但为保…  相似文献   

3.
《赵氏孤儿》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艺术上,《赵氏孤儿》都堪称是我国古典悲剧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完整的艺术结构,强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郁的抒情手法,构成了惊心动魄的悲剧效果,并成功后的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品格崇高的人物形象,成为我国古代艺术人物画廊中的佼佼者。本文主要通过一些细节内容来分析程婴这个人物从一介草民到悲剧英雄的华丽转身,并且更深入的理解《赵氏孤儿》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4.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历史中有很深的渊源,但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主要改编自《史记·赵世家》的相关内容。纪君祥在沿袭了《赵世家》孤儿故事的主体部分基础上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的身份及其行为都做了相应的改编,改编成的杂剧中程婴身上的侠义精神也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赵氏孤儿》纪君祥以春秋时期晋国诛杀上卿赵氏家族、后又复赵武田邑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而写成的剧目。此剧曾被明人徐元改编成传奇《八义记》,近代许多剧种又加以改编演出。清代还被介绍到西欧,先后被译成  相似文献   

6.
万颖 《文教资料》2011,(6):10-11
《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它的悲壮沉雄主要体现在以程婴为首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塑造上。本文从戏剧冲突、语言风格、心理投射、悲壮沉雄色彩这四个方面具体阐析了《赵氏孤儿》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7.
复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观念。所谓"复",就是报复;所谓"仇",始于血亲之仇,后逐渐扩大到朋友之仇,国家之仇。在中国文化中,"复仇"被赋予了伦理含义,其内涵逐渐由孝悌推及至忠义。本文主要以"赵氏孤儿"中复仇故事的不断改编为线索,以汉代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当代陈凯歌电影《赵氏孤儿》为对象,从复仇情节的演变、人物形象的塑造、复仇的社会内涵、复仇的意义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复仇主题在不同文本中的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8.
王莹 《文学教育(上)》2010,(15):101-101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根据《史记》记载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而改编后大大增强了原故事的悲剧色彩。本文以《赵氏孤儿》对《史记》的改编为视角,从几个角度对其悲剧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方秋霞 《考试周刊》2011,(51):14-15
"赵氏孤儿热"已经不是一时的事了,而在"赵氏孤儿"的众多改编作品中,以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法国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影响最大。《中》剧是在《赵》剧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无论是在剧情设计、人物安排还是背景选择上都与后者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以"救孤"为核心,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并宣扬了儒家思想的"仁义"精神,尽管伏尔泰对儒家思想存在误读。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赵氏孤儿案》故事情节悲壮、强烈,矛盾冲突尖锐、复杂,人物形象鲜明、崇高,剧中呈现出了程婴、赵朔、韩厥、公孙杵臼等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尽管他们身份不同,地位各异,但忠义仁善、侠肝义胆、自我牺牲、忍辱负重、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感动,他们一个个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忠义"是这部电视剧的灵魂,是情节设置的基石,是人物塑造的根本,是全剧精神旨向的精髓,是打动观众的魅力所在。剧中程婴的形象就集中体现了坚守忠义、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赵氏孤儿》是中国第一部传到海外并被改编登上国际舞台的古典文学作品。作为一部文学经典,《赵氏孤儿》在母题深化、传播方式、主旨意蕴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下使之被"经典化"。新时期以来,《赵氏孤儿》故事被不断搬演和改编,受媒介技术、大众消费文化及创作主体诉求的影响走向蔚为大观的"视觉叙事",并在建构、解构和重构的经典再生产过程中呈现出"重塑经典""淡化经典"和"颠覆经典"的审美转型,昭示了经典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和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李娜 《文教资料》2011,(11):11-12
赵氏孤儿的故事可说是一部不朽的经典,随着改编的兴起,近年来也受到了作家们的关注。由金海曙编剧、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版《赵氏孤儿》就将这种改编的浪潮推到了顶峰,将经典作品对正义精神的肯定转到了对人性和个性价值的探究。本文对元杂剧和话剧两版《赵氏孤儿》进行对比,探究经典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3.
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主旨模糊、情节虚假,人物形象也立不起来,是改编得很不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袁子茵 《教学随笔》2013,(10):127-130
《赵氏孤儿》是我国戏剧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国家话剧院推出了不同版本的同名话剧《赵氏孤儿》,分别由林兆华和田沁鑫执导。两台话剧同一时间在京城上演,是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上的一大盛事。赵氏孤儿这一历史题材被当时两位最具影响力的老少两代话剧导演同时看中且不约而同对其进行再创作,一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这一现象及其改编形成的不同版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古典文学的改编和重拍,是古典文学传播的一种方式。电影《赵氏孤儿》是在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它在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方面做出了调整,以适应电影拍摄的需要。上映以来,取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这就更加速了故事的流传,扩大古代文学的接受人群,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二册《谭嗣同》:“程婴、杵臼……吾与足下分任之。”程婴是春秋时代晋国大夫赵朔的朋友,杵臼是赵朔的门客。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任司寇,杀赵朔,灭其族。赵朔的夫人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躲在宫中生了一个男孩。屠岸贾听说,入宫搜索,没有找到。程婴见事紧急.马上找公孙杵臼商量说:“屠岸贾这次搜索落空.不会罢休,若再采搜索,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戏剧《赵氏孤儿》是根据我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段史实改编而成的,最早的剧本是由元朝人纪君详写的,全名叫《冤报冤赵氏孤儿》,该剧以曲折、生动的情节、雄浑、悲壮的内涵而讴歌正义、鞭挞邪恶,这就吸引住了亿万观众而久演不衰。《赵氏孤儿》的故事不仅在我国广为流传,妇孺皆知,而且在世界戏剧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戏剧家伏尔泰将此剧译到了西方世界,西方也就开始上演此剧。本文试就《赵氏孤儿》一剧史实的真伪作简单的考辩,以就正于方家。 赵氏遭受灭族之祸,史称“下宫之难”。对这段史实的记载,《史记》与《左传》截然不同。不但赵氏被灭族的原因不同,而且时间也不同。即使同一部《史记》,在不同的篇章中,记载也有出入。为了清楚起见,现将《左传》与《史记》对赵氏被灭族的有关记载摘录如下: 1、《左传》成公四年(即晋景公十三年,公元前五八七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 五年(公元前五八六年)春,原(赵同)、屏(赵括)放诸齐。 八年(公元前五八三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候,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候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相似文献   

18.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戏剧形态而言,《赵氏孤儿》以"故事"为中心,《哈姆雷特》以"性格"为中心;就人性刻画而言,《赵氏孤儿》是鲜明的个性与单纯的人性的统一,《哈姆雷特》是性格的复杂性与蕴涵的多义性的统一;就对传统文化、现实秩序的价值取向而言,《赵氏孤儿》是持认同和实用的态度,《哈姆雷特》是以否定和颠覆为旨归。  相似文献   

19.
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被认为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杰作。这个充满强烈复仇思想的历史剧,围绕着存赵与灭赵、救孤与灭孤这一焦点,歌颂了为正义而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剧本结构严谨完整,以赵氏孤儿及存孤救孤的斗争为纵线,巧妙地安排了戏剧冲突相对集中的横断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赵氏孤儿》是我国第一部被译成外文并广为流传的元杂剧作品。  相似文献   

20.
《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两出戏剧,两剧都以"复仇"展开剧情。由于国仇家恨紧密相连,剧中人物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凭借个人复仇方式完成社会性复仇,用个人复仇的正义之举反抗社会中的非正义。但《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两剧的"复仇"中又暗含了不同的含义,本文即就《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两剧同中有异的复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