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诗歌里的情惑意蕴,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首先,韩诗反映了韩愈一贯倡导的"舒忧娱悲"、"不平则鸣"的诗歌理论 韩诗情思广厚,韩诗抒情运用了借古人抒情、托物咏怀、写景言情、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韩愈诗歌思想情感大气磅礴,韩诗诗旨情感基调为昂扬.  相似文献   

2.
赋对韩愈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赋中挹取语言资料是韩愈诗歌语汇的来源之一;采用赋法摹写物象是韩愈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从赋体中汲取艺术营养是形成韩愈诗歌"奇崛"风格的原因之一.全面了解韩愈对赋的继承与创新,有助于加深对韩愈诗歌风格的理解,总结其借鉴吸收文化遗产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联想意象、把握景物的特点""领悟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境,把握情感"三个方面对诗歌中的意境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解,希望以此提高诗歌鉴赏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冷暖词"是指各种带有冷暖色调的词,包括修饰词和情感词。修饰词是指带有冷暖色调的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这些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情感词指直接表露情感或暗示情感词,如"悲""愁""孤""喜""闲"之类。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看修饰词。中国古典诗歌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没有情感的诗歌就好像人失去了灵魂。因此鉴赏的时候首先找出写景的词句,标出带有冷暖色调的修饰词,再体味所写之景的意境特点,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2014年新课标卷1  相似文献   

6.
朝鲜诗家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7课。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2.通过朗读,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初步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感受敌人的凶残。3.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会写"王""敌""战""死"。4.初读课文后,能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人物评价。  相似文献   

8.
韩愈诗歌雄奇瑰伟,在中唐诗坛别具风采,对后代影响深远,但在接受过程中受到"非诗"之讥,被认为是"押韵之文".从韩愈诗歌刻画景物、人物的生动逼真、"以文为诗"的具体内涵等方面,论述了韩诗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是货真价实的"诗".韩愈的"以文为诗"实际上是诗文交融的必然结果,在诗歌流变史上,是文体变革内驱力作用下普遍性规律起作用的体现,具有永恒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9.
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来说,写作应该是自我情感和思想的展示和表达.韩愈在论及写作时提出"不平则鸣"的观点,主张写作就是要抒发内心的情感.其实写作,特别是艺术类文章(诗歌和散文)的写作,都是从情感出发,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朝鲜诗家李溪在《星湖僖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诗歌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激发兴趣,熟读成诵""体味意境,激发情感体验""多媒体教学,提高诗歌鉴赏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诗歌鉴赏。  相似文献   

12.
结语     
四篇文章中,王开东老师抓住"古""今"做文章,将<师说>放入当时的背景之中,认为韩愈的"古道热肠"在当时正是创新的表现,正体现了韩愈作为知识分子的"时代良心".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对主体的情感做了窄化的处理,将不平归为一种主体的怨愤之情。和传统的"诗可以怨"最终强调社会功用不同,"不平则鸣"说跳出了怨刺说的园囿,肯定了主体的情感价值,认识到了文学的独立地位。对主体地位的肯定也带来了对创作者心智功能的强化,其对韩愈诗歌的构思方式和审美理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诗抒情问题的研究,已有的学者多将抒情作为诗歌艺术,将抒情问题局限于文本或诗人主体范畴内来进行谈论,较少对"抒情""抒情性""抒情主义"等相关概念进行细致地区分,在具体进行论文写作时也存在一些混淆。而从更广阔的视域来研究抒情,将其作为一种话语方式、审美想象、生活态度在新诗研究中还未得到充分的展开。就九十年代诗歌而言,其叙事性特征已得到较为丰富的研究,而对其抒情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站在新诗史的视域下来揭示九十年代诗歌情感的发展变化,探究情感与诗歌语言、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联还较为缺乏,关于诗歌的"情感文化修辞论"还有待研究与确立。  相似文献   

15.
祁人 《辅导员》2011,(Z2):52-67
一、诗与新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有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概念。(一)诗的起源关于诗的起源,一直便有"劳动说""模仿说""游戏说""移情说""冲动说"等多种说法与争论,可谓众说纷纭。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自称是"杭育杭育"派,是主张"劳动创  相似文献   

16.
诗史上被称作"以文为诗"的韩愈,他的"大变盛唐",既表现在将散文的某些因素融入诗歌,亦表现在融赋入诗方面.韩诗的铺排夸张、谐隐滑稽、联句赋物,皆与融赋入诗相关.对于参用其他文体的韩愈诗歌,在鉴赏和批评方面也应有跨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辉煌灿烂的诗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因而,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但传统的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背""默""熟练以备考",忽略了学生智力、情感、思维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则明确要求在诵读诗歌的基础上,体验情感,感悟内容,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鉴于此,诗歌教学应突破传统,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即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去体验诗歌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韩愈是中唐、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一位诗歌大家,其诗歌有着"险、怪、奇"的风格倾向,呈现出以丑表意的特征,具体表现在韩诗中的丑之物、丑之事,怪癖字、奇语,光怪陆离的想象,以文为诗的写作手法等方面。韩愈诗歌中以丑表意主要受到了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二次被贬的仕途经历;二是诗歌本身发展的规律和当时的时代风尚;三是前人创作经验和友人孟郊对其的影响。韩愈诗歌以丑表意的特征对同时期诗人孟郊、卢仝等,后世的李渔、苏轼等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招通 《成才之路》2012,(13):40-40
"说数学"是指个体用口头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具体认识、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体会等数学学习活动。一般"说数学"过程可概括为"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体会"。文章就人教版第十一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数学"的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20.
唐代"代言体"诗歌通常以诗题中直接出现"代""代……作""代……答"等为主要标志,题材广泛,旨趣各异。《全唐诗》有此类诗歌约一百余首,大致分为三类:诗人代主人公言,确为代他人作诗,多有书信意味,诗人情感与诗中主人公情感不易区别;所代之人模糊不清,诗人情感在主观上隐藏起来却在客观上被暴露;主人公代诗人言,虽是诗人代古人作诗,实则借古人之口表自身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