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大学生人格完善、知识丰富和发展潜力有重要影响。新形势下结合高职院校特征,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科课程和隐性课程等途径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用行政推进、专业推进和综合推进等策略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隐性知识是知识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个人价值观与实践行为起到塑造作用。从知识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政治理论与道德原则等显性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性教学促进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等隐性知识形成。因此,应构建以师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促进隐性知识获得与流动;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构建以创新行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突出隐性知识在考核中的作用。由此,多方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路径。  相似文献   

3.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将在学校中习得的知识和态度、思想和方法能高效地迁移到他们以后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使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保持应用并能够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学习正、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校主要通过进行课堂教学、建立隐性课程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学校主要通过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教育。我国学校应以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为参考,并结合我国国情,通过重视非德育课程、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创设学校环境、开展实践活动以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9,(1):189-192
当前,我国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加深,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后备力量,在政治参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政治参与体制不健全、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弊端以及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努力推进政治参与体制改革,为大学生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增强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引导作用,大学生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与政治的水平,促进我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政治参与是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和政治参与表现出一些显著特征和值得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背景、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自身因素等方面。深入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推进大学生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营造良好的信仰教育环境,拓宽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积极引导政治参与实践,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显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隐性德育课程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挥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探究隐性德育课程的价值功能,注重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的融合与渗透,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析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它包括以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为载体的物质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为载体的制度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以大学精神为载体的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最大功用,要着重开发以上三个方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9.
也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即显性效果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大学生长远的实际影响即隐性效果上。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既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更有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原因,为此,高校要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精神,采取改革和创新教学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育客体及教育环境的变化,探索隐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突破口。文章解释了隐性教育的含义、特征及方法,分析了隐性教育在美国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运用,提出重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挖掘课堂教学中的隐性教育,探索学校环境中的隐性教育,注重高校教师言传身教,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为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阐述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及特点出发,较为新颖地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依托载体的不同划分为四种基本形态,并进一步提出了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即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活动中渗透隐性教育、整合课程隐性教育资源等。这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参与时政类BBS的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时政类BBS的频度远高于普通网民偏好政治态度包容、观点多元的论坛,话题选择较为偏向负面,有一定的批判性.高校应通过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实学生党团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完善论坛管理等途径应对时政类BBS对大学生思想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小君 《文教资料》2010,(34):202-203,201
本文依据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参与时政类BBS的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时政类BBS的频度远高于普通网民偏好政治态度包容、观点多元的论坛,话题选择较为偏向负面,有一定的批判性。高校应通过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实学生党团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完善论坛管理等途径应对时政类BBS对大学生思想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主要有直接灌输法、实践教育法、隐性教育法和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综合教育法等.韩国的做法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启示有:要善于将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育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成合力,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重视社会实践在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借鉴他国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严重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中之重,如何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隐性课程的特征着手,谈谈隐性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开发隐性课程 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不正规课程等等,我国有的学者也把它称为环境性课程。一般认为,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产生的非预期的影响,它或者支持或者削弱正式规定的教育目的。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性。   教育内容的丰富性。隐性课程的教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不像显性课程那样具有单一的学科性的教育内容。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学生不仅是思想情操的陶冶,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追求真、善、美的情感,丰富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协调人际关系,促…  相似文献   

17.
苏区精神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养分,弘扬苏区精神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弘扬苏区精神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可以涵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前,弘扬苏区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可喜的影响,也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将苏区精神融入课程和实践,搭建苏...  相似文献   

18.
文化保守主义作为当代主要社会思潮之一,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对36名在校大学生关于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认知和态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最大之处在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提高及增加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同时,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传播在大学生思想上也产生了本土主义、复古主义和消解主流意识等负面影响,造成一部分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民族观、政治观产生变化,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据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等课程载体,对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进行讲授和评价;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将高校学生思想引导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上来。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高速递增,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人际交往、价值判断、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网络视野下大学生“触网”情况作了了解,分析了大学生“触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的特点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是一种具有独立形态,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课程,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思想品格、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自身实际,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对理论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态。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将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整合起来,实现学术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实践教育与隐性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地方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