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语涉及到词的内在语义和不同语言词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外语的教学中,必须把握词语多义性,了解词语的内在语义与表层语义两个层次。另一方面,母语与外语之间在对应关系上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与缺乏对应三种情况,必须防止过分强化对应关系、死记硬背的倾向,培养外语语感。  相似文献   

2.
语言交际是个过程,其步骤有三:语义生成——语义传递——语义理解。文章从语义生成的角度,以客观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及语言的关系为出发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词不达意现象即语义的中心问题"词语与所指之间的关系问题"得以产生的根源,即:词语与意义之间所产生的不吻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词汇在发展历程中的新旧词语更迭消长、词义引申演化等现象引起同义关系不断地变化与重组,由于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方言差异等影响因素引起同义词组内部各个词在同义义项上有常用与非常用之别,这都是形成不同的语义关系的缘由,不同的语义关系都会在专书文献语言中体现出来。文章从词义发展、相同义项的对应方式、共同义项的使用情况等角度分析了今文《周书》同义词之间体现出来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4.
侯素哲 《学前教育》2014,(11):44-45
语义就是指语言符号的概念和意义,一般多指词语的意思。而语义系统认知能力,简单说,就是理解词语之间的关系,及由这些关系形成的语义系统——尤其是较复杂语义系统的基础能力。此能力发展得好的幼儿,将来能够理解较长的或复杂的句子和文章,能跟上老师复杂的语言指导,能根据指令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语源所谓语源,简单地说,就是词语最初命名的根据。名者,就是词语的语音形式。语音和语义的结合原是没有一定必然性的,它们的由来尽可以有不同的依据,然而既已统一于一个词中,它们就必定有关系的。语义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词语多义性的认知考察,将范畴原型理论应用于国俗语义,发现国俗语义可以作为多义词进行义项划分,并认为国俗语义实际上是词语多义性在文化内涵上的表现,还构拟出其义项划分的标准,为义项的引申及引申关系的探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法律词语的语义变化包括新词的产生、由原有词义衍生出专门意义等。法律词语的变化不仅包括词语本身语义的变化,还有词语关系(sense relation)的变化。法律词语的变化一方面有和普通词语变化相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自身的特定原因。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义聚合对用字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语义聚合内一个词语的用字演变规律可能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词语身上,带动后者的用字也沿着类似或相关的轨迹演变,从而使它们的用字呈现同步演变的趋势。在义符选取方面,语义聚合内的不同词语通过增旁衍化、换旁转化、简省同化、类推泛化、对立选取等途径选择相同或相关的义符组合新字,体现类属意义或同义、反义关系。在字符结构方面,为体现语义聚合内不同词语的意义关联,它们的用字结构有朝着构件布局的二合化、结构功能的音义化、歧异用字的整齐化和用字更替的同步化等多方面的演变趋势。在字词对应系统方面,语义聚合关系推动用字的群组发展,增强不同用字的字际关联,建立字词的系统对应关系,促进了汉字的系统化和有序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上承汉代下启唐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骈赋是其最典型的文学作品代表。文章详细研究了骈赋中颜色词语"紫"和"红"的语义。首先,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将其语义分为原型语义和非原型语义,然后运用隐喻、转喻和社会文化赋予分析了各项非原型语义的产生机制。因为"红"是现代汉语中使用最多的红色范畴的颜色词语,而在中国文学史上,"朱"则长期代表着正红色,直到唐代,"红"才取代"朱",成为古典文学作品中使用最多的红色范畴颜色词语。因此,文章最后将骈赋中"红"的语义与现代汉语中"红"的语义进行了对比,分析出两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讨论了述语分别为“有、是“的存在句的不同语义关系,提出在存在句式“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有/是 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附加成分”中,当述语为“有”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部分充满关系;当述语为“是”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完全充满关系,并由此探讨了为这种语义关系所决定的“有”和“是”在具体句子中使用时的互换情况。同时本也考察了“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作为存在句式的真实性情况,指出用“是”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并非存在句,其实质是判断句;用“在”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才是真正的存在句。  相似文献   

11.
国俗语义是词语反复运用而附着在词语概念意义上的附加义,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国俗语义。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国俗语义的教学,教学方法有对比法、来源讲解法、分层次教学法、归类法等。  相似文献   

12.
词语的象征与联想意义与各个国家的社会生活、逻辑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也存在于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花木词汇用语.汉、英两种语言中花木词汇用语在联想意义上有三种情况:语义对立,语义重合,语义空缺.词语联想与象征意义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章试图从这三方面来探讨汉英语言中植物词汇的差异,从而反映出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连接性词语是在连贯的语篇中有效地体现和构建相邻小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一种手段。在构建一个语篇时,作者往往会使用连接性词语来引导读者或听者按照作者的意图去理解语篇。对于广告语篇来说,连接性词语的使用不仅仅使语篇连贯,更重要的是利用不同的连接性词语,可以很好地传递信息,并创造新的语义,达到广告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4.
vp前的"给"是一个北方话中使用频率高、语义功能丰富的词语。文章在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将其语义归纳为十个大类及若干小类,并对不同语义功能做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义对立词是一种具有两个相反意义的特殊词语。这类词语给理解和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就此提出了四种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即通过语境或语言上下文、使用范围或对象、语气语调或态度表情以及搭配关系等不同角度来判定语义。  相似文献   

16.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大量动物词语,每种语言表述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出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本文就动物词语表述的语义进行结构分析,探讨其特点,进一步挖掘动物词语形成的规律,通过对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的剖析,指出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在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时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言语表达中,往往选择不同的词语来指称同一对象.同指词语的选择与信息传递的需要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初步探讨言语信息传递中较为常见的几种同指选择的表达方式以及同指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22,(1):61-68
考察叙述文体(小说)中“即使P,也Q”(简称“句式”)与上文之间的语义关系及相关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句式与上文间的语义关系共有8种类型,但它们在使用频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因果和递进关系。认为因果、递进关系的形成分别是语义的匹配性要求、表达方式与语用策略使然。此外,还对它们以高频率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关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语言表达中歧义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语义关系不明确、词类不同、词语含义多解、指代不明、数量词使用不当、组合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不同、句子成分残缺、轻重音不同、同音、语序不当、成分赘余等。修改的策略有:停顿消除歧义法、重音消除歧义法、变换词语法、调序消除法、语境消除法、标点消除法。  相似文献   

20.
在结构语义学中,反义是最为突显的隐含一语义关系。词义可以看作是词语相互之间的意义关系。而反义则是意义关系上的对立关系。反义有渐次反义、互补反义、关系反义等主要次类。很好地了解隐含一语义关系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找到学习英语的不同途径。详细介绍反义关系以及反义关系如何应用到英语学习中特别是词汇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