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工科教育形式下数据分析与大数据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存在形式单一、技术单一以及工程导师不足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SPOC+企业+校内"的三级专业实践实训课程的培养模式。由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和SPOC共同构建特色实践方向,共建培养方案,实现三级培养和三级评价机制,完成工程紧缺型专业前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系统地给出基于兴趣的面向大数据应用需求的人才培养实践教改方案。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有利于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并以就业质量推动专业品牌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也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和带动年轻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加强理实结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人才。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关键。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内容,模拟企业运作,参与项目开发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动力源。如何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着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共建、共管、共享和共赢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校企对接的有力保障。本文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契合"一二三四五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共建、共管、共享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对于完善高校的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有充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是培养软件行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宿州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打造“双能”型实践教学团队、贯彻执行实践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探索符合软件工程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对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东盟语种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特色,构建以国内与国外、校内与企业"双主体"合作共建的实训教学体系,完善以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获取职业资格证纳入考核标准范围,成为培养应用型东盟非通用语专业人才的主导模式和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校培养的目标,而学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相结合协同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探索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一是协同共建优势学科专业,二是多元主体参与高校课程开发,三是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成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培养地方经济紧缺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从平台+方向、3+1课程体系结构,自研教学实验设备,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建实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开放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模式已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宿迁学院应用型学校办学定位,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中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嵌入式"合作培养,形成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共建协同育人机制,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