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教育》2011,(6):20-20
【正】本刊讯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我省将继续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从今年起,连续五年每年选拔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我省共选拔41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  相似文献   

2.
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我国将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2年至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以下简称“三支一扶”)。国家鼓励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扎根基层。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研究》2006,(5):33-33
从今年起连续5年,各地组织、人事、教育、财政、农业、卫生、扶贫、团委等部门,将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从4月下旬开始着手招募首批2万名高校毕业生,7月底前他们将到服务单位报到。  相似文献   

4.
就业动态     
2020年第3期人社部适当调整2020年度"三支一扶"人员招募工作安排。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有关工作,适当调整或延后2020年度"三支一扶"人员招募工作安排。通知要求,各地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心关爱在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人员,密切关注"三支一扶"人员的假期外出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精准摸排情况。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7,(26)
8月28日,沧州市大学生志愿者准备赴农村开展"三支一扶"工作。当日,河北省970多名大学生奔赴全省农村开展为期两年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河北省人事部门在全省招募一批高校毕业生志愿者,安排到各县、市、区,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乡镇从事"三支一扶"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陇南市每年约有5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且以20%的比例逐年增加。陇南市委、市政府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列为市上所办的实事之一,认真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开辟就业市场,多轮驱动安置就业。通过招考选拔进村入社区、“三支一扶”,即支农、支教、支医和参加扶贫工作,安置毕业生和在毕业生中选拔一批特困生在农村一线服务两年再就业,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缺编人员等措施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目前,已招考基层中小学教师2340名,进村(社区)工作人员和“三支一扶”工作人员330名,乡镇卫生技术人员603名,其中全市2007年已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3293名。  相似文献   

7.
<正>从今年起,我国将在未来5年内再选派10万名大学生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的"三支一扶"工作,每年选拔2万名。4月8日,由中组部、  相似文献   

8.
李松涛 《教师》2008,(4):76-76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会议4月21日在上海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表示,今年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再招募两万名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并将重点做好服务期满的首批“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我国将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2至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以下简称“三支一扶”)。国家鼓励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扎根基层。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已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启动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基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据了解,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高校…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教育》2006,(10):7-7
2万名从4月下旬开始,有关部门将着手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7月底前这些大学生将到服务单位报到。前不久,中组部等8个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2至3年的“三支一扶”工作,并鼓励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扎根基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组部、人事部等8部门《关于组织和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发[2006]16号)要求,山东省从2006年启动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以下简称“三支一扶”计划)。现根据国人厅发[2006]178号文件要求,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统一思想,做好动员部署工作中组部、人事部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和开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文件出台以后,山东省积极组织学习,并结合山东省实际,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向省政府常务会议做了汇报。2006年5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引导…  相似文献   

12.
, 《中国教师》2012,(21):4-4
200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三支一扶”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选派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2至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在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养青年人才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受到了广大基层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今天正式启动,全国将招募两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4.
《广东教育》2010,(7):69-69
据悉,今年广东省将招募17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为期2年的“三支一扶’,月艮务。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2月,中组部等八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后,黑龙江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政策实施五年以来,在基层单位和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在对黑龙江省三支一扶政策实施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为黑龙江省三支一扶政策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建议,以期能够从战略发展的角度为黑龙江省三支一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对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做出了部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特别是在农村急需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在有的地方已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派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将为…  相似文献   

17.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一句简单的"宣传口号"到具体项目和行动的落实与实施,近几年来,到基层就业已经逐渐为大学生、家长和社会所接受,成为很多大学生毕业时的选择。自2003年起,各级政府部门扶持和促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育特岗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计划"……2008年7月15日,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上明确提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2009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工作和重要任务。"尽管经历着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体制的摩擦所带来的种种阵痛,但不可不说,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引导之下,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之路正在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据中国人事报消息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国家将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以下简称“三支一扶”)。日前,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  相似文献   

19.
年日月,2008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自从2008年毕业后参加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项目以来,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表现突出,赢得了基层群众的认可,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被评为2010年上海市优秀"三支一扶"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安徽教育》2010,(12):25-25
<正>本刊讯从10月1日起,我省提高"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生活待遇,以进一步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具体调整为,省财政对毕业生的生活补贴,由目前的年人均10000元(生活补助9600元、交通补助400元)补助标准提高到14000元(生活补助13600元、交通补助400元),不足部分由市级财政承担。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