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是千里马     
王淑霞 《宁夏教育》2002,(10):58-58
时间倒回到上个世纪60年代,11岁的我还没有被送去上学。父母亲没有打算送我去上学,我也压根儿不想上学。还是奶奶说得对:“女娃上学有什么用?”再说我去上学弟弟妹妹们谁领?再说我已经11岁虚岁都12了,过两年我就跟大人一样挣大人工分了。再说村里的夜校每天晚上上课,欢迎不识字的人都去,不收钱。母亲也说了:“想念书自个儿去。”  相似文献   

2.
记得小时呀呀学语的时候,就听大人们一遍又一遍的给我们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上学后,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又学到了更多更美的诗文,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常常让人诵读百遍而不忍放下手中的书,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常常让人浮想联翩。那时,我就想:“如果诗中那美的意境能像电影一样展现出来,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我总爱跟姐姐吵嘴,就像比谁嗓门大似的,吵得妈妈常常生气。不过她总是那么一句:“你们吵什么呀?弄得我头昏脑胀,烦死了!”我心里嘀咕:我们俩吵嘴,你烦什么呀?上学以后,我才慢慢地感到吵闹确实使人心烦,叫人头昏脑胀。  相似文献   

4.
每当身边有看上去正在上学的孩子,大人们可能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你正在读几年级?”“你在哪儿上学?”“你的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流利地回答。假如问:“你的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可能有很多小朋友会说:“不知道!”走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经常听到一些小朋友向老师这样问好:“语文老师好!”“数学老师好!”“电脑老师好!”“劳动老师好!”“写字老师好!”“足球老师好!”……“老师”的姓常常被小朋友们忽略而用一些课程的名称替换了。当然,这样称呼并无不雅之处,甚至听上去还很可爱、有趣。但…  相似文献   

5.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因为不适应上学的学习和生活,常常忘记带东西,有一闪,因为一周没带数学练习册,我被数学老师“扁”了一顿,老师对我妈妈说:“这个孩子晚一年上学更合适”,可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这个看起来糊里糊涂的学生却考了班里唯一的一个满分,记老师对我刮目相看,平时上课时,我看似不注意听讲,其实我在听,而且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6.
天啊,这可真是奇耻大辱。我自从上学以来,第一次被老师罚抄一百遍错别字。谈起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平时,我写错字成为习惯,常常把“来来往往”写成“来来住住”,把“太阳“写成“大阳”,闹出了不少笑话。虽然父母也曾经专门管教过我,可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7.
徐睿成 《甘肃教育》2013,(17):94-95
受外公和父亲的影响,幼年时,我便在心中播下了一颗“教师梦”的种子,和同伴们玩耍时,常常扮演老师的角色,希望长大后做一位受人敬重的老师。现在,我的“教师梦”己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娱乐逗秀场     
迟 到老师:“豆豆,你为什么每天上学都迟到?”豆豆:“因为我每次走到学校门口时,都会看到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学校——慢行!’”六六大顺老师:“六乘以六等于多少?”豆豆:“大顺!”老师:“为什么?”豆豆:“大人们都说六六大顺!”七嘴八舌小明:“什么是七嘴八舌?”豆豆:“七嘴八舌就是十五个人说话。”水平太差儿子:“我们的语文老师水平太差了!”爸爸:“怎么个差法?”儿子:“她常常上课问我们问题。”◎供稿/黄潇雪广西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六(3)班(533000)●一对夫妇去巴黎旅游,要求导游带他们去一些总能看…  相似文献   

9.
父爱     
我离开故乡在省城上学,父亲常常托人带来食品衣物,每次都少不了我喜欢吃的薄荷糖,每次都让人嘱咐我:“一个人在外面要吃得好一点,不要怕花钱。”每当我品味着父亲带来的薄荷糖,回味着父亲那句嘱咐时,  相似文献   

10.
听到人们常常说起挂在嘴边的一个名词“80后”的时候,我总会想起80年代中期在职业中学上学的那段岁月。  相似文献   

11.
童年生活离我已经久远了。但那一首首催眠曲般的童谣却依然滚瓜烂熟地印在我心扉,常常将我带到如梦如幻的美丽童年时代……那时候还小,大约四、五岁,我是长孙,祖母尤其疼我。她常常把我领在身边给我讲故事,讲“傻人有傻福”、“滚豆”、“鹊桥送子”等,可是,我最喜欢的是祖母教我唱童谣。特别是夏夜乘凉的时候,我倚在祖母的膝盖上,祖母一边给我抓痒痒,一边轻摇蒲扇,随着扇子的节拍,教我唱童谣:“四五岁呀穿花鞋,摇摇摆摆上学来。老师呀老师莫打我,我回家吃口奶再来。四五岁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先生呀先生莫打我,我用心读书不想娘……”祖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本厚厚的装有历届毕业生合影的相册,扉页是空白的。40多年前的秋天,偏僻的小山村里忽然来了一位“先生”,他走东串西挨家挨户召集村里七八岁的娃娃们去“上学”。“先生”“上学”这些词对大山里的孩子来说是闻所未闻的。我忐忑不安地问奶奶:“啥叫先生?啥叫上学?”奶奶若有所思地对我说:“先生就是教书先儿,上学就是读书识字。”我说:“我什么也不会,怎么上学呢?”奶奶说:“傻孩子,不上学啥也不会,上了学就会得多了,奶奶我一辈子斗大的字不识半升,这下好了,你们终于能进学堂了,说不定呀,你将来能穿制服挂钢笔,上街买东西不吃亏呢。”…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逃学的学生整天呆在家里。他母亲感到奇怪,于是问他:“孩子,你为什么不去上学而游手好闲地呆在家里?”“我不敢上学,因为老师和同学们常常向我借东西。”这个孩子说。  相似文献   

14.
我长大了     
我家住在农村,由于我是聋哑人的缘故,上学在城区。从一年级起,我都由爸爸妈妈送着上学。 七年级开学了,爸爸妈妈问我:“你能一个人自己回家吗?”我连忙点点头说:“行”。2月28日下午放月假了,走出学校,穿马路时,我看见来来往往的行人,川流不息的车辆,我的心怦怦直跳。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初中以后,孩子就根本不听我的了。”“我跟孩子反反复复强调的东西,他一点儿都不在乎。”“孩子觉得我不够懂他,可这都是为他好呀!”我常常听到来自家长的各类沟通的困惑,家长们十分迫切地希望走进孩子的内心,希望能够让孩子感觉“你们懂我”;而孩子呢,也常常抱怨,我爸妈“最不懂我”。  相似文献   

16.
杨树下的梦     
珍珍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她每天都和动物们一起玩,从不愿意上学。有一天,珍珍到树林里去找动物们,可是树林里没有动物们的踪影。它们去哪儿了呢?珍珍急得都快哭了。忽然她看见杨树下有一封信,她连忙拆开,原来是动物们给珍珍的信,里面说:“珍珍:我们到了上学的年龄,该上学了,不学文化、本领,长大怎么生存呢?你还是赶快回去上学吧,不要浪费好时光。”珍珍看了信,想:“上学枯躁无味,还不如回家玩。”珍珍想着想着,就在杨树下睡着了。珍珍做了一个梦,梦见小麻鹊飞过来考珍珍:“珍珍,你知道八十一除以三等于几吗?”珍珍摇摇…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中部有块叫松本的小盆地,两年前的秋冬季节,我曾在那儿小住了一阵。插班就读的小学就在住家附近,每天上学要路过一所盲人学校。盲校只有六七个学生,可校园却和我的学校一般大,各科老师也都齐全,围墙和校舍刷成雪白一片。上学路上常常会遇到盲校学生,他们听到有脚步声总会停下来打招呼:“早上好!”,我也应道“早上好!”。盲人学校和我们学校离得很近,两校便成了友好学校。上家政课时,老师常常带我们去盲校操场除杂草,我们一边除草一边看盲学生上体育课。他们练单杠,先是双手来回触摸单杠,等摸清了高低距离,再拉住杠子做引…  相似文献   

18.
岁月的注解     
岁月的注解尤道俊升初中那年,我刚满13岁。公社文教办分配给我们大队两个进中心初中读书的名额,大队干部们“近水楼台”,心安理得地给了自己子女。虽然我成绩名列前茅,但也只好“靠边站”,到离家八里多路的一个“戴帽子”初中就读。那时我感到很委屈。每天上学来回...  相似文献   

19.
关爱的态度     
星期一早晨,我正在备课,办公室的门开了,刘红红推门走进来,径直走到我的跟前,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刘红红在班里的成绩不好,听说她和父母的关系也不好,所以刘红红常常表现得很郁闷。但直接开口向我说不想上学了,还是让我很意外。  相似文献   

20.
李敏 《少年科学》2013,(1):30-31
我就是传说中的“宅人”,除了上学、补课等不得不出门之外,就爱整天“家里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