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档案与文物虽然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又有一定的联系。档案不仅仅有“文”(信息)“,文”(信息)与承载它的载体“(物”)是密不可分的。文物也不仅仅是物,只有包含“文”的特点的“物”才是文物。  相似文献   

2.
档案在文文物在物--论"实物档案"概念应该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物不具有原始记录性特点 ,不能成为档案 ;“实物档案”概念的提出 ,给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带来了混乱 ,应该以文物在“物” ,档案在“文”的界线 ,理清档案与文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档案》2004,(4)
2004 年第 1 期《档案学研究》刊登的张仕君《档案在文,文物在物——论“实物档案”概念应该否定》一文指出,实物不具有原始记录性特点,不能成为档案;“实物档案”概念的提出,给档案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混乱,应予否定。 首先是“实物档案”打破了档案构成体系的基本要素——“文件材料”,把它扩展到了自然界所能反映一定信息的客观物质;其次,是把狭义的采用特定记录手段的直接“记录”变成了广义的某种行为结果的间接“记录”;其三,是忽视了信息存储方便、传递快捷、复制简单和资源共享等特点,混淆了实物反映信息与书面记录信息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几本杂志上看到一些关于“实物档案”的争鸣文章,其中有些学者对“实物档案”一词提出异议,认为档案本身就是实物的一种,再提出“实物档案”这一定名是没有必要的:并将档案与“文物”这一概念相比较,得出档案侧重信息,文物侧重栽体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其说法颇有道理,实际工作中名称概念上的模糊确实会引发不少矛盾。由此,联想到目前我国档案界档案名目繁杂,命名标准不一的情况,在这里我想就此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有话就说     
《上海档案》编辑部: 今年第2期李真、段荣婷的《论档案文献及其与档案、文献之间的关系》一文,讨论了档案、文献和档案文献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文中引用了国家标准局1985年出版的《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中文献定义“记录有信息的一切栽体”,经查,对手头的材料(1986年出版的《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二)),却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栽体”,引文有错,特别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单位”一词,是文物界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专用名词,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遗留或保留下来的具有价值的实物和相应它的环境与地域。开展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是在保护文物本身的同时,延长和保留它们在有限的物理生命之外的历史信息,能保证为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例如自然灾害、战争、盗窃等),文物遭到破坏后进行维修、追索等行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1998年3月,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院士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1+2”论文手稿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这是中国革命博物馆近年来收藏的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这份手稿,是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在清理档案时意外发现的。就其本身来说,它无疑也是一份珍贵的科技档案。由此会使我们联想到,文物和档案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一、文物与档案的区别与联系文物与档案都是社会文化财富,但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物指的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  相似文献   

8.
卢苗苗 《档案》2023,(2):67-72+76
基于对档案信息安全的文献分析,建立了影响档案信息安全的测量模型,并利用社会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已构建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建设、档案信息系统、档案开放鉴定与利用、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等四个因素均对档案信息安全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制度建设”的因素负荷量相对较大,对档案信息安全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档案信息系统”是影响档案信息安全的次要因素,“档案开放和利用”“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两个因素对档案信息安全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9.
《上海档案工作》2011,(5):31-32
《山西档案》2009年第2期刊载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徐拥军一文指出:早在1994年,加拿大著名档案学者特里·库克(Terry Cook)就提出:档案工作者应该“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过渡”。2001年,冯惠玲教授也提出:在“夹缝时代”.档案人员“应该将职能重心从实体管理转向信息管理、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和革命遗址,这些记录着、铭刻着全体党政军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利用、保护红色档案史料,把红色档案及资料扫描电子化,建设红色档案数据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第七期《新上海档案》载李文鹏“开展口述档案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文(下称李文),该文在“工作中应该正确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之四“发表与存档的关系”中,提出“我们搞口述档案,不能以发表为目的,但要以能够公开发表为质量要求。”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特撰文与作者商榷,并求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分化与转向:未来档案职业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发展对档案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立足于当今档案职业实践与档案学理论前沿来探讨未来档案职业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未来档案职业将出现分化与转向的趋势,即呈现技术化和劳务化逐步分化的“客体性趋势”;档案职业逐步从关注实体(保管)转向关注内容(信息开发)。从关注末端去向转向关注前端过程(业务活动),从内部化转向社会化的“主体性趋势”。  相似文献   

13.
报刊集萃     
报刊集萃贯彻实施《档案法》的“参照系”/梁辉//山东档案1996.5文物和档案具有法律的重叠,档案部门管理着具有档案属性的文物,文物部门保存着具有文物价值的档案。《档案法》第十二条规定从法律的高度解决了文物与档案交叉而带来的一系列矛盾,确定了相交叉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档案属性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学研究》1999年第1期刊载的《档案本质属性的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文,向我们提出了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1)究竟什么是档案的本质属性?(2)“结构”是不是档案的本质属性?(3)对“三属性的交集”如何理解?(4)如何对待传统的档案理论?这些问题涉及到档案的定义、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档案的科学管理乃至档案的生存和利用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与工作实践,必须进行全面的探索。为此,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与《研究》的作者商榷。一、原始记录性揭示了档案的本质特征。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特征,任何本质特征都是通…  相似文献   

15.
黄定平 《中国博物馆》1998,(2):57-63,47
文物语言论“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是反映人类及其活动,反映人类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环境,它用的是一种专门语言,也就是以实物即真实事物来讲话,用这种方式向观众施加自己的影响。”(英国百科全书15版)这里所指的“专门语言”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文物语言。从语言学的角度和博物馆语言发展的过程结合起来看,文物语言是博物馆最初的语言,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博物馆语言。一、文物语言的简单性与丰富性所谓文物语言的简单性主要是指博物馆中任何一件文物只要简单地摆放出来就可以与观众进行交流,就在传播着它自己固有的信息,无需任何附加…  相似文献   

16.
一、收藏实物的档案的必要性。实物档案,是指具备某些档案性质的实物,它具有档案和文物双重属性。既具有其他文书档案共有的特征,有文字记录内容,信息清晰、明确;又具有其他文物的一些特征,但却不是广义上的“实物”。收集实物档案不是档案人员的  相似文献   

17.
邓达宏 《档案时空》2003,(12):12-15
现代高新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社会处于全球性的网络环境之中,从宏观角度看,档案工作是社会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它与人类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档案服务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时代不仅赋予档案工作以理性的冷静与先进的技术手段,即科学精神;而且,还给予人性的关怀与和谐的气氛,即人文精神。显然,档案工作的发展既需要科学精神,又需要人文精神。一、关于“人文”概念及档案人文发展观汉语中的“人文”一词,源于《易传》的一则彖辞。①诠释《易·贲》卦辞的这则彖辞,将“人文”与“天文”对举,说是“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  相似文献   

18.
李英  吴薇 《兰台世界》2007,(12S):39-40
前不久,《档案聚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2007年第1期公布了“我国省级档案网站测评报告”(以下简称测评报告)。它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为了解我国档案网站发展情况、推动我国档案网站建设,于2004年底至2007年3月进行的研究项目,主要从“资源服务”、“业务建设”及“网站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测评。此次综合测评结果,“辽宁档案信息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参加测试的31个省级档案网站中综合排名列第四位,总得分为64.75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档案》2001,(2)
(本刊讯)甘肃省档案局副局长张前林在 3月 1日召开的全省档案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十五”期间全省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 200年主要工作。 “十五”期间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认真履行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坚持依靠科教振兴档案事业,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为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十五”期间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与全国档案…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十一五”时期全军档案工作建设规划》提出的“档案馆(室)初步实现档案服务利用方式和机制的转变,成为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的中心”的目标和要求,对实现“两个”转变的必要性作了阐述,认为实现“两个”转变必须着力解决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基础工作、强化人本管理、把好安全保密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