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晓彬  陈小红 《考试周刊》2011,(79):232-232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一、审美感知,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2.
从审美的角度把握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拯待解决的实际。那在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3.
王肖静 《考试周刊》2011,(16):221-22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为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几点是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由音乐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以音乐审美为中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看作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正基于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特定的音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人人都应分享的精神食粮。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欣赏教学则是学生感受音乐的主渠道,是传承音乐文化的捷径,是通向"知乐"的桥梁。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理性认识音乐作品,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最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忽略利用欣赏教学实施美育,而是单纯地让学生无目的地欣赏音乐,因而音乐欣赏课成为了"催眠课"。为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有效利用音乐欣赏课,实施美育,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结合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实例、音乐教学特点,深入分析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渗透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可见,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注重审美体验的过程,充分发挥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视域融合"理论认为,艺术作品最终意义的形成是原作者"初始视域"与欣赏者"现今视域"相互碰撞并融合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歌剧《图兰朵》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孕生的艺术文本进行解读,说明任何音乐文本中都并不存在一个确定无疑的内涵,音乐审美欣赏的过程是多元文化音乐审美视域不断碰撞的过程,只有注重对多元文化场域中形成的音乐审美视域进行文化特质辨析,才能探寻到音乐文本意义增繁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性情陶冶的熔炉。"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外,还有一个教学任务就是音乐欣赏,这种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审美,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音乐表演艺术的相关探讨究竟存在着怎样一种"主体-理念"?什么才是西方音乐表演审美实践的"哲学-美学"基础和实质?这些审美观念又经历了怎样的嬗变过程呢?西方音乐表演艺术经验和美学观念与思想又如何应用于实际的音乐表演活动中,音乐表演艺术的视界和话语空间又在何处得以拓展和深化?本文是对西方音乐表演美学观念的演进历程的整体思考,以期探究西方音乐表演艺术的现代意义及音乐表演艺术的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韶辉 《考试周刊》2011,(29):220-22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行)》颁布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广大音乐教师已经较好地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重视学生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效的经验。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开展课堂音乐教学,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  相似文献   

13.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这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审美情趣在快乐中悄悄渗透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无一比拟的快乐的。教师在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中,  相似文献   

14.
庄云英 《考试周刊》2012,(81):172-173
教育部在新世纪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音乐教育要贯彻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可见,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音乐课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它贯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教师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幼儿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音乐与道德的多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作为以审美价值为最根本价值的艺术形式,对人的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作用。我们以音乐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从音乐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探讨人的道德建设问题,针对现实中的某些音乐现象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学生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从而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18.
陈曼 《儿童音乐》2010,(8):69-71
自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以来,广大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积极投身到课改的教学研讨与实践中,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新课程标准》。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于极端的现象,盲目的"追风"和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花哨,为音乐课披上了华而不实的外衣。针对这些现象,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要静下心来认真通读"新课标",领会其真正的目标和内涵,做到音乐课的本质不能丢;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丢;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不能丢。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课堂为主阵地,把音乐审美教育落到实处,真正的用音乐来影响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19.
邓兰 《教育导刊》2010,(3):78-8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音乐教科书的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建国初期,音乐教科书主要被用来表现新中国的新气象,以"唱歌"来激发人们的革命精神与建设热情;在极端音乐政治化的"文革"时期,音乐教科书由审美教育的载体沦落为政治斗争的附庸;而新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人人文素养的逐步提高,教育日益回归到人本,音乐教育又重新担当起对于人审美品格的培养的重责,音乐教科书的设计和开发也越来越充满激情、充满创意。  相似文献   

20.
夏芳  程嫱 《成才之路》2010,(32):53-54
"和"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出现的又一重要的审美范畴,同时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为"和谐之声",是音乐音响形态之间的和谐、音乐行为之间的和谐、音乐哲学层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