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的雕版印刷技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飞跃发展,官刻本、家刻本与坊刻本各具特点,繁荣了宋代社会文化,促进了雕版印刷事业与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宋代雕版印刷力量雄厚技术先进,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不同地区又各具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雕版印刷商业化的进程,图书编纂与刊刻内容日臻丰富,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代刻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除了自行雕版刻书这种主要方式之外,还出现一些其它的刻书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委托商业性书坊进行刊刻的方式.此前的学界对此研究存在严重问题.通过对宋代出版史料的考辨,揭示出北宋已经出现了委托书坊刻书的新型出版方式.这对于重新认识宋代官刻、坊刻均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学是整个封建社会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学说。时至宋世,作为儒家经典合称的“十三经”完全确立,并与进入黄金时代的雕版印刷事业紧紧相连。宋代统治阶级的意愿、士人的经学研究状况以及普遍的社会风气作为三大社会因素,共同给予当时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以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而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则作为雕版印刷版本鼎足而立的三大系统,在经学著作的长期刊印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而且大大推进着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在整个宋代文化史上,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对于传播经学知识、普及经学思想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4.
郭平兴 《九江师专学报》2007,26(1):46-48,54
近代早期(1840—1919),对湖南出版事业来说,是一个快速发展和转折的时期。先是湖南书局的创办,接着思贤书局一跃而起成为清末我国著名的雕版印刷书局:无论是官办的书局、民办官助的绅办书局,还是坊刻,私刻,都出版了大量书籍,而且刻书质量精致。毫无疑问,刻工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本文试着通过对近代早期湖南刻工与技工考查,探讨近代湖南印刷技术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宋代雕版印刷官、私、坊三大刻书系统及其对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书籍的国家。大约隋代就发明了雕版术,到了唐代逐渐用于印刷书籍。福建是我国早期刻书发达中心地之一,到北宋已相当发达,南宋迄明代为雕版印书业鼎盛时期,在中国雕版刻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纵观福建雕版印书史,元代书院刻书的大发展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宋代福州刻印“三藏”,其中佛教二藏属于民间寺院刻本,而道藏则是官刻。其后,福州刻书基本沿着民间私刻与官刻两条线路发展,其中官刻略占上风,而罕见书坊刻书。仕宦在外的福州人氏在外省刻书,与南方各省区的刻书形成了交流与融合的各种可能,促进了南方各省刻书业的共同发展。这是有别于此前学界普遍将闽人在外地刻书与福州本地刻书混为一谈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南宋末年,金、宋交兵,社会不宁,人心不安,文化事业暂时处于停滞状态,雕版事业亦随之衰落。元以武功统一天下后,于太宗八年(1236)六月,在汉八里置编修所,同时在平阳设经籍所。忽必烈南下临安,从集贤大学士许衡请,将官印局及江西所有的书版,载车北上。迨至元初,雕版事业从中央直属的刻书机构到各路儒学、书院的官刻,加上遍布全国各地的私刻、坊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发达的刻书网络。据清人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的统计,有3142种,前后历史不到百年的元朝,有如此众多的图书传播于社会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可观的盛况。同时,元朝在印刷技术史上也增添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印刷事业,已有一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历代印刷的书籍,真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就是同一种书,由于社会的需要,也有重刻、翻刻、官刻,私刻、坊刻、家刻、初印、后印、补版等的区别。如屈宋的《楚辞》,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都有多种版本传世。据笔者统计,《楚辞》有三十多种;《史记》有六十多种;《红楼梦》有四十余种。这些本子的长期流传,互相嬗递,自然不免会出现文字、印刷、装帧等各方面的许多差异。研究这些差异,并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其规律,这就形成了版本之学”  相似文献   

10.
雕版印刷对宋代汉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雕版印刷在宋代的广泛应用,给汉字形体带来了重要影响。本主要从字形规范和字体特征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章认为,雕版印刷与以前的传抄形式相比,字形变异的几率大大降低,再加上宋版书籍刻工讲究,校勘精细,使得宋代汉字形体进一步走向规范;宋代刻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笔画瘦硬、横平竖直的字体风格,也为宋体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宋泉州的13位官私刻书家的所刊刻的图书,以及刻本的存佚,刻书家的生平等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和考证。提出了南宋时期泉州的坊刻并不发达、使泉州成为南宋刻书“诸州之冠”的,应归功于当时在泉州任职的地方官员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浙江坊刻本的脉络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自古书坊林立,坊刻业欣荣昌盛。浙江的坊刻业肇始于唐代,鼎盛于南宋,在明清时期有长足的发展。经过历史沉淀,坊刻浙本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为归旨,大胆革新,勇于探索的发展格局。在编排上运用图文互重的模式,在刊刻上运用套印技术,使坊刻浙本成为浙江刻书史,乃至中国出版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印刷书籍的国家,大约在隋代就发明了雕版术,到了唐代逐渐用于印刷图书。福建是我国早期刻书地区之一,雕版印书历史悠久,自宋迄明六百年间极为发达,所刻印图书的种类、数量都很多,流传甚广,对推动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对海内外的刻书印刷业产生过重大影响。远在秦汉之际,中日两国文化就有所交流,公元285年王仁博士将《论语》带到日本,把中国文化传入日本。此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日本把习汉语、学汉文,吸收汉文化作为  相似文献   

14.
南宋初期,统治者推尊元祐右政术,使得元祐学术重新回归文坛。词学批评对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创作手法都有了中肯的评价,自成一家的苏轼豪放词在南宋得到重新的审视,在高宗、孝宗时期尤甚,形成了苏词接受的第一个高潮。同时,印刷媒介大量、快速、轻便的传播特点,书籍开始大量产生,为苏词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提供有效的传播方式,主要表现为印刷传播渠道多元化,有官刻、私刻、坊刻形式;出版形式多样化,有别集、丛刻、选集、词话。印刷传播对苏词地位的确立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认为是在唐代中叶,约为八世纪前后,至九世纪中后叶雕版印刷术已达到了较高的熟练程度。这对促进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唐代雕版印刷的书籍除阴阳、杂记、占梦、字书、日历、小学等类外,还印了一些诗文片断、佛经之书。当时社会所急需的大量书籍仍用手抄。如唐玄宗时,长安、洛阳官藏的经、史、子、集四部书共计十二万五千九百六十卷,文宗时官藏书五万六千多  相似文献   

16.
印刷术的区分,可从技木操作方式上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两种。它们都是中国人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出现较早。雕版印刷术是把文字、图形等反刻在一整块木版或其他材料的平面版片上,然后在版上加墨,安纸,刷印。这种用整块版来进行印刷的方法称为整版印刷术。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就是最早发明的一种整版印刷术。它的源头,可以溯及到两种更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技术一种是石刻文字图画的技术,别一种是刻与铸玺印的技术。在秦汉时期,这两种技术在中国已经很成熟了。拓印技术,在南北朝时期也逐步趋向成熟。它们都直接启发了印刷术的产生。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用文字记录人们的社会活动,最早是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后期。那时是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至于雕版印刷,一般认为开始于唐代中期。国内现存最早的雕板印本,是四川成都唐墓中卞家刻印的梵文《陀罗尼咒经》。至唐朝后期雕版印刷才有了广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雕版印刷孕育于隋唐五代。,在宋代形成并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南北宋300多年间,其刻书范围之广,规模之大,版印之精均前所未有。它通过刻书的版式、字体、装帧等外在形式特征,展示出雕版印书的内在风貌,对版本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刻印书籍,是古代出版史上的繁荣时期,皇帝、藩府、私宅、书坊出版的线装书均很可观。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进步,明代的雕版印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值得,提的明代官刻书籍很发达,内府刻书由司礼监主理其事,司礼监下设“经厂”,专门负责刊印书籍,所以称这类书籍为“经厂本”。虽然司礼监为太监把持,主管刻印书籍的太监文化素质不高,印刷的书籍校勘不精,往往为后人所轻视,但官方大规模地刊印书籍,无疑对地方及书坊出版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麻沙本”一词,学界对坊刻本存在着极大的认识偏见。其实书坊不仅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有首创之功,而且奠定了中国书籍印刷工艺的基础,同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力,这些对当今的出版业大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