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堂杂记》为南宋周必大所作,是根据他在孝宗朝任翰林学士期间的随笔记录整理编辑而成的。《玉堂杂记》详细记录了南宋学士院建置、典制名物、学士职掌诸情况,以及翰林学士的活动与心态,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为后世揭示了宋室南渡之后学士院的发展和独特之处,是研究南宋翰苑制度最重要的史料。笔记还保存了南宋孝宗时期政治、制度、人物、诗歌方面的丰富史料,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宋孝宗隆兴年间王十朋任职饶州,与洪迈等人结楚东诗社,以诗筒传递的方式次韵唱和。诗社唱和诗歌分别辑有《楚东酬唱集》和《楚东酬唱后集》。虽然这两书今皆已亡佚,但通过对现存文献的梳理,探寻这一社集诗选的刊刻情况、收诗内容,对于考察孝宗朝唱和诗歌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代成化、弘治时期,郎署文学逐渐兴起。早在成化年间,郎署文学就开始出现兴起的迹象。成化末至弘治前中期,即,“前七子”兴起前,储嵯、邵宝等人对郎署文学的振兴有引导发起之功。弘治朝宽松的政治环境及孝宗本人对文学的重视,促进了以“前七子”为代表的郎署文学的崛起。康海以状元、翰林院编修身份主动与李梦阳结盟,倡言复古,标志着文学重心由翰苑馆阁向台省郎署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近代诗人黄溶出生翰苑之家,诗工深厚。其哀挽诗情真意切,反映现实。不但纪事性强,而且擅长通过用典、对比的方式表情达意。该文将在《聆风移诗》的基础上谈黄潜哀挽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近代诗人黄濬出生翰苑之家,诗工深厚。其哀挽诗情真意切,反映现实。不但纪事性强,而且擅长通过用典、对比的方式表情达意。该文将在《聆风簃诗》的基础上谈黄濬哀挽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诵读和适当练习写作诗歌,是学习语、提高语素养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更富于采。因此,本刊特开辟诗歌园地,包括古今中外的“诗歌赏读”、刊登学生诗作的“青春诗苑”、介绍知识或诗歌创作故事及指导诗歌写作的“诗苑杂谈”等,欢迎读朋友撰稿。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哀愁--思妇诗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妇诗是我国古诗苑中的一枝奇葩,作为一种诗歌艺术题材,思妇诗源远流长。本文就思妇诗的源流等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的时代,音乐的时代……诗和音乐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遍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汉之工艺与赋,六朝之雕塑与骈体,宋元词曲与绘画,明清小说与戏曲一样,它们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在唐代,诗歌与音乐二者互依,诗乐合壁,诗借乐而传,乐因诗而名,乐坛诗苑,相映生辉,涌现出了一大批描写音乐的著名诗篇,其中以白居易的《琵琶行》最为杰出。  相似文献   

9.
在公元七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活跃着被尊为“四杰”的几位杰出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志同道合,相互呼应,“开辟翰苑,扫荡文场”①自觉地改革文坛积习,使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生机。“四杰”的诗歌理论与他们的诗歌创作一样,同样充溢着变革现实诗坛的高亢激情和创造新的诗歌风貌的强烈愿望。其中关于诗歌感发兴会,问题的理解和阐释是“四杰”诗论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渗透着“四杰”对诗的独特理解,也显示出了他们的诗学精神和文化品格c本文拟对“四杰’咱9这一理论作一分析、梳理,或许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菊城小学成功创刊《菊苑》儿童诗报(菊花少儿诗社社刊)。为倾情打造诗教特色品牌,学校开设诗教特色课程,按日课表上课,把诗歌引进学校,引进课堂,在广东省内开诗歌课堂教学之先河。并由浙江省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11.
南宋一朝,北方大部领土为金人所陷。宋孝宗在位期间"和战呼声"最高,开设于此时的兴元幕府位于宋金对峙前线,是当时政治、军事风向的集中体现。兴元幕府为爱国诗提供了契机和素材,促进南宋爱国诗的发展,幕府诗歌又以幕府因素丰富了蜀地诗歌。以陆游为代表的幕府诗人诗风的改变,反映了兴元幕府对当时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虞诗苑续编》是清代苏南常熟的一部地方性诗歌总集,它上承《海虞诗苑》,两者共同构成了清代常熟的地方诗脉络。《续编》的稿本非常稀见,较全的稿本为上海图书馆藏本。《续编》与《海虞诗苑》在形式上存在着一些异同之处。《续编》虽为残本,却弥足珍贵,既是诗歌的文献,也是诗人的文献,不仅是对《海虞诗苑》的续接,更是补充。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歌中的“愁”情,是历代诗人骚客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境抒发的特殊感情.这些含“愁”的诗句已经成为古诗中意蕴独特的文字风景,也是震撼人心的诗苑奇葩。诗人的“愁”情深广厚重,意蕴丰富,而展现这些特殊情感的手法更是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4.
《凤墅法帖》是南宋曾宏父在嘉熙、淳祜(1237—1252)年间辑刻的一部书法作品集,主要收录宋代人的手札,上至帝王宸翰,中至名臣将相包括忠臣岳飞、奸相秦桧的手迹,下至学者文士的公私信札、翰苑草制、文学作品,几乎无所不包,广泛涵盖了两宋时期政治、文化、学术、艺术等各个领域,其中南渡士人  相似文献   

15.
剪纸诗是唐代百花争艳的诗苑中的奇葩,是唐代诗歌艺术与剪纸艺术的合璧。本文依据《全唐诗》,采用“以诗为媒、以诗证史”的方法,从民俗风尚、艺术成就、审美视角等多个维度,对唐代剪纸诗进行整体观照,肯定其历史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陆游来到四川.随着阅历的丰富、眼界的开阔,其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表现手法都开始向杜甫靠拢,成为宋代学杜最有成就的篇章.本文拟以陆游川中诗为例对陆游学杜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域外诗苑中的散文诗是高度诗化的散文和高度散文化的诗。在现代社会,散文诗更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诗歌是现代诗的主流,偏爱抒写人的内心隐秘,追求感应契合,注重暗示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赵红昌 《学周刊C版》2011,(4):117-118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到元曲,诗苑王国中奇花异葩争香夺艳。诗歌以其深广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而成为各地高考语文试题的必考内容。从题型设置上看,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兼有,但侧重主观表述题,开放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诗歌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可以升华人的理想……千百年来,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总是被人们吟唱诵读,诗苑中的许多奇花异葩,成为教学的模本。  相似文献   

20.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者 ,他的诗歌思想以倡导“风骨”“兴寄”为核心 ,标举风雅 ,宣扬诗教传统 ,推崇汉魏雄健沉郁的风骨 ,纠正唐初文风 ,成为初唐诗苑中的古雅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