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淑红 《大观周刊》2012,(51):397-397
一、设计思想 教学创新.不是对已有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理性地批判、继承与发展。本节教学中的创新点要从两个方面设计:一是教学内容要”新”。要求学生经过思考有所探索、发现:二是教学过程中要有所”创”.在教师提供的场景下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探索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自然选择过程中有利变异的不断积累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它是人们认识到了自然界的万千生物并不是神灵创造的.  相似文献   

2.
丁晓雾 《大观周刊》2011,(49):103-103
清华大学宋心琦教授的讲座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应从人格、思想、体格、能力等各方面帮助学生完善基本素质,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是初中化学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学应是以贴近生活的知识作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化学理念,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新型课堂教学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朱永培 《大观周刊》2013,(2):181-18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历史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肩负着培养有思维、有见解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对我们而言,学生的创新并不是说必须要首创新方法、新见解,而是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识迁移的能力;标新立异,敢于发表和别人不同见解的思维:超强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整合意识等。因此。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路翠香 《大观周刊》2012,(46):272-272
做好问题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张亚红 《大观周刊》2013,(6):208-208
对于好多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不像语文等学科,可以理解。这样的感觉常常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  相似文献   

6.
陈金玉 《大观周刊》2012,(31):234-234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甚至于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课外阅读能够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  相似文献   

7.
李圆圆 《大观周刊》2012,(15):252-252
新课程标准本身就反映了课程文化的创新。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具有工具理性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程评价上强调对学生、教师提高和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改革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教师的挑战.因为教师是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者.面对新课标.“教师首先要学会适应.其次是积极实践.再次是努力创造。”  相似文献   

8.
刁云明 《大观周刊》2012,(52):233-23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要适应这个社会.作为教师就必须培养他们优良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改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做到终身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愈来愈快的发展要求.下面就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作几点浅议.  相似文献   

9.
刘宗义 《大观周刊》2012,(14):223-223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这种教学方法因为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根本.不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是把知识  相似文献   

10.
邹秀军 《大观周刊》2013,(6):131-131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许多道德知识学生虽能理解,  相似文献   

11.
郭建义 《军事记者》2011,(12):50-51
翻阅近期《前进报》,让入耳目一新.从版式上充分体现了浓眉大眼,气势恢弘;从内容上更加厚重,指导性更强:从效果上领导机关更加关注。基层点击率直线攀升。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张伟 《大观周刊》2013,(2):170-170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作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作文与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重视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然而。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不愿”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方面:(1)汉语影响、生词造句;(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4)信息不全、条理紊乱。教师方面在教学中缺乏科学和系统的写作教学方法.表现为:(1)散——缺乏条理性、分散;(2)乱——各层次写作杂乱相间、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朱亮 《大观周刊》2011,(22):28-28
数学复习课.绝对不是单单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在新课标的精神下.我们知道:数学的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使学生的小聪明逐步提升为大智慧.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来构建有效的课堂结构.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下面就以苏版六(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复习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徐禄友 《大观周刊》2013,(11):320-320
初中英语阅读一直是教师格外关注的话题.它也是学生学生的一大难点,需要教师下大力度开展教学专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初中是学生学好英语非常重要的阶段.教师上好初中阅读课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如何上好阅读课是广大英语教师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但总得来说,初中生的阅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5.
龙芬 《大观周刊》2012,(15):175-175
叶圣陶早在四十年代就指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的缺陷。吃亏的不是个人,而会影响民族的素质。为此,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学任务来看,身为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要让课堂充满魅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王道斌 《大观周刊》2012,(25):286-286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健。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缑宝苓 《大观周刊》2012,(38):237-237
常听许多语文教师抱怨。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甚至有的学生常常VI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抹几笔.敷衍了事.或从各种作文书上抄一篇应付了事,屡禁不止。我认为这里面除了学生懒惰,写作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意识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许多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浅议小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凯轶 《大观周刊》2012,(51):341-341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几年的教学中.我逐渐体会到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王敏  于渊  尹少华 《大观周刊》2012,(31):198-198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每一个智者,每一个学校,都要爰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我们以往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一直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实际上是教师教学的产物,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也被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李淑丰 《大观周刊》2012,(26):209-209
这么多年来,小学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太高,我认为:教学的“低效”多源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教材钻研得不透、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是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要么“预设味”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么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目标。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关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