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新的条件下办好党报,什么“不变”?是原则、方针。即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个不变。什么“万变”?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办报的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2.
赖晓菡 《大观周刊》2013,(1):200-20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就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云江 《大观周刊》2013,(3):100-1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资源和机会中必须要有学生和老师的参与.才有它存在与升华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唐燕 《大观周刊》2011,(35):126-126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迈向新世纪的图书馆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纵观世界发展史和人类文化史,我们不难看出,有超越时代而不变的事物,也有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事物。教育则被认为是这两种事物的统一体。迈向新世纪的图书馆学教育,担负着为未来社会的图书馆培养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应维持和继承人类的文化遗产,把超越时代而不变的东西带给下个世纪,同时在专业教育中高瞻远瞩,妥善处理好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事物。如果单纯地固执前者,难免要跌入传统图书馆学教育的泥潭;如果盲目地追求后者,必然会使图书馆学教育坠落到轻佻浮浅的境地。2000年的图书馆会被“无纸张的情报检索系统”取代吗?  相似文献   

6.
办报者无时不关注铺展于报端的报道面及引发的各方面的社会“效应”,也无时不在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报道面是老话题了,“热点”则是近两年才在新闻界“热”起来的新名词。对于读者,“面”与“点”同样重要。内容单调、信息量少的报纸,不受读者青睐;内容广泛但缺少“叫座”的东西,也同样会被视为“老面孔”而受冷落。对于办报者来说,往往先考虑的是“面”。“面”的外延、“面”里的重点、“面”的表现……正是赖以调度编辑部工作的报道计划的主要内容。至于“热点”,有幸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介绍AIGC技术基础上,分析图书馆基于AIGC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的机遇和价值,重点探讨AIGC技术在图书馆多维应用场景、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内容拓展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基于AIGC技术的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即图书馆应以ADAPT为指导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批判性认知图书馆发展环境的“变”与“不变”,以及协同多组织实现集群突破。  相似文献   

8.
对纸媒体遇到的新的变数与困难到底该怎样看?庄子说:“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有起有伏,起起伏伏就是事物运动的常态,报业运营概莫能外。然而有人把这种变数与困难看成是报业终结性的衰退,并像算命似的认定报纸将在2044年消亡。他们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无非是所谓的替代论,即网络媒体将要取代报纸媒体。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认真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记者招待会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召开,有若干媒体记者参加,因此想出彩必须费一番思量。以变化“标题”应不变“实录”由于大事件记者招待会“问答实录”一般依赖新华社通稿,因此提炼更有冲击和精准的标题就成为各家媒体标新立异最常用的方法。以变化“体裁”应不变“素材”  相似文献   

10.
如何依据我国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确定正确、科学、现实的报业经济发展之路,以保持报业经济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我认为必须坚持“两个不变,三项改革”。 一、坚持“两个不变”,就是坚持党报和党领导下的报纸的性质不变;坚持报社国有资产的属性不变  相似文献   

11.
“大文件观”与档案学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件的概念不是僵化不变的,它必须随着件自身的发展变化以及人们对件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黄勇 《大观周刊》2011,(47):7-8,26
文章阐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以及中国培智教育课程的现状,并结合二者对今天中国的培智教育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办报者无时不关注铺展于报端的报道面及引发的各方面的社会“效应”,也无时不在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报道面是老话题了,“热点”则是近两年才在新闻界“热”起来的新名词。对于读者,“面”与“点”同样重要。内容单调、信息量少的报纸,不受读者青睐;内容广泛但缺少“叫座”的东西,也同样会被视为“老面孔”而受冷落。对于办报者来说,往往先考虑的是“面”。“面”的外延、“面”里的重点、“面”的表现……”正是赖以调度编辑部工作的报道计划的主要内容。至于“热点”,有幸者能被纳入明智的计划中,归属于“面”;不走运的,沦为“漏网之鱼”,令读者望报兴叹,编者追悔莫及。偏偏就有一些险为编者遗漏的“热点”,侥幸闯进  相似文献   

14.
措姬 《大观周刊》2013,(6):152-152
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简短的三句话,却道出了教育的本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巧妙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进行生活教育,并强调作为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对教育捐款的奖励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莉 《历史档案》2003,(2):113-118
清末“新政”时期 ,清政府在“变亦变 ,不变亦变”的压力下 ,对旧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 ,其中对教育领域的调整最为彰显。这一时期清政府对发展新式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共识 ,因此 ,如何有效而迅速地发展新式教育即成为该时期教育政策调整的关注点之一。而教育款项 ,作为教育政策调整的经济支持和后盾则被认为是发展新式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 ,此时期清政府财政艰窘 ,对于急需推行的新式教育的官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清政府便把目光投向社会捐助 ,大力提倡地方士绅广捐学款 ,…  相似文献   

16.
我觉得在谈“领导重视”这一话题前,应该承认一个事实,即:有不少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太重视。领导忽视,我们怎么办?软磨硬缠固可收一时之效,却非长久之计;坐等领导大驾光临,可你档案部门却又并非多么出众惹眼;如此看来,领导重视确乎难求,原因何在呢?我看主要在档案部门自身。档案工作要发展必须具备两大要素:其一是“自我重视”,其二为“领导重视”。“自我重视”是内因,是决定性因素;而“领导重视”是外因,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相似文献   

17.
一、“人民性”是怎么来的?“人民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俄国文学辞典里,还可译作国民性、民族性或群众性。研究俄国文学的专家认为:“人民性”产生于18世纪中叶俄罗斯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流派之中,19世纪俄国进步的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指出,民族生活不是统一的,它有民众的生活和“有教养的社会”的生活即贵族的生活两种;而文学必须表现人民的生活,首先要描写农民的命运;文学的人民性在于无情地批判统治阶级,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在于真实而深刻地描写现实生活。很明显,进步作家理解和认同的“人民性”是针对当时文学中的贵族性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电子出版》2005,(2):58-59
变化无时不在,也不要试图否认IT变化。小变化也会引起大损失。变更管理可以提前采取行动来控制IT变化,以使业务风险最小。信心和智慧一定会克服“变更恐惧症”。  相似文献   

19.
电视观众收视行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统治一切”虽是美国著名政治家西奥多·怀特的极而言之,但是,由于具备了最先进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则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所产生的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巨大影响,恐怕谁也不能不承认,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佼佼者”。这一视听兼备的传播工具从诞生的那刻起,即在受众中产生了一种以视觉同步接受传播信息的收视行为。这种行为在主观与客观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相对稳定态势,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收视习惯。本文根据有关数据,试对我国电视观众收视行为的变化发展轨迹,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喇学全 《大观周刊》2011,(6):114-114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