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未来20年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导致了农村地区全面小康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的差别。以郴州市为例,地域差异问题主要是中心一边缘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等“三农”问题仍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的建设及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把握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县域经济的市场化、民营化,更好更快地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高度重视加快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强调这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提出要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今后20年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的重大问题.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左右,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7.1%.可以说,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全国的现代化;没有西部的小康,就难以实现全国的小康.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由于原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社会发展程度低,城乡差别大,教育基础薄弱,不论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消费能力,还是适龄儿童入学率,都大大低于东部地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和高原山区,致使与东部地区差距拉大、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据报道,西部地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数,占在业人口的比重高达3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到2002年,西部地区仍有372个县没有实现"两基",涉及345万平方公里国土和8300多万人口.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已严重制约和影响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未来 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发展思路从“先富论”向“共富论”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决定了实现惠及全民的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是西部地区,关键是正确认识西部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并优先缩小区域间社会发展差距。基于上述判断,西部地区建设全面小康,应该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加快缩小社会发展差距;将经济结构调整与市场化制度变迁相结合;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程度的“试错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是个关键。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小康步伐,高等教育必须先行.对于西部来说,全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体制、观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西部高等教育严重滞后,要实现小康建设目标和适应追赶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需要,实现西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围绕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对未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做出总体部署,提出了今后五年坚持工业兴市、科教强市、经贸富市,加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的总体指导思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我区国民经济的主体,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潜在的机遇和现实的挑战。如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县域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是各县(市)在新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面积广阔,人口密度小,城市稀疏且规模小,经济实力差,空间分配不平衡,若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与政策,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障碍。推进西部城市化,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缓和东西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为西部开发提供合理的必要的经济增长点支撑体系。要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应采取大中小城市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并重的战略,同时应对西部城市化发展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在自然条件、人口及劳动力、资金、科技进步、资源配置和区际贸易等因素上都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晖 《西北师大学报》2005,42(2):96-100
城市化滞后严重阻碍了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滞后的程度、原因及其影响, 结论是: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应选取“以中心城市的发展为核心,以小城镇尤其是中心城镇和特色城镇的发展为重 点”的非均衡战略,主要运用市场力量推动城市化建设,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 展。  相似文献   

12.
到2007年在我国西部地区实现“两基”,这是国务院着眼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而对我们甘肃这样一个西部地区而言,要实现全省的全面小康,更是离不开农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群带动中部崛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突飞猛进,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三重夹击下,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是要立足于中部地区的实际,选择赶超式发展的模式,采取以发展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群战略,加快中部六省城市化进程步伐,并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中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最终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4.
西部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在于受到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小农经济为主的传统农业结构、自然资源贫乏、资本进入障碍、要素结构等多重因素制约。在经济转型期间,由于存在路径依赖障碍,贫困地区政府如何从资源禀赋出发来选择发展道路、确定发展战略;如何制定产业政策、建立主导产业;如何引导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培育优势资源,吸引资本进入、构建产业体系,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特色经济,走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这些都是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西乡县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为案例,重点讨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与技术路线选择的关系,以求从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的角度,解读技术路线演进与发展特色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从建国后的地区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的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到20世纪末拉开的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本世纪初实施的东北振兴战略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我们党不断研究、实践直至理论升华的结果,是全面总结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必然,是切实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党面对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深入研究我们党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对于我们自觉地贯彻落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就如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问题实施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毛泽东采取直接援建西部,实现均衡布局,实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在吸取其合理因素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优先发展沿海、实现共同富裕,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江泽民在新的实践基础上采取加快开发西部,实施区域经济再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质,就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推进,最终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西部大开发对于地处西部唯一沿海的饮州地区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钦州如何主动参与西部大开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共钦州市委提出了以临海工业为主攻方向和目标,加速钦州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工业强市战略,这就抓住了钦州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具体落实邓小平同志八十年代提出的两个大局“构思的战略举措。这一战略举措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各方人士的极大关注,这必将为广大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为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创造千载难逢的机遇。 据统计,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约为上海人口的25倍以上,而每年的财政收入只相当于上海市一年财政收入的两倍,这充分说明了西部地区的贫困程度。西部地区并不缺乏人口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也不缺乏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西部主要缺乏…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西部大开发首先是人才的大开发,西部地区的高校,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民族高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大批的人才;要充分发挥其为基础教育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各类人才,提供智力服务的作用。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的战略角度,重视西部地区民族高校的发展,依靠知识和人才,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飞跃。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从低层次小康向较高层次小康转变,从不全面的小康向经济文化共荣的小康转变,从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向东西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小康转变的重要战略任务。只有积权稳妥地推进这“三大转变”,才能使我国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