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量实践观察表明,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事实上已成为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和集群升级能力的关键因素.剖析了这两种制度因素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之间可能具有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出路在于基于国内市场空间的国家价值链(NVC)的培育,通过对专业市场型和领导企业型两类主要地方产业集群的分析,探索了我国构建国家价值链并且依靠国家价值链实现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及升级前景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治理和升级问题进行梳理、评述的基础上,讨论了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解析不同嵌入方式下集群的升级前景.对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和升级前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相似文献   

3.
全球价值链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国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述恩  聂鸣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0):59-61,68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与全球价值链上行为主体互动实现升级。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理论综述,回顾了全球价值链的主要内容,对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相关理论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寻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选择。但其中的悖论是,这些国家有着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倾向。首先梳理经济学研究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大量文献,从技术差距、规则标准、国家战略、国际政治、产业创新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因素,进而归纳出全球价值链发展悖论的形成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化解悖论的基本思路在于以大国内需发展动态比较优势,提升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网络嵌入模式中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这种网络嵌入模式的组织方式表现为:本土企业既嵌入"蛛形"生产过程,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形成双边平台,强化了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优势,从而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升级;同时,本土企业又嵌入"蛇形"生产过程,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市场能力、与合约制造商的协调能力等,从而发展为全球价值链"金字塔"顶端的领导型企业,促进全球价值链的链条升级。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我国基于内需市场驱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治理结构、基于租金分配的协调机制、创新资源集聚的经济效应等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价值链为我们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升级应沿着全球价值链创新和学习,不断调整嵌入价值链的位置与组织方式。以IT产业集群为例,阐述IT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下的升级过程。针对我国IT产业集群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首先对生产者驱动价值链与购买者驱动价值链的产业特征与价值分布展开分析,然后对生产者驱动与购买者驱动价值链下的集群升级轨迹与特征进行了探讨,揭示不同类型价值链集群升级中政府作用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论述广东集群发展模式、所存在问题与广东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现状.结合全球价值链分析了广东产业集群升级与产业转移的合理性以及应避免的陷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北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嵌入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其集群值创造能力和升级能力也存在差异.由于集群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升级与其所处经济区域的发展状态及制度模式密切相关.研究了湖北省传统产业集群、复杂产品制造集群和罔络外部性特征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升级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全球价值链中落后国家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价值链的等级结构造成了产业集群的全球极化,结果落后国家的集群生命周期增加了创新升级的新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为集群升级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低端锁定风险。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获得技术能力,利用重大技术变革提供的机会窗,在企业、集群和政府层面上共同努力,落后国家方可能突破全球价值链重围,实现低成本集群向创新集群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9.
专业镇是支撑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加快专业镇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是推动广东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轨道的重要途径。广东专业镇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关键在于提高创新活跃程度,加快高级生产要素的集聚,构建并完善创新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环节,创新面向全球化的商业模式,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从而全面提升专业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金花 《科技管理研究》2023,(16):169-176
在国内集群动态发展过程中,传统鞋服产业已经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但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经营模式和方法与全球化产业链条的智能化创新化发展格格不入。为此,以温州鞋服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目前规模较大、竞争激烈、发展粗放的特点,总结其规模效益与范围效益显著、产业活跃度较高以及产业链较为完善等竞争优势,进一步针对其以贴牌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建设,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市场建设滞后、集聚效应较低,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阻碍产业数字化发展升级的问题,提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和相关标准,加快推进智能化企业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协同创新体系,并鼓励企业加快研制智能产品等促进传统鞋服产业科技创新转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嵌入全球价值链为产业集群的升级创造了机会.然而,传统产业集群或产业区由于过分强调地方性网络,忽视了集群主导企业对外联系,造成了集群无法利用主导企业的溢出知识而实现向价值链的更高端跨越.本文构造以集群内主导企业为枢纽,连接价值链高端的境外企业、其它地方性产业集群与集群内接点,四种形式的知识流是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域化与全球化双向互动的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伟  钱省三  文嫮 《科学学研究》2005,23(6):779-782
基于价值链视角,本文提出了地域化和全球化双向互动的集群升级思路,系统分析了互动的类型、模式和层次,并从不同产业类型和不同发育模式两个层面探讨了对我国集群的启示和促进集群升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再生产业特征,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外部性理论和全球价值链三个不同视角,对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证明了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完全满足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需求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资源再生产业集群是多重外部性的集合体,集群化发展模式是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资源再生产业环境正外部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对资源再生产业二次污染问题的有效管理方式;而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资源再生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集群是"水往低处流"的必然结果,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大循环也是必然的趋势,集群化发展模式是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段文娟  聂鸣  张雄 《软科学》2006,20(2):31-35
认为价值链治理对发展中国家集群升级的影响最终随交易中生产商和采购商议价实力对比的变化而不同,并结合巴西西诺斯谷(S inos Valley)鞋业集群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了有关发展中国家集群升级的若干启示,指出:发展中国家集群中的生产商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议价实力,才能带动整个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顺利地实现升级。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   总被引:149,自引:2,他引:149  
本文在确立产业集群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在对产业集群界定的基础上,本文一方面从学习效用和区域资源利用能力两方面论证了产业集群所获取的正面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从柠檬问题和负的外在性论述中确立了产业集群具有很高的对不利于集群发展的多种因素的经济规避能力。因此,本文不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长盛不衰的内在经济机理,而又也为旨在通过集群战略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区域指出了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福建省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并成为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看也面临着升级阻碍。以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了福建省产业集群战略升级中面临的问题,并基于链网互动探讨了福建省产业集群的战略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水利  杨祎 《科研管理》2006,40(12):11-20
根据价值增值和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两个维度定位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从产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的生命周期特征视角出发,利用2000-2014年中国17个典型制造业行业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技术创新模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作用机理,并验证有效需求规模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技术创新模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有效需求规模在技术创新模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的适用性技术创新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培育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新优势,需构建自主创新的内生发展机制,实现产业技术创新动能转换;建立产业内供需关联,改善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针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制定差异化的技术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集群供应链绿色合作是解决产业集群工业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集群企业绿色合作动力不足问题,建立了集群供应链绿色合作行为与政府作用的演化博弈模型;在分析不同单链式供应链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集群供应链跨链绿色合作与政府管制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废弃物的产出规模、废弃物再利用固定投资、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是集群供应链跨链绿色合作的先决条件;政府对废弃物排放而进行的罚款、政府的监管成本、政府监管失职招致的信誉损失对集群式供应链跨链绿色合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特定产业集群的形成、演化与升级过程,与产业的全球空间疆域变迁密不可分,而后者则体现了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推动下价值链分工模式的不断深化。在产业竞争、跨国公司战略、不同地理区位能力构型之间协同演化的复杂动态过程中,升级潜力取决于特定集群能否顺应产业竞争生态及空间疆域的持续变迁,实现自身区位能力构型的提升与转换。以新加坡HDD产业集群为例,具体分析了这一演化过程及相应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锋,张永庆     
韩锋 《科技管理研究》2016,(11):121-126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及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研发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型产业,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研发产业集聚及产业空间布局演进过程具有其特殊性的内在机理和外在作用机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地理空间的演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分析对于深化研发产业性质特征、演化动力、空间集散形态及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其空间集聚分析对于丰富空间经济学及新经济地理学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和现实参鉴价值.从文献回顾、研发产业的空间形态及表现、研发产业集聚的动力因素、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分析等方面阐述研发集聚重构区域空间内容,结合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研发产业集聚案例及实证分析系统说明研发集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空间辐射影响力.最后通过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演化路径和研发产业集聚导致区域地理实体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区域指向的变更、研发产业集散的时空过程导致产业资源的整合和空间重组、研发产业集聚加速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及研发联盟的空间响应机制、研发产业集聚导致的集聚经济和外部经济加速空间溢出效应形成等4个方面,系统分析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